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传,早培取消。

这是继DZ取消后,北京小升初家长群又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消息传得是有鼻子有眼,只不过RDF方面还没有官宣。但如果真的如传闻所说,早培取消,我觉得这绝对是件好事。

为什么会这么说?恐怕要先从早培是什么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培,指的是人大附中的早培班,和八少八素并称为帝都「鸡娃天花板」——

从本该上六年级,甚至五年级的小孩中掐尖,通过层层选拔,筛选出一群高智商的「超常儿童」,提前招进RDF,进行个性化培养。

被录取的小孩在RDF会独立成班,学校会砸下天团名师给予他们学术上的支持,直到把他们送进清北名校…

有个家长分享了某年早培班的录取数据,50人的班级里45人进入了清北(含北医),清北率高达90%,剩下的5个人,有的提前转学,有的出了国。

这个录取数据非常牛逼。

进了早培就相当于一脚迈进了清北啊!这个逻辑对家长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以至于每年上万人卷进这场关于「天才」选拔——

从幼儿园就开始为这场考试做准备,一年十几万投入、报了三五个奥数班,最后录取率不超过1%。

也就是说,99%的小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扮演了陪跑的角色,家庭的付出白白打了水漂。

早培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残酷的。

为了一个空中楼阁般的目标,这批小孩丧失了童年。

从小就上辅导班、参加各种竞赛,但从最终录取的比例来说,无论他们付出多少的努力,最后也弥补不上基因天赋上的差距,挤不进那1%。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运气好,刷中了考题成为漏网之鱼,最后进了ZP的班级,那在和天才的竞争中,也会很快败下阵来。考上早培后掉队的小孩常有,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精神状态还出了问题…

但很多家长不以为然,他们在拼ZP的时候,都觉得自己的小孩就是那1%。

实际上,如果真的属于这1%,那实际上也不太需要参加ZP,在任何一所学校里都会出类拔萃,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而且,对于这1%的天才来说,不进RDF的ZP可能会更好。逻辑很简单,升学这条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顶尖名校里学神扎堆,必然会分出个三六九等,有人拔得头筹,就有人垫底,哪怕都是各校的尖子生。

人大附ZP一下收进来80来个清北的苗子,里面有强有弱。强者必然心理优越感极强,站在巅峰的巅峰,那弱一点儿的怎么办?

普通学校里一路秒杀众生,想要什么资源没有?到了人大附的早培,一切就是浮云流水,只能自己调整心态…

当年四中建实验班,一个班40的学生,20个学生会主席20个书记,都是帝都各校挖出来的奇才怪才,身怀绝技,不是写书出书、南极科考,就是在全球科技比赛拿奖,反正就不是正经考试但出类拔萃的主儿。

但就是这么一群牛娃,也会遭遇「自我蔑视」的人生滑铁卢。

只因为四中当年一届毕业400多人,命中100多个清华北大。要只考个中传人大都没脸参加同学会(同情这些大学…俺招谁惹谁了?平白当了清北的衬托)。

本来是目空一切的学霸,从来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一旦垫底心态就很容易崩塌。

有个人大附中的小孩特别牛,升学走的早培。

万里挑一的少年很有思想,高中选择从早培出来,进了人大附普通班级,普通班级读完申请去读美国的康奈尔。

排名前20的学校,他从来没有一次自我炫耀。直到第一学期考试结束,他拿到了一个全A的成绩,史无前例地发了一个朋友圈,说「在牛孩的压抑下的我终于熬过来了,我可得插腰多站一会儿。」

人大附、早培、康奈尔,十几年在牛娃堆里熬,拿到了名校的优秀成绩,才有勇气片刻扬眉吐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其这样卧薪尝胆压抑自我,还不如选个普校当学霸。

北京很多学校的资源也不差啊,只要是冒尖,中科院研究所、美国交换的机会样样不落下。

所以,早培这样关于升学的掐尖里,实际上的赢家只有学校而已。

对小孩来说,其实价值不怎么大。学神在哪个学校都难掩锋芒,学霸在普校更容易发光发热。

有很多家长觉得,这话有点问题吧,师资总归还是这些牛小顶尖,人大附里的大神如李永乐、申怡,名师天团个顶个地牛啊。

是的,名校师资确实牛逼。但老师能教的学生数量终归是有限的,有几个大神能轮到你家娃头上?

天团资源全部投放在了重点班,越是牛校越如此。因为在「天才」身上砸资源的回报率高啊!牛校扬名立万,靠的就是重点班+重点栽培+重点收割

其他的都是陪衬,不重要。

陪衬到什么程度?前一段时间有个牛校的娃妈咨询新西兰,她说小孩在国内厌学,实在熬不下去了。

问她原因。

她说,小孩读的是牛校普班。刚进校的时候很激动,觉得老师都很open,学生也能畅所欲言。于是在地理课上,大胆提了个关于宇宙的问题,想和老师探讨一下…

结果,地理老师在全班面前让他闭嘴,说这个问题高考根本不会考,所以你也没必要知道。

小孩当场石化了,从此厌学,再也不好好上课。

万万没想到啊,这件事还有续集。就在今年的高考题上,她家小孩问的问题赫然写在了地理卷上…

气得这个妈妈狠狠吐槽,对牛校的幻想彻底破灭。

牛校的师资,分配就是不均。

也许老师的学历都是名校研究生以上,那教学的水平很参差,普班学霸想要捞到一星半点的优质资源,全凭运气。

但为什么这些牛校都能一本保底呢?

仔细想想就知道了,因为他们用清北录取率做幌子,用中考最高分数线划拉出了,那些本来就能读到一本的学霸啊!

所以,在北京这个地方,你还以为高考是一考定终身?

NO!清北、985、211的盘子,早在中考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分完了…

本文系授权 发布 , by mikizhou,From Miki粥,微信号:mikizhou520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