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3年4月,安徽卫视神奇自然播出了一则节目,画面中的节目中称摄影师拍到了一种打眼看上去长相与家鸡一般无二的动物,画面中它正昂首挺胸看向镜头。

虽然普通人这样看可能分不出它和家鸡的区别,但这玩意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在野外如果遇到这种长相和家鸡极其相似的动物,千万不要想着抓住它吃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属于鸡界的“大佬”级别物种,也是现在家鸡的“老祖宗”,家鸡之所以能出现很多品种,还和它喜欢拈花惹草的毛病有很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鸡的繁殖能力是很强的,有的母鸡能做到一天产卵一个,一年能孵出50只到100只小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种“祖宗”鸡究竟是什么鸡,为什么能成为保护动物呢?

«—【·与家鸡一般无二的红原鸡·】—»

这种生活在野外的鸡名叫“红原鸡”,因为公鸡鸣叫的声音有点类似于“茶花两朵”四个字,所以又被人们叫做“茶花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原鸡公鸡和人们饲养的家鸡十分相似,成年之后身长能长到70厘米左右,光一条尾巴就能长到28厘米,体重在300克到900克左右。

母鸡就要小一圈,体长只有40到46厘米左右,它的羽毛颜色比较暗,这样看上去和家养的母鸡区别大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体长和重量跟家鸡比起来就难免会给人一种“瘦骨嶙峋”的感觉,不过红原鸡公鸡的羽毛色彩比家鸡会更加绚丽,母鸡则更加黯淡。

红原鸡是一种热带森林鸟类,它们喜欢生活在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中,有的时候也会在低矮的山地和丘陵中生活,白天出来活动,晚上就上树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国,它们大多生活在广西、广东、云南和海南等几个省份。

它们的食谱非常广泛,既有各种植物的嫩芽和嫩枝也有各种浆果和种子,有的时候还会跑到人们的耕地上去偷点粮食吃,当然,各种可口的高蛋白幼虫也是红原鸡最爱的食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觅食的方式也和家鸡十分类似,经常边走边低头寻找,用爪子刨开土地上的泥巴,在用嘴巴啄一下试试。

看到这里你可能就有疑问了,红原鸡和家鸡长得这么相似,它们之间是有什么关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鸡之祖”红原鸡·】—»

家鸡和红原鸡之间确实有着扯不断的关系,因为红原鸡是家鸡的“老祖宗”,现在的家鸡品种都是从红原鸡驯化而来的。

红原鸡性格非常暴躁,而且桀骜不驯,一旦被抓起来养着宁愿饿死也不愿失去“自由”,所以说它是个妥妥的“犟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红原鸡的飞行能力比家鸡要强上几条街不止,它一次飞行的距离能达到1.5公里那么远,简直和低配版的老鹰没啥区别,所以想要抓住它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除此之外,它的繁殖能力也不怎么强,每年2月到5月份它们会进入繁殖期,一年最多也就繁殖2次,母鸡一次能生下4枚到12枚鸡蛋,可以说这个繁殖量对人类来说根本都不够塞牙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们一开始接触红原鸡并不是为了养它吃肉。

业内认为,鸡至少在4000年到5000年前就已经被驯化了,在那个时候的人们还没有什么照明工具和计时工具,所以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时如果能有某种动物可以提醒人们起床,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红原鸡这种生物,公鸡会在天亮的时候打鸣,而且十分准时,只要活着就从不迟到。

这种行为是公鸡体内的一种“抑鸣激素”控制的,它的分泌水平和太阳光线的强弱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红原鸡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闹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人们将它当成了“光明使者”,甚至还有人认为光明就是这种生物带来的,如果它不叫,白天就一直不会到来。

所以那个时候红原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神圣”的,如此神圣之物当然不能拿来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红原鸡的性子比较倔强,所以想要圈养肯定是不可能的,但红原鸡身上有个特质,那就是喜欢在一个地方稳定地安家落户,而且会选择食物多的地方。

人们生活的地方种植着很多作物,作物还会招来很多虫子,这对红原鸡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于是就在人们的居所附近安下家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部落中的人来说,用一点点粮食能换来红原鸡这个准时的“闹钟”,怎么看都是划算的。

而且红原鸡的感官还十分灵敏,有着非常强的警觉性,在发现天敌靠近的时候会发出信号,这对当时的人们而言也是十分有用的,因为那个时候猛兽的存在对人类本身就是一种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说来没那个时候的人们和红原鸡基本上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时间一长,红原鸡对人类这种生物估计也多了几分好感。

而人们开始养鸡吃肉,估计是在发现红原鸡公鸡有着“拈花惹草”的毛病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公鸡喜欢“拈花惹草”反而对人类有利呢?

«—【·超花心的公红原鸡·】—»

上面我们提到过,红原鸡的繁殖能力实在是不怎么样,虽然一次能生下不少枚鸡蛋,但在野外残酷的生存条件下能顺利出生的估计也没几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加上疾病和天敌的“摧残”,能成功长到成年的小红原鸡更是凤毛麟角。

为了维持种族的延续,红原鸡就养成了一个坏毛病:酷爱寻找不同的异性交配。

红原鸡是群居动物,平时经常凑个六七只在一起生活,每个族群中都会有一只公鸡和多只母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公鸡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后宫”,如果只在自己居住地附近寻找“爱人”,那么就会增大近亲“结婚”的概率,所以它有时会跑到比较远的地方“霸占”别的母鸡。

母鸡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它会将公鸡的细胞存起来,之后再选择合适的细胞“怀孕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公红原鸡对于“拈花惹草”这件事十分“热衷”,所以很多时候母鸡会收获很多基因不同的雄性细胞,这样它就有了选择权。

这样的行为使得红原鸡最大程度上保持了自己族群物种的多样性,也使得它们的后代很容易出现基因变异,产生不同的“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的人虽然不懂得什么基因变异的问题,但好歹知道什么样子的红原鸡更适合家养,比如家旁边出现了一只体型比较大、肉比较多的红原鸡,就用一些小方法让它多和母鸡们交配并注意观察后代的“品相”。

或者偶尔出现一只不怎么倔强的红原鸡,就接近它取得信任并最终把它圈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经过不断的筛选,这些红原鸡逐步适应了和人类一起生活,长得比较壮实的红原鸡被不断保留下来,加上人类的自保能力逐步增强,对它们的保护也让它们逐渐放松了警惕,这些红原鸡的性子最终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没有接受驯化的那一部分红原鸡由于已经比较适应野外的环境,所以还是将自己本来的特征保存了下来,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红原鸡。

虽然部分红原鸡被驯化,但它们的外形还是极其相似的,所以在野外看到这种小体型的鸡千万不要抓来吃,否则容易收获“闪耀双环手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

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神奇自然:摄影师拍到红原鸡 昂首振翅派头十足》2023-4-1

&dyTabStr=MCwzLDIsMSw0LDYsNSw3LDgsOQ%3D%3D&ie=utf-8&sid=&word=%E7%BA%A2%E5%8E%9F%E9%B8%A1%E7%BE%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