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胜利以后,国共双方之间的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此时的蒋介石再无力阻止全中国解放的进程。

就在这时绥远一带扼守的国民党军队变成了华北地区的孤立据点,处于想战不可以,想逃又无路的处境。

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分析过绥远国民党各势力的治态度、阶级关系后,提出了一个方案——绥远方式,即采取不流血、和平谈判的方式,努力争取国民党军队投奔解放军。

绥远有着200多万人口,傅作义更是在这里经营多年,董其武在这里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对董其武,党中央、中央军委曾给予过极高的评价:“董其武将军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9年董其武出生于山西省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他与大部分的农民一样,家中靠着租种的几亩地方能勉强生活,虽说他们很努力,可是依然无法摆脱被剥削的命运,一家人的日子过的很是艰难。

不过好在董其武的舅舅是当地的一名知识分子,他也在舅舅的关注下,开始读书识字,学习起了只是,那时的董其武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白天要来返于几十里路给别人家送煤,晚上则是挑灯夜读,可是这份艰辛也磨练出了董其武的意志。

董其武16岁时候,他在舅舅的关注下,读完了《四书》、《诗经》、《史鉴节要》等书籍。然而好景不长,因为生活的困难,董其武在舅舅的私塾读完书后便再无法继续深造,他回到了家中。

1918年,阎锡山在山西开办了学校,为可以上学,董其武把行李收拾好,然后又问周围的人借了几块银元,就去往了省城太原。没过多久,他便加入了阎锡山的学兵团斌业中学。

在五年的学习中,董其武的军事素养和学识有了极大的提升,即将毕业时,他原本可以在阎锡山的学校谋一个好差事,然而一件事的发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董其武训练的过程中,他与阎锡山督军府的副官起了冲突,之后学校便以开除相威胁,对这一切董其武自然是不满的,他一气之下离开了学校。

离校以后的董其武决定参军,他要用自己满腔热血来报效祖国。没多久,他加入了镇嵩军。

他在这支部队表现优异,受到了领导的提拔,仅仅是过去一年时间,董其武就担任了少校营长一职。

然而镇嵩军军纪涣散,周围的百姓深受其害,董其武也认为这支部队是被唾弃的。于是心中有信念的他便离开了这里。

1926年,蒋介石开始了北伐,也就在这个时候,董其武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他在战场上因指挥得当,没多久就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被提拔为副团长,此刻的他前方是一片坦途。

然而蒋介石自从掌握国民党最高权力后,就开始设法排除异己。因为董其武所在的第四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时常遭到蒋介石的打压,见此情形,董其武与14名校级军官离开了第四军,去往了上海讨生活。

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位贵人——傅作义。

1928年,董其武在知晓傅作义正为扩编军队而招募有志之士时,他决定前往,这一次他从基层做起,在每一次战斗中,也是首当其冲,很快就因为他的勇猛受到了傅作义的关注。

与董其武一同投靠傅作义的有很多人,可是因为傅作义给的官职太低,最后没有留下几人。

当时的傅作义问他:“你为何会选择留下?莫非你不嫌我给的官太低吗?”

“我当兵是来报效祖国的,又不是去当官的!”,董其武如实的回答道。

在听完他的话以后,傅作义愈发欣赏起了董其武。1929年9月,董其武便被提拔为天津警备司令部政治所大队长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董其武和贺龙合作,二人共同率军抵抗日军,在与贺龙合作中,董其武惊讶发现,贺龙率领的八路军织方法很先进,于是董其武就向贺龙请教起了经验。这也是董其武对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产生怀疑的开始。

1945年,日本人宣布无条件投降,就当董其武认为和平即将到来时,傅作义给毛主席发去了电报,在电报里傅作义指责解放军挑起内战。

此时的董其武深受傅作义的重用,他担任着国民党第35军军长一职,这支军队是傅作义的嫡系部队,而傅作义也是依靠这支部队发家的,由此可见傅作义对董其武的看重。

1946年,蒋介石任命董其武为为绥远保安司令。董其武与解放军开始在战场上有了正面交锋,渐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董其武对国民党质疑也越来越大了,其内部的权力斗争愈发厉害,党内政治不修,到后来她也由质疑发展到不信任,最后对国民党他彻底失望了。

1949年,伴随着国民党辽沈、淮海两大战役失败以后,董其武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思考起了,就当他发愁时,傅作义做出了决定,1月2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

听闻消息的董其武很想知道北平和平解放的详情,他立即拨通了傅作义电话,并要求他派飞机接自己去北平看看。

第二日,董其武到达北平以后,就立即见了傅作义,可是没成想,傅作义一见他,劈头便骂道:“你来北平做什么,特别是如今这么忙乱的时候……”

董其武:就是因为在这个时候,我才得来看看您你……傅作义看着眼前的这位老部下,他很是严肃的说道:那刚好,我与你讲讲北平解放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傅作义就把商此事告知了董其武,在董其武得知整个情况后,他急切的问道:“北平和平解放条款里为什么没有提到绥远情况呢?

傅作义:“绥远的问题事关重大,等我到了西柏坡见到毛主席时再做定夺。”

此时的董其武也产生了加入共产党的决心,可是同时他也担心自己手下的士兵会遭到共产党的不公平对待。

这让他充满了担忧,毛董其武刚赶回绥城。他刚进了办公室,便询问起了各方面情况和思想动向,这让他感到问题十分复杂,对绥远的未来,他也不敢随意表态,

也就在这时候,他听人说,如今的蒋介石有美国支援,不会完蛋,绥远要坚持下去,等待时局变化,宁肯宁跳黄河也不可以与共产党走。还有人讲:他董其武如今是脚踏两只船,他去北平葫芦里是什么药,有本事倒出来叫大家看看。

也就在这时,,绥远《奋斗日报》和北平《人民日报》都刊登了傅作义的起义稿子。在看完这些以后董其武豁然开朗,他立即开始了统一思想。

然而在开会讨论时,还是有许多人对起义表示顾虑和怀疑。甚至是有些人扬言要动武。

此时的绥远进步势力愈大,反动势力就会变得愈猖獗。到后面情况也变得糟糕了起来。

就在这时,毛主席、周总理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给出了决策,这才度过了此劫。

之后董其武一直担忧的他的士兵会遭遇不公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