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体CD这种音乐载体,虽然长期以来一直是Hi-End玩家的主力音源,但对于年轻烧友来说可能更多是书架上闲置的收藏品。毕竟CD机这种产品形态如今早已淡出了普通家庭,成为了HiFi圈独有的“专业设备”,发烧圈主流的CD机也基本都是和大型音响系统配套的高端型号,像以解析力见长的二嫂、凭借辉煌音色打天下的柏林之声,以调音功底和韵味独步武林的dCS等经典设备,大都只会出现在评测文章和图片里,距离普通烧友的距离实在太远。

而市面上泛滥的大量廉价的“玩具型”CD机,或许能解决最基本的使用需求,却完全不能发挥CD本身作为一种优质实体音源的优势,无论是使用体验还是声音素质都远远达不到烧友们的要求。本来很多人都以为,唱片和CD机这些东西基本已经和新时代的年轻玩家无缘了,没想到近两年,中低价位的CD机竟有复兴之势,从纯转盘到一体机,从便携到台式,新品层出不穷,让90后和00后家里闲置多时的唱片都有了用武之地。

在各类CD机里,能播放“特殊CD”的型号总是会特别受青睐,例如前阵子大火的山灵SCD1.3——体积适中、能播放SACD、价格还不到一万元,光是这点其实就满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刚需。此外它又附赠了数字转盘、解码、耳放等功能,属于是把能加进去的buff全叠满了,也难怪会被称为“年轻人的第一台SACD机”。最近,这台机器又出了一个姐妹型号——MCD1.3,两者的功能和配置基本一致,只是SCD1.3支持SACD播放,而MCD1.3则主打MQA-CD播放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是00后的烧友,估计对于HDCD、SACD、MQA-CD这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型号都没啥概念(如果我告诉你CD界还有SHMCD、HQCD、XRCD,阁下又该如何应对233~)。简单来说,CD这种介质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它的形态、容量和读取方式早就已经定型,音质上限也被16bit/44.1kHz规格给限死了,而这些花里胡哨的CD类型就是在这些限制下,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打造的“高音质CD”。

其中,MQA-CD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唱片品类,采用由英国Meridian(英国之宝)公司推出的数字编码技术,将原本占用空间较大的超高清音乐文件通过无损方式进行压缩,制作成唱片之后,在支持MQA解码的机器上进行读取、解码和回放,从而将被压缩的高清音频文件中丰富的信息重现出来。这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有点类似哈利波特里的“无痕伸展咒”,将CD本来无法容纳的高清文件打包压缩塞进小容量的唱片载体里,再用特定方式解压回放出来。这种方式无疑能够大大提升CD的音质上限,但其限制就在于只有在支持MQA解码的机器上才能发挥优势,否则声音就和普通CD无异。因此,对于喜欢追求新兴技术和高清规格的CD玩家而言,像MCD1.3这种功能性的CD机就成了刚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MCD1.3和老一辈的机器有什么本质区别,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在使用体验和功能方面。这台机器的体积比大部分上古CD机其实都要小,却一口气打包了CD、U盘、蓝牙5.0、AirPlay、NAS等多种播放形式,有数字I²S、同轴、光纤、RCA、XLR等输出模式,而且自带一块屏幕,可以触屏操控或使用手机端的Eddict Player操控,功能丰富,上手难度也很低,因此它可以融入烧友们能想到的绝大多数使用场景中,光就“好用”这点而言,上古机型的确无法与之相比。不得不说,山灵这些年在便携领域方面积累的软件开发的经验和技术一旦用在这种传统台机上,一出手便是质的飞跃。我们时常说随身播放器是台式技术的下放,其实随身领域的技术对于发展偏慢的台机领域又何尝不是起到了反哺的作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MCD1.3在形态上已经不是一台“纯粹”的CD播放机,但在各类输入模式中,CD播放依然是它最为强大、上限最高的播放形式。我对比了MCD1.3在回放CD本体和无损抓轨文件时候的表现,CD模式的声音明显要更加饱满宽松,细节更加丰富,听感也要生动鲜活不少。而且我还用同一张唱片(陈洁仪的《重译 重奏》)的普通版本和MQA-CD版本进行过对比。在这款机器上,MQA-CD和普通CD的音质区别基本可以直接类比2K视频和720P视频的差距,不但细节更多,两端延展度更好,而且整体的音色也更加连贯、平顺和鲜活,MQA-CD在文件信息量上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如今的CD播放机而言,除了对于更先进的CD类型的支持之外,较为丰富的解码芯片的选择也是新机型相比老机型的一个优势。在前辈们还用着1704、4493这些老DAC时,MCD1.3直接搭载了旗舰级AK4191+AK4499EX DAC,支持音频规格最高达到768kHz/32bit、DSD512硬解。只可惜耳放部分就给了一个6.35单端口,不带平衡有点小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家的印象里,AKM芯片更多是“韵味”的代表,但如果你将过往使用过AK4493、AK4497和AK4499 DAC的各类机型进行比较,就会感觉到AKM这些年的审美其实大体上也是在向更加“现代声”的方向靠拢。蛋蛋这些年听过不少搭载AK4499/AK4499EX的机器,其中大多数都具备了明晰的线条感,较高的密度和均衡的音色。

搭载了AK4191+AK4499EX的MCD1.3的声音风格比起自家过往的机型也更偏向中正还原,不是我们印象里山灵传统的暖厚口味。它的三频能量分布较为均衡,染色不多,解析力极其强大,信息密度较高,分离度也相当不错,在演绎各类元素较为复杂的曲目时能够将乐器和人声的细微变化、高频泛音的细节和低频的残响都回放得十分精准。这种强大的素质功底让它即便在搭配一些大型音响系统的时候也能够较好地满足后端对于信息量的需求。我甚至尝试过用它去播放和对比同一张CD的不同版本,发现它能够轻松解析出头版/再版、日版/美版/欧版的区别。相比之下,这款机器的声场规模以及声底的纯净性上就会弱一些,在定位的精准度上表现得不太理想,这也影响了它在大编制这类曲目上的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已经说到,MCD1.3的玩法很多,我觉得最具性价比的搭配就是有源音箱,它的解码和前级功能在同价位的机器里是绝对的一流水准,即便搭配价位较高,不太好伺候的音箱,也能够呈现出非常优秀的素质。如果你想把它作为桌面的一体化音频中心,我建议选择声音风格较为暖厚的音箱,基本可以兼顾听音乐和看电影的需求。

MCD1.3的耳机口有高中低三种增益可选,高增益可以达到1120mW@32Ω,用来驱动头戴耳机也是足够的。但其耳放部分受限于机器的内部空间,在供电和音色调校上远没有解码部分做得那么完善,音色较为直白中性,缺乏韵味。我觉得这个耳机口更多是作为一个解决需求的备用选项,如果想用这台机器来搭建桌面耳机系统,建议还是另外选购一款独立的台式耳放。

如果用户有一天放弃随身和桌面系统改玩家用音响系统,MCD1.3扎实的解码素质也能够给到整套系统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想要找到一台素质和调音都明显比它更优秀的CD机,即便不考虑其他功能,预算其实也要提到2W以上了。

在体验MCD1.3期间,恰好耳边事工作室还有一台山灵常规型号里价格最高的“上古神器”T100 MKII(话说这台2万价位的机器用的也不过是AK4493 DAC而已~),我就顺手将它和MCD1.3进行了对比。T100这个系列诞在唱片行业的鼎盛时期,最新的新版T100 MKII其实也已经是2020年的产品了,其调音风格基本就是大家印象最典型的“山灵范儿”,中频音色丰润饱满,同时又有着开阔明朗的空间感,音乐味十足,音色鲜活。

在对比的过程中,我将两台机器分别搭配了真力的8030,测试了一下解码和前级功能;又把它们和ONIX的OIA-92功放搭配,驱动劲浪的Sopra N2(OIA-92和两台CD机的电源线分别是音乐丝带的海姆达2和弗雷2,信号线用了晶彩的Reference2)。经过几轮对比之后,我惊喜地发现作为后来者的MCD1.3的信息量明显超过了T100 MKII,能够将声音的细节还原得丝丝入扣,而T100 MKII听起来会有一定的雾感。不过就调音的韵味而言,MCD1.3就显得较为直白,不够耐听,难免会被老烧们批一句“味道不行”。但考虑到这款机器本身不过定位七千档,功能又相当丰富,省下来的预算用来选购更有个性的耳放/功放和耳机/音箱,其实就能搭配出不错的效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对于很多年轻烧友来说,如今的数字音源选择实在太丰富,用起来也足够方便,“CD”这种上古时代的东西,早就已经走到了生命末期,也没有太多必要去接触和使用了。然而,事实却是实体音源在此起彼伏的“毒奶”中,依旧坚挺地和流媒体共存了很多年,甚至随着粉丝经济的兴起而成为了众多追星族难以替代的珍贵收藏品——这些用户中的很多人,最终成为了新时代的CD玩家。

为何在2024年,CD和CD机依然能够在年轻群体里“回光返照”?这和唱片这种“实体”所承载的仪式感和情感固然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群魔乱舞”的流媒体时代,CD依然是价位较为合理,声音最成熟稳定的一种介质。如今国内的各大音乐平台依然充斥着音质参差不齐、真假参半的“无损资源”,少有的几个靠谱的无损平台又难以提供全面的选择。

相比之下,实体唱片及其抓轨出来的无损文件,至少在声音上足够让人放心,而且不会受到平台版权的限制。而要发挥CD的这种优势,拥有稳定、强大声音表现的播放机就是必不可少的。MCD1.3这种形态的CD机,就刚好能带烧友们迈过实体唱片“高音质”的门槛:在配置上尽情拥抱新兴的、高端的硬件,在功能上尽量迎合如今烧友们多样化的使用需求,而在体验方面则将便携领域的各种人性化设计移植到台机系统里,同时价位还控制在大多数台机玩家的舒适区内,用合理的预算和那些廉价的“玩具”CD机拉开了巨大的差距,称得上是新时代HiFi CD机的典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