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生“道”,“道”生“德”,经由“道”而成其“德”

上神为万物之宗,大道为慈善之源。

后山道师云:体“道”得善,化“道”去恶。

上神保佑慈善之人,慈善者知“道” ,有求而必得,不善者向“道” ,则有罪可赦。

“大道”价值无限,人之怀“道” ,胜过驷马、玉璧,胜过天子、王公。

怀“道”者近上神,言语受人尊敬,行为可为世表。

后山道师又云:“道”使人无言自化,无为感人。

近上神者,世人忘其形,略其丑,无需漂亮外貌,无需华丽言辞,无需盖世功业,甚至无需过人才华,而赢亲附,而得喜爱,而博敬重,而获尊贵。

所谓“有神则尊”,“有道则贵”,如哀骀它者也。

卫国哀骀它,面目丑陋,骇人听闻,但是和他相处,不盈一月,男人愿和他做朋友,女性甚至愿意给他做妾。

国君以哀骀它为相,哀骀它却淡然漫然,无意无辞,终究还是离职而去。

哀骀它无言取得信任,无功赢得尊敬,无才得委政事,在于上神佑助、“德行完善”也。

“无”生“道” ,“道”生“德” ,经由“道”而成其“德” 。

“道”生成万物,“德”畜养万物,万物形态各异,环境促其生长。

夫“大道”者,无名,无形,却是万物化育之根本,故而,尊“道”贵“德”是万物之性。

“道”之所以为万物所尊,“德”之所以为万物所贵,在于它们从不干涉万物而任万物自然生长。天地无为,而物自生,天地无意,而事自成。

用其“无” ,方厚德载物,堕入“有” ,则狭隘携私。

去私即去心,如能之则远近归附,怀私即怀欲,骨肉也会变成仇敌。

最高之神为上神,最高之德为上德。“上德”以“道”为体,以“无”为用。

得上神开示而具“上德”之人,法天地,谐自然,无形、无迹、无为、无名、无虑、无用,却无往不利,无所不成。

用心而求,存心而取,有意而为,便是疏离上神,背弃大道,便有了君子小人之别。

无所欲而无所偏,无所求而无所失,无所为而无所败,无所名而无所亏。

万物莫不尊道贵德,得“道”则昌,失“道”则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迺遒,乃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本,宇宙之源,生命之母。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山谷之神。“玄”,深远,幽暗。“牝”,雌性,女性。“玄牝”,深远幽暗的山谷,是生育的来源。世界上的山谷是万物孕化之地。

“牝”,是空虚的,孕育生命;“道”,是静谧的,生成万物。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道先天地生”。

“道”在天地万物之前,在时间空间之初,在第一个漫长的夜晚,作为第一道声音,就产生了。

道,迺遒,既是天地之根和万物之本,也是自然规律和行为准则。

自然万物,沧海桑田,千变万化,眼花缭乱。但是,“变”中有“常”,“乱”中有理。其“常理”者,道也。

在自然界中,主管万事万物变化的就是“道”。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惟道是从”,得“道”则昌,失“道”则亡。

大自然是美丽的,时间和空间是有序的,万物之身之灵是有“道”的,但是,天下世间,不予人言。

获上神指引而得道者,推演天地之美,畅达万物之绪,缄默无语。

故而,“道”也,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抚之无体,却又万千化身,无时无处不在。

知“道”,体“道” ,须弃五感,超然物外。

何也?耳、目、口、鼻、心,易为见闻所惑,迺遒与道,又易为语言所缚。

上神开示的境界,虚静澄明,容纳万物,不计世俗功利,不为个人生死所困。上神佑护的人,与“大道”同在,与天地同流,与上神的声气相通,是走向迺遒上境、大道上界仙真和和跟从上神的道神、道师。

臻于迺遒上境、大道上界的仙师,不贵不卑,不通不穷,不近不疏,不利不伤,不益不损,壮弱俱忘,声名无虑,生老无动于心。

后山道师曰:得上神护佑,与天地同流,岂受贵贱影响,利害左右?

身与灵俱承上神、偕迺遒、同体大道,世间的贵贱和利害还能扰乱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