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份开始,许多省市的超标电动自行车的5年过渡期即将结束,届时如果继续骑乘超标电动自行车上路,就会遭受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大何也注意到,今年以来,电动车领域就频频发布新的指引规范,比如从5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电动自行车行业引导性文件;电动自行车的锂离子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也将于今年11月1日开始实施。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俗称“新国标”),也在五年复审期满后,于今年的4月7号启动修订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是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最高的国家。截至2023年末,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4亿辆,平均每5户家庭就拥有4辆电动自行车,每3个人就有一辆电动车。

这意味着这些政策的变化,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都是息息相关的。

关注我的读者朋友们经常在我的评论区留言,希望电动车新国标可以修改得人性化,接地气一点。

**眼下“新国标”已重新开启修订工作,你希望修改哪些地方?我先来抛砖引玉,说说我对新国标修订的看法。

电动车“新国标”即将修订,4亿辆电动车未来何去何从?

2018年4月15日,为了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秩序、提高行车安全性,中国政府正式实施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俗称"新国标")。

"新国标"出台之初,确实是出于良苦用心。

在此之前,国内电动自行车行业存在严重的无序化、非标准化问题。一些产品超高车速、超重超载、电池易起火爆炸等,不仅威胁骑行人自身安全,也干扰了正常交通秩序,给其他参与者带来风险。

因此,出台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遏制行业乱象,规范市场发展十分必要。

为此,"新国标"提出了"三确保一坚持"的原则,即确保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所有交通参与者利益最大化、确保广大消费者基本出行需求,并坚持电动自行车非机动车属性。

基于上述原则,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做出了诸多规范,如限制整车高度不超1.1米、限速25km/h、整车重量不超55kg、电池电压不超48V等,意在解决超大超重、超速等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标准制定者的出发点是为了让电动自行车更加安全规范,以保障人民群众安”。

然而,时至今日,这一新政仍广受争议和诟病。

一些实际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自新国标实施以来,"改装"、"超标"现象屡禁不止,很多群众宁可被罚,也不愿意购买合规但不实用的"新国标"电动车,可见国标与群众需求的矛盾有多么尖锐。

其根源在于新国标在制定时,过于注重安全一词,对车辆性能做出了诸多极为严苛的限制,反而与用户实际需求产生了矛盾和隔阂。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以安全之名,但似乎带来了更多安全隐患。

限于政策,忽略了老百姓的实际出行需求

1.限速和限载

新国标规定电动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km/h,只能载一名12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此外不得载客。

这事实上与用户的便捷出行需求相违背,这也是多数用户也会选择在上牌后解除限速的原因。

因为现实生活当中,还没有另一种价格合适、速度合适也更规范的便捷交通工具,能够替代解除限速后的电动自行车。

在许多三四线城市,由于非机动车道规划不合理,电动车经常不得不和机动车道共享车道,25km/h的低速限制,令电动车在同机动车道行驶时存在被追尾、被鸣笛等极高风险。

此外,不得载客的限制实在过于僵化,与民众日常的家庭出行、购物、接送孩子等需求相去甚远。

同时对于不得载客的规定,超过12岁的孩子怎么办?道交法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上路必须年满16周岁,12-16岁的孩子只能跟在车后面跑吗?

又比如说,有些家庭人家明明是两个孩子。

之前看到过一个节目,有一位家长带了两个孩子骑电动车回去,被拦下来之后说已经有安全隐患了。

该家长就回答说:“那为什么要放开二胎?”,怼得记者哑口无言。

这就意味着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一辆汽车,就至少得买两辆电动车。

新国标在限制载客的同时,也剥夺了电动车作为家庭代步工具的重要作用。

这两项限制都极大地影响了电动车的实际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建议: 限速虽然更安全,但却让电动车的出行效率大打折扣,可以增加车辆刹车性能,时速适当提升5~10km/h。限速应限骑车人在各种路段的速度,不是限电动车的速度,像汽车一样,高速公路,一般公路,城市道路各有不同限速,不能一刀切把电车限速为25码。

2、限重和电池(吐槽重灾区)

55公斤的重量上限被很多网友吐槽过于轻薄。

一方面,相比重量更多的车型,这种"瘦身"车款过于单薄,加速时容易飘动,过减震不良路面时也难以保持平稳,骑行体验严重下降;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轻量级,厂家不得不节省材料成本,在车身结构和防护方面做减法,降低了被动安全性。

同时受整车55公斤重量限制,电池组的备选方案亦受到压制,厂家无法选择更多、更重的电池来提高续航能力,只能使用容量和体积都较小的锂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由于锂电池对安全要求更高,加之国内锂电行业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一旦使用不合格的劣质电池,就很容易引发电池老化、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

自新国标实施以来,因此类锂电池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已成为新的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铅酸电池相对于同等能量容量的锂电池来说更重,但它们通常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同时安全性也是锂电池远不能比的。

  • 建议:适当增加车辆重量上限,车重放宽,骑起来不但更平稳,同时电池也可以用大容量的铅酸电池,续航无忧,劣质锂电产品也没了作妖的空间。

3.限高和限长(后视镜和后尾箱)

新国标却把车身高度限制在1.1米,以至于后视镜竟然无法加装。

后视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能够帮助骑行者在转弯、过马路时更好地观察后方情况,确保行车安全,即便在汽车领域也是强制安装的安全部件之一。

然而由于“新国标”对车身高度的限制,许多厂家无法为用户安装后视镜。这不仅使得骑行者在行车过程中需要频繁回头观察,增加行车风险,私自加装还可能被处罚。

同时自从需要佩戴头盔以后,后尾箱的实用性凸显,如果改变成厂家标配,或者允许后加装,会给车主用车带来很大的便利性。

后备箱可以放些雨衣,充电器,下雨的时候可以使用,也防盗。

  • 建议多了这两样东西,虽然高度和长度增加了,但并不会影响行车。后视镜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后尾箱其实对于后排乘坐人员也是一种安全保障。

4.无用“风火轮”

据说当初强制要求设计踏板的目的,是为了和摩托车区分开来。

坐在办公室喝茶的专家的确很缺乏电动车的骑行经验,他们不仅觉得后视镜是必须消除的“骑行隐患”,而且还认为脚踏板可以提高电动车的续航性能。

既然是自行车,就一定要有脚蹬子,但看到那两个风火轮在没有人力的情况下飞速空转,尤其是对于女性骑行者来说,穿着裙子还容易被卷入脚蹬子,不但影响骑行安全,还有还可能导致衣物损坏,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于是很多人买了电动车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老板先把脚蹬子卸了,但凡有一点用处,也不至于半点用也没有。

  • 建议:建议取消脚蹬子的设计,“有电用不上,没电骑不动,空转还打脚”,实在是画蛇添足。

写在最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吐槽电动自行车种种不足之处,也并非是哗众取宠,

而是值标准修订之际,希望借此提醒专家们不要忘记当初制定的原则: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要确保所有交通参与者利益最大化、确保广大消费者基本出行需求。

电动车当然应该确保安全,但安全并非是可以孤立地把控和追求到极致的因素,它还需要与用户群体的实际需求相权衡,做出适当的制衡。

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在制定标准时,有网友建议至少三分之二的参与制定者,必须要有2000小时以上的电动车骑行时间,骑行时间少于500小时的,否则不得参与标准制定。

我觉得很有道理,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毕竟让开四个轮子的人来给两个轮子的电动车制定标准,实在是不太靠谱。

“因为这小小的电瓶车,对于社会底层人群来说,电动车不仅是代步工具,也是谋生工具。”

眼下“新国标”已重新开启修订工作,你希望修改哪些地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