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东汉末年,门阀世家不少,比如清河崔氏、弘农杨氏、颍川陈氏等等。但首屈一指的顶层,一定是汝南袁氏,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四世三公”。

袁家能够发达的起点是在汉章帝时担任司徒的袁安。从汉章帝时期到汉末董卓进京之前,近百年时间,无论朝堂风云如何变幻,袁家始终在三公的位置上屹立不倒,影响越来越大,他们家为何政治站队为何就这么准,原因就是他们从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用佟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汉桓帝在位的时候,袁绍名义上的爸爸袁成跟跋扈将军梁冀关系莫逆。梁冀可是毒杀皇帝的主儿,可梁冀被汉桓帝清理后,袁家屁事没有,没被清算。理由就是袁绍的叔叔袁隗跟中常侍袁赦攀了实在亲戚,咱们可是同宗,都是一家人,袁家里外正反双方都有人,因此无论谁当家,即便后来的党锢之祸袁家始终屹立不倒,稳坐钓鱼台。这样的世家只会看重家族的私利,而不会顾及国家的利益。

袁家靠这种两头下注、不断代发展方式结下了的各种关系、与朝堂所有朝臣门阀都能搭上关系,所以到了袁绍这一辈终于达到了烈火烹油的地步。袁绍踏入仕途的第一步,是进入了大将军何进的幕府。而何进这个没有任何资本的外戚来说,他更需要袁氏这样世家的支持,于是二人各取所需,彼此利用。何进对袁绍也是投桃报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袁绍就成了禁军第二人——中军校尉,后来又顺势升任司隶校尉,掌管京城内外防务。这时,大汉朝堂形成三大势力,外戚(何进)、宦官(十常侍)、士族(袁氏家族)三方鼎立,但实则暗潮涌动。

中平六年四月,东汉王朝实际掘墓人,东汉第12位皇帝汉灵帝刘宏驾崩。刘宏11岁登基,在位21年,他在位期间最大事件就是引发了第二次党锢之祸。由于宦官十常侍兴起第二次“党锢之祸”,激发黄巾起义。算是敲响了亡国的丧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宏在执政末期最大的错误就是为了镇压黄巾起义,刘宏听从宗正刘焉(刘璋他爹)的提议,在天下十三州刺史的基础上每州再设一州牧,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关键在于州牧掌军,这无疑埋下了地方割据的祸根。

刘宏有两子,长子刘辩,何皇后所生。次子刘协,王贵人所生。最初,刘宏就想立次子刘协为太子,原因在于刘协“类己”。而对刘辩看着就不顺眼,因为觉得刘辩举止轻佻,没有威仪。实际上刘辩也是一个苦孩子,刚刚出生之后,由于身体不好,刘宏担心这娃养不大,就把刘辩送到道观由道士史子眇抚养,自小没有接受良好的帝王教育,刘辩能学好那反而奇了。(别提汉宣帝刘询,那一位是几千年才出一个,属于特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次子刘协(也就是汉献帝)虽然不是皇后所生,也非嫡非长,但却是跟刘宏他妈董太后长起来的,待人接物自有一份贵气。后台不比刘辩差,再一点,董太后天天在刘宏面前说这个大孙子有多乖,有多好。所以,刘宏心里的天平必然偏向刘协。可刘辩已经是太子,等刘宏再想废立太子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实际上,汉灵帝刘宏之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更主要的一方面是他与何皇后的感情很深,如果儿子无端被废,刘宏觉得对不起皇后,而在此之前为了平衡朝局,刘宏大力扶持何皇后的大哥何进参与朝政,何进的弟弟何苗也被提拔成了车骑将军,如果突然废掉太子,自己还重病在身,到时候,何进一旦狗急跳墙会引发朝堂政治地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他也没有想到,自会突然驾崩,也不过34岁。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宏把换太子的任务都托付给了宦官头头——小黄门蹇硕。

蹇硕虽然是宦官,但识得几个字,还懂点兵法,在太监堆里,已经属于高素质人才了。中平五年八月,刘宏曾在洛阳西园组织了一场大阅兵,并把其中的精锐壮士重新编练,组成了八支禁军队伍。总管就是蹇硕,同时蹇硕还担任战力最强的上军校尉。这支部队的实际上就是给刘协准备的(这里面还有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蹇硕这个上军校尉可谓是位高权重,一旦四方遇有战事,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听蹇硕的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平六年四月,汉灵帝刘宏驾崩,太子刘辩继位,史称汉少帝。因其年幼,母亲何太后临朝称制大将军何进和太傅袁隗共同辅政。而何进跟蹇硕就成为了死仇。双方彼此都在琢磨怎么把对方弄死,两边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

蹇硕暗中与十常侍联手密谋(蹇硕不在其中),可他做梦都想不到十常侍里有何进的人。因为何家之所以能够进入东汉王朝的顶流圈子,何家妹子能够成为皇后,全是因为十常侍之一的郭胜帮忙!后来王贵人生下刘协之后,何皇后出于嫉妒,就派人干掉了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此事,刘宏万分震怒,当场扬言要废后。又是十常侍的领头人张让站出来把刘宏劝住,这才保住了何家的权位。而蹇硕对此却一无所知。所以当蹇硕提出诛杀何进一家的时候,十常侍并不感冒,毕竟和何家合作了很长时间了,双方都知根知底。

而且对于十常侍来说,如果让蹇硕扶立刘协上位成功,那蹇硕的位置肯定会排在他们这些人前面。这是十常侍无法接受的。最后,十常侍决定,联合何进诛杀蹇硕!在这种情形下,何进与黄门令串通,在宫里伏兵杀了蹇硕。这样一来,刘宏最担心的事情,外戚和宦官联手了。而原本以为这样就天下太平的何进却大意了,一个高级军官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人就是时任中军校尉袁绍,袁绍作为何进重要助手,多次与何进建议带兵把所有宦官连根铲了!如此一来就可以大权独揽。于是,在袁绍的刻意引导下,何进逐渐开始排斥宦官,而袁绍鼓动何进诛杀宦官绝不是为了大汉社稷,而是为了他们老袁家。

因为刘辩登基继位时,有两位辅政大臣,何进以及太傅袁隗!袁隗是“四世三公”袁家的当代家主,也是袁绍的伯父,袁绍挑动何进和十常侍内斗的原因就是,让何进和宦官斗得两败俱伤,袁隗才有可能以朝堂第二人的身份渔翁得利!到时候,老袁家就可以一家独大。不仅如此,袁绍还向何进建议让并州牧董卓带兵进京!这无异于引狼入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绍先利用宦官诛杀外戚何进,而何进一死,袁绍作为控制洛阳的最高军事长官,立刻点齐手下将皇宫包围,成功突入宫禁后,命令手下:只要看见没胡子的男人,一概杀死,不管老少。

如此一来这下外戚没了,宦官没了,就该士族说话了!袁绍的一石二鸟的计划大获成功,袁家终于站上了权力顶峰。可袁绍还没来得及感叹人生,便猛然发现自己身旁多了一个人,此人正是董卓!等到袁绍反应过来为时已晚,董卓已经彻底控制洛阳,而袁绍远走河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东汉也终将伴之而万劫不复,各色人等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袁绍却是最早离开舞台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