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发布讣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二任院长、著名剧作家刘锦云,于6月13日早晨8点11分在京病逝。

6月12日是北京人艺建院72周年纪念日,老院长等到了人艺生日,却没撑到6月22日自己的86岁生日。但是他的一部部经典剧作,却永远留在了舞台上,留在了众多艺术家与一代代观众的心中。尤其是他编剧的话剧《永定门里》今年被北京人艺搬上了首都剧场舞台,更是为他的艺术人生画上了圆满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锦云在北京人艺《永定门里》新闻发布会上。方非摄

写出新时期话剧集大成之作

刘锦云1938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从1963年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笨人王老大》,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刘锦云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做专业编剧。1986年,他创作的《狗儿爷涅槃》获得第四届曹禺文学奖并选入高中语文读本,《中国当代戏剧史稿》评价其是“新时期大陆话剧探索的集大成之作。”他还写出了《阮玲玉》《风月无边》等多部经典话剧。刘锦云晚年依然创作不辍,为戏曲写了不少优秀剧本,他编剧的评剧《母亲》、秦腔《王贵与李香香》都获得了文华奖。于是之曾评价刘锦云:“他对生活的认识,都不是‘惊鸿一瞥’得来的,而是扎扎实实深入进去得来的。”“熟悉他的人,便会感到他看人看得比较深,看事看得比较透。”

刘锦云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今年4月24日在北京人艺话剧《永定门里》发布会上。坐着轮椅现身的他,赢得现场多次热烈掌声。虽然他看上去十分消瘦,但心情喜悦,发言时由衷感慨道:“如此年纪,能在我心爱的剧院,上演一部新戏,这是人生一大幸事!我非常高兴和感激!”他还寄语北京人艺:“越办越好,前途无量,发扬光大。”

刘锦云之子刘宇宸告诉记者,父亲生前曾立下遗嘱,要求丧事一切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父亲去世时很安详,他的一生很圆满。”刘宇宸透露,“父亲去年8月就确诊癌症已经扩散了,但是我们没有告诉他,他一直像以往一样正常生活。到今年参加《永定门里》发布会时,说话底气还挺足。能把人生创作的最后一部话剧剧本留给他深爱的北京人艺,他非常欣慰满足。”即便后来因病住院,刘锦云还一直挂念着北京人艺。他去世前一天正好是北京人艺院庆,他还给女儿发信息说:“今天人艺有大事。”

《永定门里》圆满搬上人艺舞台

“锦云大叔对中国话剧的贡献很大,为中国话剧留下了重要财富。”北京人艺现任院长冯远征感慨道:“作为剧作家,他的《狗儿爷涅槃》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阮玲玉》《风月无边》也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剧作。作为北京人艺老院长,他是推动人艺改革的关键性人物。他为人朴实,所以我们大家都亲切地管他叫大叔。”让冯远征最欣慰的,就是北京人艺在刘锦云生前把其编剧作品《永定门里》搬上了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定门里》不久前刚刚结束首轮演出。方非摄

“锦云大叔是我的引路人。我的几次人生转折和重要定位,都和他有关。”担任《永定门里》导演的唐烨,刚进人艺时曾被分配到演员队,后来刘锦云建议她给苏民、林兆华、任鸣等多位导演做副导演,帮助她走上了导演道路。“他跟我说,要向老艺术家学习,还说既然要当导演,就要善于跟所有艺术家合作。”

2022年,唐烨萌生了想把刘锦云多年前写的《永定门里》剧本排演出来的念头,刘锦云给了她极大的信任和支持。“他答应让我来导演,还对我说:‘小朋友,你长大了,特别为你高兴。’”交流沟通中,刘锦云谈了很多对戏剧的认识和理解,“他说曹禺先生告诉他,一个好的剧作家会讲一个好的故事,而一个优秀的剧作家,讲的是人的改变。”

人艺名角对其剧作深表佩服

北京人艺著名演员濮存昕、徐帆、梁冠华等人都曾主演过刘锦云的经典作品,对这位大剧作家都非常钦佩,对他的离世则十分痛惜。

濮存昕认为刘锦云的一生值得喝彩:“刘锦云是我们尊敬的老院长,他人生最辉煌最华彩的时期在北京人艺度过,不仅创造了几个重要作品,而且在北京人艺发展史上,顺理成章接过了院长的‘接力棒’,为北京人艺‘踩着油门儿’跑了十年,那个时期也是我们北京人艺突飞猛进的十年。他为北京人艺做出了很大贡献,功不可没,所以我们都怀念他,爱戴他。”

主演过《阮玲玉》《风月无边》的人艺著名演员徐帆,更是非常感谢刘锦云的作品,奠定了她在人艺舞台上的“大青衣”位置。“我是在刘大叔这里成长起来的,对他特别感激。”徐帆表示:“我太欣赏他的台词了!他是一个大剧作家,他的剧本,既特别准确地表达了人物,也表达了自己,有深刻的哲理。演他笔下的人物,对演员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提升。”

梁冠华得知刘锦云去世的消息,一个劲儿惋惜道:“可惜了!真的是太可惜了!”梁冠华特别欣赏刘锦云剧本独特鲜明的语言风格,“基本上他到北京人艺以后写的戏,我都参加了!在我心里,刘大叔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剧作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