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开化寺,行走锦绣太原城,我发现,太原竟然有三座开化寺。过去这里佛事声声,香火缭绕。如今有两座寺已荡然无存,仅存遗址。蒙山开化寺,为佛教净土宗祖庭。寺分前、后寺,后寺早已无存,仅存遗址。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也早已毁损,后经重修。开化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由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额开化寺。寺内除了大佛,还有开化寺连理塔。柳巷开化寺,曾为太原市中心大寺庙,早已荡然无存。创建年代不详。宋绍圣年间(1094-1096)重修,名汉封寺。元大德年间(1297-1306)改称延寿寺。明正统年间(1436-1449)朱棡孙子朱美坚重修。坐北向南,正面迎着今开化寺街。门前牌坊上书“敕赐开化禅林” ,故名开化寺。民国初年废寺庙改市场,又名开化市。辛庄开化寺,可以追溯到金代皇统年间(1141-114 9),为避水患而迁址到辛庄村重建。曾有人推测说,辛庄开化寺是否因太原开化寺毁于战火后迁建于此。对此,我们不得而知,姑且算作猜想吧。

追溯开化寺名来历。原来,“开化”一词为佛教术语。据《佛学大辞典》解释为,“教人开蒙化恶也”。又据《法华经·序品》记载:“是诸八王子,妙光(佛)所开化。”总而言之,开化者,开蒙化恶也。《无量寿经》上讲:“入重言音,开化一切”,故名开化寺。

—— 题 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甲辰之年,仲夏时节。带着“开化一切”的心态,怀着“访古问道”的心情,走进“三晋首邑”阳曲县,探访辛庄开化寺,轻轻地掀开一帘幽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庄开化寺,又名开花寺,地处阳曲县高村乡辛庄村东北隅,是太原通往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必经之地。始创年代不详。因寺院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明代塑像,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化寺坐北面南,现存两进院落,南北长37.14米,东西宽25.88米,占地面积961.18平方米。据碑文载:为皇帝敕封的寺庙。因此建筑规格较高,建制非常严谨,中轴线上自楠而北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东西两侧东有观音殿,西有地藏殿。其中大雄宝殿为宋金建筑风格的原物原貌,其余皆为新建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近开化寺,但见山门为砖圈密檐式,红墙灰瓦,琉璃瓦盖顶,面阔三间,辟有三门。门额上分别镶嵌三块黑色大理石匾额,中书“开花古寺”,左书“金皇遗址”,右书“晋阳圣境”。据了解,此山门为1997年复原重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王殿在山门内,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素瓦歇山顶。殿内四周均设斗棋,俗称转角殿。五檩梁架,四周有角梁及垂莲柱。为明正德年间(1506-1521)所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雄宝殿,为寺院核心建筑,也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坐北向南,砖砌台基,高0.7米。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筒瓦覆顶,琉璃瓦剪边。出前廊,檐下施五踩双昂斗棋,柱头饰龙嘴含珠泥塑,檐柱施覆莲柱础。各间平身科均为两攒,明间辟六抹隔扇门,两次间为窗。当心间柱比其他柱子略粗,并有明显的柱侧角。门额悬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牌匾,上书“德合无疆”。殿内佛台上塑释迦牟尼佛三身佛像,左右分别为四智菩萨和阿难、迦叶,护法金刚分列两侧,共计11尊,均保存完好。塑像技艺精湛,色彩明丽,为太原地区明代泥塑之精品。据碑文载,殿内东西山墙上原绘有水陆壁画,现壁画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廊下左右分别矗立明嘉靖、崇祯到清乾隆年间石碑8通。据碑文描述“其地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冬耸五峰佳旦,春到幽花芬峪,好鸟嘤鸣,西望一代梁红(指梁红山),夏则飞泉喷雪,于石岗重峦,南临古盂盛水,振河海而泄。北接卧虎名山,冬则落花齐晓,枯根暖回四时之景,真乃一方胜景也”。时移世易,今虽看不到碑文所描述的胜景了,但依然能从沧桑的古建筑中追思体味原有的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配殿为观音殿,面阔三间,悬山顶。西配殿为地藏殿,面阔三间,素瓦悬山顶,三踩单昂斗棋。前檐角柱为两根近2米长六角石柱。石柱上方题记“张山、张达、张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开化寺二进院里是新建的千佛殿。这座千佛殿,是建国以来太原市第一座高大雄伟的殿宇,殿内塑有连佛台高8米的香樟木五方五佛像和四面天冠弥勒,精雕细琢的香樟木元宝供桌上绘就了释迦牟尼佛一幅幅动人故事,其佛教韵味浓郁,文化内涵深刻,雕刻工艺精湛,堪称当今一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山门至天王殿通道间有六角《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高1.55米,立于莲花台上,上有盖,盖上有宝珠。各面刻有经文,有一面刻有浮雕佛像,保存完整,大多数文字由于久经风雨,风化比较严重,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此行,遗憾的是,我未亲眼目睹经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置身开化寺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遥远的古代,步入了一片净土。寺院钟声回荡,香火缭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气息。我漫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化寺的建筑古朴典雅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砖瓦,仿佛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深情地凝视着那些历经风雨的佛像,感受着他们身上散发的慈悲与智慧。在此,我看到了古人虔诚的信仰和无尽的追求,也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寺院中漫步,我不禁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面对那些宁静而庄严的佛像,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的世界。我们日常生活的纷扰和烦忧在这里是否微不足道,内心顿然得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平静和安宁。

再看看开化寺的僧侣们过着简单而清静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佛教的意义。他们的一言一行让我体悟到了修行的重要性。人生修行并非追求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是早在内心深处寻找真正的平静与智慧。开化寺还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这古老的寺院里,草木葱茏,鸟语花香,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和谐而美好。由此我意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人类就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应该肆意破坏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化寺之行,我获得了许多人生感悟和启示。这些感悟将伴随我走过未来的岁月,也将成为我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离开寺院时,我转身深情地回望那片庄严而神圣的土地,那些古老而厚重的建筑,内心瞬间充满了感激和敬意,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未来可期,我将不负韶光,勇毅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离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的“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440余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行走大美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