地处三大高原的交汇处

囊括除海洋以外的所有地貌

戈壁苍茫,山河激荡

她形似一柄“玉如意”

镶嵌在祖国的大西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勇/摄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敦煌飞天,驼铃声响

一头连着历史

一头朝向远方

她已等你千年

这里是甘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年丝路 人文甘肃

东起天水,西至敦煌

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全境

沿着1600公里的丝绸古道

穿越汉唐盛世,见证交汇融合

一场历经千年的文化之旅慢慢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水麦积山石窟

以精美的泥塑艺术著称于世

一万多身泥塑石雕汇聚于此

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陈列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摄

兰州
一座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

黄河穿城而过

曾是

丝绸古道上的大型商贸重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蹊/摄

从兰州西行

进入闻名天下的河西走廊

汉武帝时期

设立了河西四郡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如今这四座城市

还是2000多年前她们最初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

说的就是现在的武威

铜奔马“马踏飞燕”出土于此

已成为中国旅游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张掖的名字体现了当时的国家策略

焉支山下

隋炀帝曾宴请西域27国使者

召开贸易盟会

这也许就是最早的世博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泉
一座与酒结缘的城市

它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得名

传说汉代名将霍去病

将皇帝赐予的美酒倾倒于此

与所有将士共饮

戈壁有了酒泉

为丝绸古道更增添了几分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路西去

丝路古道与万里长城

在嘉峪关的雪山长云下交汇

夕阳西下

嘉峪关一身古铜色

登高远眺

万里长城宛如一条矫健的巨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敦煌

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在这里碰撞

无数艺术家和工匠

用颜料和技艺,用光阴和生命

在莫高窟营造终极艺术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摄

700多个洞窟
2400多个泥质彩塑

4.5万平方米壁画

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处不远

便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关口

阳关与玉门关

无数文人骚客在这里写下了

或悲凉、或雄壮的诗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酒泉敦煌的阳关。(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是一种伤感与豪迈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一种苍凉与慷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门关遗址(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摄

穿越时空

每一块秦砖汉瓦

每一处关隘烽燧

都让我们真切地同历史对话

逶迤远行的沙漠驼队

声声驼铃仍在激荡心弦

大地华章 山水甘肃

早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

这里曾是一片汪洋

千百年来的自然雕琢

让她变得独一无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超/摄

张掖七彩丹霞地貌

形态丰富,色彩斑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鸣沙山月牙泉

以“沙泉共生”闻名于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在甘肃这片大地上

水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流经玛曲时

绕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形成了“九曲黄河第一弯”

在海拔3400米的高原上

黄河宛如从天而落的哈达蜿蜒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靖黄河三峡

高峡出平湖

形成了黄河上游的自然奇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勇/摄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认江南”

在河西走廊祁连山脉用终年积雪与充沛降雨

隔断了沙漠的延伸

养育了一条条河流

滋润了一片片绿洲

带给这方土地生机与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祁连山俯拍图。(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白龙江两岸

山明水秀、绿意盎然

被称为“陇上江南”

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遗迹与自然奇观

有机融合在一起

展现着中华大地的深邃与华彩

民族团结 美味甘肃

甘肃这方水土

以非凡的养分在漫长的岁月里

滋润着多个民族的繁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裕固、保安、东乡

是甘肃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

他们的语言、服饰以及手工制品

保留着历史的记忆

口口相传的歌谣里

讲述着爱情和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洮岷“花儿”

苍凉中不乏柔媚

白马藏族的傩舞“池哥昼”

被誉为舞蹈界的“活化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师傅,下个二细

辣子、蒜苗子多些”

这一声招呼道出了兰州人的最爱

兰州牛肉面历经百年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

最为人津津乐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华社记者 李笑/摄

一碗面里,也充分体现了

自古以来各民族的劳动成果

汉族农民耕种小麦

制成劲道的面条

藏族牧民生产的牦牛肉

切成软糯的肉片

胡椒、茴香、姜等配料

源自行走在丝路上的西域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羊肉是甘肃美食的另一个主角

这里的羊肉做法花样繁多

手抓、冰抓、黄焖、开锅

肉蘸着椒盐,再来口新剥的蒜瓣儿

细嫩绵软,清香可口

堪称是肉中极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如意甘肃

地处西北

性情就讲一个“真”字

天生一股豪迈的精气神

这里的人不扭捏作态

自有浑然天成的朴实

这里的人古道热肠

自有千金一诺的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甘肃吧

邂逅一场无肉不欢的美食之旅

知心话随着夜色倾吐出来

疲劳不知不觉渐渐散尽

体验最酣畅淋漓的美好

希望奔流 奋进甘肃

在这里
蜿蜒900多公里的黄河河道

以火一般红的激情

已奔腾千年而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火红的激情

曾化作铿锵的步伐

走过两当、哈达铺

走过南梁、会宁

走出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

这片火红的激情

化作时代春潮

近年来
甘肃牢记嘱托、砥砺前行

不断书写着富民兴陇的精彩篇章

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
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光彩

平庆铁路开工建设
引洮供水工程
让四分之一的甘肃人民
告别了“靠天吃水”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推进农业大省
向农业强省迈进

在乡村全面振兴上
突出绘好和美乡村建设图
特色产业发展图“两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九道弯。方奋奇/摄

把生态环境保护当成“天大的事”

用心守好“一条河”
“黄河之滨也很美”
成为甘肃的靓丽名片
精心护好“一片绿”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植被指数增幅达10.88%

让陇原的天更蓝、地更绿
水更清、山川更秀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陇电外送25个省份

新能源占据“半壁江山”

扩规模、畅通道
兴产业、促消纳
甘肃将致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
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推动“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迈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抢抓
“一带一路”最大机遇
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
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累计开通运营国际货运班列线路21条
已覆盖到欧洲、亚洲、非洲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值
占到外贸总值的7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肃

积淀了太多历史情感和文化精神

见证了太多生活变迁和文明光辉

如今

在瞩目与期待中

开始书写崭新的篇章

朝着未来

浩浩荡荡,奔流不息!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