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欧盟委员会披露,7月4日起将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对其他制造商将征收21%的关税;进口自中国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单独的税率。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为10%,这意味着上汽集团等企业面临的关税税率增至48.1%,其他企业的关税税率则在27.4%至31%之间。

宝马集团CEO齐普策:“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我们关注到欧盟发布的相关临时措施。梅赛德斯-奔驰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

大众汽车:“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于己弊大于利”。大众汽车表示,欧盟委员会做出上述决定的时机,让当前德国和欧洲对电动汽车疲软的需求雪上加霜。对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来说,这一决定弊大于利。欧洲所需要的是促进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气候中和转型的监管环境。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就欧盟反补贴调查初步结果也已发表声明。VDA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Hildegard Müller)表示:“欧盟宣布从7月初起对中国的电动汽车临时征收高达38.1%的附加关税,这进一步背离了全球合作。这一措施增加了全球贸易冲突的风险。事实上,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无益于增强欧洲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方面表示,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信息披露中,罔顾事实,坚持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存在高额“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带来损害,并拟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性反补贴税。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深感遗憾,并表示坚决不能接受。

此外,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欧洲多国均对此举公开表达反对。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最高将加征38.1%的额外关税。

包括《华尔街日报》、路透社、《欧洲汽车新闻》等多数外媒此前推测,相较于美国对华100%的汽车关税加征,欧盟肯定会对比亚迪和吉利等中国制造商,以及特斯拉等从中国向欧洲出口汽车的西方制造商的进口汽车征收更低的关税。

其中,《华尔街日报》称,欧盟委员会最有可能采取谨慎的中间立场,征收25%—30%的关税,即在目前10%的关税基础上加征15%—20%的关税,使欧洲电动汽车与成本较低的中国进口产品具有广泛的竞争力。

不过,从目前欧盟公布的初裁结果来看,其对华加税额度显然远超外界预估水平,即便是欧盟给出加税额度最低的比亚迪,其最终数字也达到17.4%,在欧洲销量最高的上汽集团,则要承担总计48.1%的总税额。

只是不同于去年刚刚宣布调查时,欧洲媒体普遍对自中国进口的汽车表示担忧,本次宣布加税结果前后,多数外媒则将关注重点,放在欧盟此举或将引发中国的反制措施,以及对欧洲汽车工业自身产生的影响上。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Hildegard Müller)表示:“目前宣布的措施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害可能大于对欧洲,特别是德国汽车行业的潜在利益。”

在《欧洲汽车新闻》的相关报道中,市场研究公司Rho Motion的汽车研究主管威尔·罗伯茨 (Will Roberts) 表示:“一旦欧盟引发争端,其反应和影响可能会引发贸易战,这对于一个仍严重依赖中国主导的供应链,来实现气候改善目标的地区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华尔街日报》则在日前报道中称,如果欧盟选择像美国一样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中国就可以轻易对欧盟每年进口的30多万辆豪华汽车进行反向制裁。

5月底,中国欧盟商会曾在社交媒体发布账号称,其从内部消息人士处获悉,中国可能考虑对配有大排量发动机的进口汽车征收25%的临时关税。

港媒《南华早报》22日报道称,这一“反制”措施将对抗欧美针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的贸易行动。

《华尔街日报》还进一步提到,此举将对保时捷造成特别打击,因为保时捷的所有汽车产品均在德国生产,而根据去年的财报显示,保时捷约四分之一的收入都来自中国。

据汇丰银行估算,中国为德国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全球利润的20%—23%。正是因此,宝马、奔驰和大众汽车集团等高管也早已警告欧盟不要对中国汽车加收进口关税。

实际上,从中国市场的表现来看,欧洲豪华品牌厂商在中国也难以承担激烈市场竞争之外的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国际车展上的保时捷Macan参数图片) EV 图源:观察者网

2023年第三季度保时捷在华交付量下降时,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Michael Kirsch)就曾表示,在中国宏观市场的价格战异常激烈。

面对集体冲高的中国新能源产品,传统豪华品牌所遭受的价格与价值冲击显而易见。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保时捷1月的保值率为75.9%,而去年同期为86.8%。

与保值率同步下降的还有新车售价的压力。

如果此时在欧盟的迫使下,中国不得已对进口车型实施反制手段,那么率先承压的,也将是本就因市场竞争而陷入在华营销难题的豪华品牌。

除了保时捷之外,在华中国豪华车市场稳定增长的BBA(奔驰、宝马、奥迪)也同样难以承受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

尽管目前BBA已经将大部分产品矩阵搬至中国生产,但欧系豪华车对中国市场仍有着不小的出口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主流豪华品牌进口车销量趋势 图源:崔东树公众号

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三家豪华车企的进口销量均有着高于10%的同比上涨,今年1—4月,宝马、奔驰、奥迪也仍是中国进口车的主要支撑。

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在5月发表讲话时曾指出,“我们不应忘记,欧洲制造商,以及一些美国制造商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他们向中国销售了大量在欧洲生产的汽车”。

但从目前的加税结果来看,欧盟显然没有对联盟内国家的诉求给予更多关注。中国外交部在12日回应欧盟初裁时,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并表示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外,尽管多数媒体没有提及在华生产的合资车企返销欧洲时的税率问题,但欧盟初步裁定对配合调查的公司征收21%税率的表格中明确表明,宝马和特斯拉等西方豪华品牌整车制造商也被归于此列。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个月刚刚发生了保时捷经销商集体逼宫车企事件,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豪华品牌或者大排量车型被征税,相信今年这些品牌的汽车经销商日子会更加难过。

针对近日沸沸扬扬的“逼宫”传闻,保时捷中国于昨日晚间发布《保时捷中国与全体授权经销商的联合声明》称,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保时捷中国与经销商共同面临着若干复杂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表示,保时捷中国和全体授权经销商始终保持着长期、互信的常态对话机制。通过充分探讨,一同寻求有效的方式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挑战中发现新机遇。这些讨论涉及到诸多层面,包括但不限于商务政策、本土客户洞察、客户服务以及电动化转型等诸多关键领域。

《声明》强调,在行业变革和转型期,汽车厂商始终要积极倾听经销商来自一线的声音,厂商与经销商只有更加紧密地合作并彼此支持,才能更好因地制宜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可持续的多赢发展。

近日,有消息称,保时捷中国因销售不佳,选择向经销商压库。然而,此举对经销商来说有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导致保时捷与经销商双方矛盾激化,部分保时捷经销商已停止提车,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的同时并且更换相关高管。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保时捷在中国累计交付1.63万辆汽车,同比下降24%,远超其全球4%的跌幅。自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保时捷在华销量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