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4年4月,扬子晚报报道了一则新闻,文中称神话传说中的瑞兽“食梦貘”母女在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首次亮相,一出现就成为了焦点。

貘是传说中的“食梦兽”,这种瑞兽相传以噩梦为食,不仅能吞噬梦境还能重现梦境,能保佑一方人平安地度过每个夜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貘确实属于一种“上古神兽”,因为它在距今约1000万年到5000万年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它的外貌看上去带着很多不同动物的特征,比如它的鼻子和大象十分相似,身体则很像猪,耳朵则像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食梦貘”的最初传说来源已经不可考,唐代的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一篇《貘屏赞》说其出自于《山海经》,但流传下来的山海经版本中并没有记载这种动物。

不过有关于它的传说还是保存下来一部分,比如人称睡在它的皮毛上可以避免自己“感染瘟疫”,它的画像能够辟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面“食梦貘”的故事流传到日本之后,一些人将“避免噩梦”解释成了“吃掉厄运”,日本还将它霸气的形象改成了可爱蠢萌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食梦貘”在影视作品和游戏中都是特别受欢迎的,那么它的现实原型究竟是哪种动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相“写意”的食梦貘·】—»

貘属于貘科动物,这个科下面只有1个属5种貘,在东南亚生活着1种“马来貘”,南美洲的4种分别是“卡波马尼貘”、“南美貘”、“中美貘”和“山貘”。

其实貘这种动物之前曾经有过20多个种类,但随着人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和捕杀,使得貘的数量逐渐下降,最后只剩下这5种貘,而我国境内的野生貘早已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在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首次出现在观众眼前的貘就是两只南美貘,它是这几种貘里面数量最多和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了,喜欢生活在亚马孙雨林和盆地附近水源充足的地方。

而小南美貘是人工繁育成功的,这在江苏省内十分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南美貘妈妈生产的时候,这对母女俩一直生活在恒温的产房里面,饲养员平时会精心地照顾它们,小南美貘才得以健康成长。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见,成年的南美貘妈妈通体是深灰的颜色,但它的宝宝则不一样,小南美貘从头到脚都分布着条形或者点状的米黄色花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脑袋上还长着对称的、可以连成一道曲线的斑点,这样放眼望去还有种传统图案“云纹”的感觉。

怪不得貘会成为神话传说中的“瑞兽”,这一身梦幻的配色和花纹看上去就很不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貘喜欢独居生活,只有繁殖季节到来时才会寻找自己的伴侣,但它的繁殖能力一般,每年只会生下一胎幼崽,还要经历11-13个月的漫长孕期。

小南美貘幼崽刚刚生下来的时候是棕褐色的,浑身还有很多黄色斑点,这种保护色能将南美貘幼崽很好地保护起来,帮它度过“幼年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美貘是哺乳动物,7个月左右才会断奶,而它身上独特的配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逐步褪掉,6个月左右它就和妈妈的颜色差不多了。

还没断奶的时候小南美貘就会开始吃一些“辅助食物”,比如比较软的水果和嫩芽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美貘是草食性动物,平时主要吃灌木或者比较低矮的藤本植物的树皮和叶子等,如果遇到树苗也会吃掉茎来尝尝鲜。

当然,如果遇上可以吃的果子那可是美事一桩,不管是野生的还是农民种植的,它们都愿意去试一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年貘的体型能长到个2米左右,不同的品种略有差异。

这样的体型决定了它们的饭量也不小,成年貘每天要吃掉18斤左右的植物,它饿牙齿很坚硬,可以磨碎各种纤维比较粗硬的植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它们的嘴巴也是很挑的,食物充足的时候会选一些比较可口的嫩芽或者嫩枝来吃,总之啥好吃就吃啥。

而小南美貘的食物尝试也是从这些比较鲜嫩的植物开始的,慢慢适应之后它会试着自己找东西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断奶并不意味着独立,小南美貘会和妈妈一起生活12个月到18个月,慢慢学会生存的独立技能之后才会离开妈妈生活。

它们不喜欢强光的照射,所以在晚上才会出来活动,也不知道是不是防光照的原因,它们的眼睛看上去小小的,总带着点“睡眼朦胧”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它还很喜欢在离水源近的地方定居,因为它很喜欢游泳,当然,在平地上它们也能跑,只是更爱在河里“泡澡”。

野生的南美貘也会受到寄生虫病的困扰,所以有的时候它们会在河泥中打滚,这样身体沾染上厚厚的淤泥之后,就会将寄生虫杀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要说南美貘身上比较奇葩的地方,还得是它那个可以自由伸缩的“鼻子”,或者准确地说是“鼻吻部”。

它们的鼻吻向前面伸出好长一截,但由于比较柔软所以会垂下来,它在寻找食物的时候会将这一坨柔软的鼻吻贴在地面或者灌木丛中四处伸缩,看上去有点搞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鼻子也不是长着专门挑选什么食物比较好吃的,它能和大象的鼻子一样,摘下食物送到嘴巴里面。

除此之外,它还是南美貘之间沟通交流的“神器”之一,在想要传递某些消息的时候,它们就会相互触碰对方的鼻吻部,还会发出“哼哼”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它们还会用这个来寻找自己的“心上貘”。

这一套组合不管怎么看似乎都略带喜感,而且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可能作为“上古神兽”,总得有点不一样的“出圈”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貘可不像传说中的那么霸气,它们比较胆小,而且性情温和,遇到危险的第一反应就是进入水中拼命逃跑。

为了防止天敌发现它们,貘平时还会跑到水中去排泄,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抹去自己在某个地方生活所留下的气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貘的身体构造也决定了它们的胆小的性子,它不仅没有可以撕咬对方的锋利牙齿,也没有可以与天敌抗衡的利爪。

但比较奇葩的是,它一对前蹄是4个脚趾,后蹄为3个脚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构造是比较古老的,作为最原始的奇蹄目动物,貘也很好地保留了“上古神兽”的特征。

«—【·快要“消失”的食梦貘·】—»

但被人们如此稀罕的“食梦兽”如今族群的数量却摇摇欲坠,每年的4月27日甚至被定为世界貘日(World Tapir Day),以最大程度上给予貘族群恢复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它们栖息地减少问题还需要解决,过度的人类活动将它们的容身之所割裂地支离破碎,所以保护它们对当地政府来说还是一项考验。

除此之外,在保护区外还有盗猎者的偷猎行为也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因为它“食梦”的传说,很多人给它披上了一层玄幻的外衣,会捕杀它们并端上餐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貘很显然根本不会“食梦”,人家是正儿八经的草食动物,就算背负着“瑞兽”的标签在身上,也不应该被赶尽杀绝。

参考:

环球网《外形差异巨大的犀牛和貘 竟是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姐妹”》2020-9-3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9216837617213969&wfr=spider&for=pc

扬子晚报《罕见!人工繁育的南美貘宝宝“闪亮登场”》2024-4-2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38280346544311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