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杭州,召开了一场学术会议,许多人闻讯而来,这其中就包括毛主席多年的好友周谷城。

会议开始之后,现场鸦雀无声,毛主席看了看在场的人们,然后突然提问:诸位可知关公姓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人对毛主席这个突然的提问有些愕然,

周谷城对毛主席说:主席,难不成关公不姓关吗?

对于周谷城的反问,毛主席只是笑着摇头,这更引得众人好奇。

毛主席突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意欲何为?关羽到底姓什么?主席和周谷城先生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呢?

毛主席和周谷城先生是多年的好友,他们的友谊,始于那一段革命岁月。

那是1921年,周谷城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而毛主席在第一师范附小任教,二人本不熟络,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的好友——匡互生。

在匡互生的介绍下,周谷城和毛主席很快相识,二人如同知己一般,经常在一起彻夜攀谈,从繁琐小事聊到国家大事,从那时起,他们二人便成为了莫逆之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周谷城又在毛主席等人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里任教,在毛主席的影响下,周谷城开始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周谷城始终无法忘记他陪毛主席去长沙做革命动员时的场景,毛主席穿着朴素,站在讲台上,演讲:资产阶级终究会被无产阶级消灭!

这一幕给了周谷城极大的震撼,同时也让他下定决心参与无产阶级革命工作。

之后几年,周谷城一直留在长沙教书,中途曾受到毛主席的邀请前往广州,不过被周谷城婉拒,因为他在长沙同样有着革命工作。

联合了柳直荀等长沙革命人士,周谷城在当地筹备了教职员联合会,旨在号召和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革命,为革命做贡献。

在长沙的革命动员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周谷城又前往武汉,在那里,他受到毛主席的邀请,出任了全国农民协会宣传干事,开始为向农民宣传革命而奋斗。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周谷城和毛主席协同工作,二人的革命友谊也在这段时间里得到升华,那也成为了周谷城记忆里又一段难忘的时光。

天不遂人意,这段时光很快随着大革命的失败而结束,毛主席前往湖南策划秋收起义,而周谷城则因为农民革命活动遭到通缉,不过最终逃往上海躲过了牢狱之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别,竟然就是足足十八年,周谷城一边教书,一边为农民革命做宣传,而毛主席则开始了他伟大的政治道路。

时间来到1945年,彼时的周谷城在重庆复旦大学任教,这一年,抗战结束,国共两党也即将于重庆进行谈判,周谷城心里欣喜无比,因为阔别十八年后,终于又有机会和毛主席见面。

正如周谷城心里所期待的那样,毛主席来到了重庆,并且准备参加中苏文化协会的欢迎茶话会,得知消息的周谷城早早便来到会场等候。

稍许过后,毛主席身着一身朴素的衣服来到了现场,周谷城激动万分,小跑过去。毛主席观察片刻,问道:您是周谷城先生吗?

周谷城激动地点了点头,毛主席显然也十分高兴,二人紧握双手,十八年前的革命战友,今日终于得以重聚。

周谷城关切地问道:你以前胃出血的老毛病怎么样了?

毛主席笑着答道:我这人,在家吃饭会犯病,上战场提枪,精神抖擞!

闻言,二人也是默契大笑,周谷城时隔多年依旧记得毛主席的老毛病,这段友谊实在是令人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见面后,周谷城返回至上海,并且联合其他人士组织起了反蒋反美的斗争,利用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组织号召人们反帝国主义。

周谷城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还屡次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为全国的解放工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过也正因为周谷城的积极表现,他很快便被国民党反动派注意。

终是在一天凌晨,周谷城被几个国民党反动人士抓走,进了监狱的周谷城刚正不阿,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胆怯。

好在经过学校和其他人士的抗议,周谷城才得以出狱,不过恢复自由的周谷城依旧受到严密的监视,直到上海解放,周谷城才算是完全恢复自己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期间,周谷城也多次和毛主席互相用信件交流,当解放事业即将成功之际,周谷城更是兴奋地致函表意,毛主席则是回:前路尚有困难,需团结民众,方能战胜帝国主义

看到主席的回信,周谷城泪流满面,心中的反帝热情高涨无比。

新中国成立后,周谷城依旧投身教育事业,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毛主席,依旧经常和周谷城使用书信交流。

二人也经常见面,从56年到65年这九年期间,二人就见了六次面,要知道毛主席事务繁忙,日理万机,能够和周谷城见这么多次面,足以见得二人的关系之密切。

在革命年代,两人见面时总会聊一些革命相关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二人见面就逐渐聊学术方面的问题,从历史到哲学,从文学到艺术,二人可谓是无话不谈。

一次,二人在谈话时,毛主席就感慨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周谷城闻言,沉吟了一会儿后说:有时,成功也会是失败之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引起了主席的好奇,立刻来了兴致,问道:请周先生解释。

周谷城说:我们当初革命,是在一次次失败中成功的,而成功之后,有可能会产生骄傲和腐败,一些人更会勾心斗角,最终走向失败啊!

主席思考了片刻,认为周谷城的观点非常有道理,说:你讲得很对,我们就要避免这种情况,成功有时候的确是失败之母啊。

1956年,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双百”,也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旨在使全国科学和文艺能够繁荣发展,这对于全国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福音。

周谷城也同样喜于双百方针,开始大胆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不过却也遭到了部分人的抨击,这对于周谷城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在上海的学术交流会上,毛主席拿了一本《新建设》杂志,鼓励周谷城说:在逻辑这方面,你说得很明确,你一定要继续在百家之中争鸣下去。

当时的周谷城正因为受到批评而郁闷,突然得到了毛主席的鼓励,心中很是欣喜,不过依旧苦笑:我收到的批评就像火箭炮一样,我受不了。

毛主席说:有什么受不了的,别人批评你,你就反驳就是了嘛。

周谷城纠结了片刻,才说:我的意见没有多少人赞成。

显然,没有人支持才是周谷城最为苦恼的问题。

毛主席哈哈大笑,说道:谁说没有人支持你的,我之前看过一本《教学与研究》,那上面就有人支持你,还拿你的观点写文章呢。

然后又说:你如果没见过,我之后叫人寄给你,你一定不要害怕,要积极地写,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现在鼓励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毛主席的一番鼓励,使得周谷城十分感动,而且没过几天,毛主席真的派人送来了刊物,这更让周谷城热泪盈眶,之后勇敢地发表观点,先后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

不仅限于学术讨论,毛主席和周谷城的友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毛主席喜欢游泳,一次在中南海池畔,毛主席先是和周谷城闲聊了一会儿,然后话锋一转:你会游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谷城答道:我年轻时能游,不知现在还浮得起否。随后主席示意他一起游泳,主席一口气便游到了深水区,而周谷城则是在浅水区徘徊。

看到主席在水里悠然自得的样子,周谷城感慨主席活力充沛,然后说:看来我这个人,不能深入浅出,也不能由浅入深啊,我只能待在浅水区游了。二人相视而笑。

时间来到了1958年的那场会议,主席又邀请了周谷城等人一同探讨,可即便是会议开始了也没人开口说话,哪怕是和主席较为熟络的周谷城,也有些拘束。

主席知道,在场的学者们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拘束,不过主席没有选择点破,而是想了一个更为妥当的方式。

这才有了开头的那副场景,毛主席提问:诸位可知道关公姓什么?这一问,既勾起了在场众人的好奇心,也活跃了气氛,大家也不再怯于开口。

最先开口的就是周谷城,他好奇地说:难道关公不姓关吗?毛主席只是呵呵摇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人开始陆许开口,或回答,或提问,不过没有人能够答对,毛主席看到自己的方法有了效果,于是面对众人的好奇,便打算将答案公布。

毛主席环视周围,然后笑着说:关公本姓其实姓冯,我曾看过一本清朝的书《归田琐记》,里面说关羽“指潼关为姓”,所以关羽本不姓关。

众人恍然大悟,感慨主席的学识渊博,连这些细节都知道。之后主席又补充到:不过这也只是一家之言,关羽究竟姓氏为何,还待以后的考证。

这一句话,更是体现出了毛主席的严谨精神,显然主席自己也知道,《归田琐记》只是一个文学作品,其正确性没有保证。

事实上,《归田琐记》里面的说法的确是错误的,因为早在清朝时,关羽墓就已经被发现,里面的墓碑清清楚楚地记载了关羽父叫关毅,祖叫关审,关羽的的确确是姓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关羽究竟姓什么其实并不是主席这一个问题的重点,主席这个问题为的就是活跃现场的气氛,提高在场众人的积极性,让大家敢于开口,显然,主席的目的达到了。

实际上,主席这也不是第一次提到关羽姓氏这个问题了。

1953年的时候,主席曾去许昌进行考察,许昌曾是魏国国都,因此必然和三国脱不了关系,而当地的宣传部长名叫纪登奎,是山西人。

主席就问他:你知道关羽是哪里人吗?纪登奎脱口而出,说:是我们山西人。主席笑了笑,摇头说:关羽其实是河南人,因为犯了事才逃到山西去的。

然后主席又问了关羽姓氏的问题:你知道关羽本来姓什么吗?这下纪登奎有了顾虑,试探地问了问:难道关羽不姓关吗?

于是主席又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关羽本姓冯,路过潼关,才指姓关。纪登奎恍然大悟,主席又调侃道:关羽在山西造反,你是山西人在河南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主席还和负责自己保卫工作的王芳也说过这个问题。

一次,王芳陪同主席爬玉皇山,主席看到了周武王的塑像,有些感慨,于是便和王芳聊起了封神演义,之后又聊到三国演义。

主席依旧提问:你知道关公姓什么吗?毫无意外,王芳疑惑地反问:关公不姓关吗?主席又解释道:关羽逃到潼关,因此指关为姓,他本姓冯。

王芳在这次谈话里受到了毛主席的启发,对于读书的兴趣大增,并在之后读了很多书籍,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从杭州会议上的提问,到向纪登奎提问,再到向王芳提问,毛主席的几个提问都有着各自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纪登奎提问,是为了让他能够有怀疑的态度,向王芳提问,是希望王芳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而在杭州会议上向周谷城等人提问,则是为了缓和会议气氛,让大家能够踊跃开口,积极参与讨论。

哪怕关公其实就是姓关,不过这并不重要,毛主席用这个问题起到了不可言说的作用。

76年的九月,正在复旦大学教书的周谷城受到了一个悲伤的消息:毛主席去世了。瞬间悲伤蔓延了整座大学乃至整个国家。

周谷城伤心欲绝。写下了一首七律诗——《哀悼毛主席》:

“秋深日午朔风号, 领袖惊传别我曹 。抢地吁天呼不应, 伤心惨目泪如潮 。五州魑魅魔还在, 百国工农恨未消 。且化悲哀为力量, 继承遗志夺高标 。”

周谷城从革命时期便于毛主席相识,二人互相成长互相学习,周谷城从毛主席那里学到了马克思主义,毛主席从周谷城那里学到了不少历史知识;

到了和平年代之后,二人更是经常讨论学术问题,

在学术会议上,毛主席为了缓和气氛提出了“关公姓什么”这个问题,让众人放下拘束,敢于大胆讨论,不得不感慨主席的用意之深。

参考文献:

寸草丹心万里程 ——记农工党先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J].前进论坛,2021,(第8期)

朱江.历史学家周谷城[J].贵阳文史,2008,(第1期)

傅德华.周谷城与毛泽东在上海的几次交往[J].浦江纵横,2019,(第1期)

肖伟俐.周谷城与毛泽东[J].新湘评论,2010,(第10期)

吴振兴.毛泽东与周谷城的交往和情谊[J].前进论坛,201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