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祖龙,始皇帝开华夏大一统之先河,功在千秋万代。

围绕他一生的话题多,留下的未解之谜也很多。

比如,秦始皇到底是怎么死的?

虽然正史中有明确记载,始皇帝是在第五次巡游中,到了平原津后开始发病,然后死在了沙丘。但后人根据当时诸多线索和因果逻辑进行推敲,发现其中疑点重重。

有人说秦始皇其实是被毒死的,还有人说秦始皇是被刺杀的。

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从正史中的说法,秦始皇是病死的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始皇病死之说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尉缭曾说过: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外表暂且不提,单讲这个‘豺声’,就很耐人寻味。

意思是,秦始皇的声音很尖锐,好似豺狼的呜咽之音。

始皇帝又不是阉人,何以声音尖锐?故而就有医学专家推测,始皇帝极有可能患有哮喘,所谓豺声是由于气短。

嬴政幼年时随赵姬生活在赵国,东躲西藏,饥寒交迫,没少遭罪,故而极有可能落下了哮喘的病根儿。

另一个佐证是,荆轲在刺杀他的时候,两人绕柱而跑。

侍医夏无且用药袋砸向荆轲,荆轲抬手一挡,弄得灰头土脸,让嬴政抓住了机会,一剑劈断了荆轲的左腿,这才扭转了局势。

要知道,侍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臣。上朝的时候,他是没资格上殿的,守在殿外伺候即可。

即使有人突发疾病,也完全可以临时传太医。

而夏无且时刻的守在秦王的身边,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最大的可能就是,秦始皇一定患有某种虽不致命,但会时常发作的疾病,需要侍医时刻的守在身边。

这些特征都和哮喘十分相似,始皇帝很有可能患有这一顽疾。

哮喘对于青壮年来说并不致命,只是增加痛苦,但到了老年就不好说了。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20多万人死于哮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间最长,路程最远。再加上时值盛夏,酷热难耐,他又是个工作狂,疲惫劳顿下,极有可能触发哮喘毙命。

还有一种观点是,秦始皇幼年营养不良,造成了鸡胸,也就是所谓的‘挚鸟膺’,并伴有严重的支气管炎。

再有一说就是,秦始皇早年患有结膜性脑膜炎,容易诱发癫痫。巡游途中他由于劳累过度发病,头重重的撞在了车内用来消暑的青铜冰鉴上,导致脑部受伤,虽经御医全力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逝世。

以上这些说法虽各有道理,但逻辑上并不完美。

首先,还是从荆轲刺秦王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殿之上,嬴政和武功高手荆轲周旋,绕梁三圈后将其反杀,纵然有夏无且的助攻,但也说明嬴政的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

单凭让侍医时刻的陪伴着自己,并不能说明始皇帝就有哮喘,也有可能是因为比较注重养生。

至于尉缭所说的‘豺声’,更大的可能是他主观上对嬴政的抵触心理。

另外,秦以法家治国,医官记录极其详尽客观。

但在秦始皇逝世前,医官没有任何关于皇帝身体不适的预警提示。

如果真有皇帝抱恙的预警提示,后来赵高独揽大权,也没必要删除这段记录。

只是在《史记》中司马迁提到,秦始皇发病后,忌讳别人说‘死’字,然后病情愈发严重,没过两三天就去世了。

试想,什么样的疾病从发病到死亡如此之快?难道是恶性病毒?可如果是恶性病毒的话,赵高、李斯、胡亥为啥没事?

实际上,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前,身体是没任何毛病的,不然他就会取消这次巡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亦或者,提前做些准备,比如把扶苏调回,跟随着自己。

一切都说明,始皇帝对自己的身体是很有把握的,他也确实很健康。

而且退一万步讲,秦始皇在平原津发病了,还有清醒的意识。那么中间间隔的这两三天,他肯定会召集所有的重磅人物交代后事,而绝不会一切都交由赵高来处理。

虽然秦始皇很信任赵高,但别忘了,他是真正的法家人物。

法家都是理性至上主义者,最讲究逻辑上的完善和程序上的可靠,根本不可能把帝国传承这么大的事‘单线通告’的交代给赵高,怕是之前六国的那些昏君都不会这么干!

拒接谈‘死’归拒接谈‘死’,但该怎么做,嬴政不可能含糊。

所以,从逻辑上推敲,太史公记录的始皇帝之死,疑点重重,不见得就是真相。秦始皇很有可能是非正常死亡。

我们再说他被毒死一说。

秦始皇中毒一说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吃了很多丹药。

那些重金属会极大的损害肝肾功能,而且他又是个工作狂,每天超负荷的工作,更加快了慢性病的进程。

医学学者施琪嘉认为,秦始皇去世的前几年,很有可能患有糖尿病和前列腺炎以及慢性汞中毒造成的肝肾疾病。

司马迁也说秦始皇: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意思是,在他不得志的时候,非常平易近人,一旦得志,便很暴虐,容易发火。

姑且不说这里有没有抹黑的成分,单讲容易发火,就说明他的肝不好。

但问题是汞中毒也好,慢性病也罢,不可能在之前身体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两三天之内就让人猝死。

除非是又吞服了过量的丹药。

但问题是,焚书坑儒发生在第五次巡游之前,坑儒是假,杀那些炼丹的方士是真,说明第五次巡游中的秦始皇已经不信任方士了,更不可能吞服丹药。

所以,中毒和慢性病这些都大概率是真的,但让其猝死的原因不见得就是这个。

当然还有一种中毒的情况,那就是赵高和胡亥毒杀了秦始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个基本上也不太可能,因为秦始皇的饮食管理那是有严格的程序把控的,一环套一环。虽然赵高是近臣,但想在饮食方面上做文章毒杀皇帝,怕是难于上青天。

我们再说最后一种,就是被刺杀。

秦始皇死于刺杀

正因为秦始皇的死亡扑朔迷离,很多逻辑难以形成闭环,故而有学者认为他很可能是死于谋杀。

这种说法是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提出的,他在自己的小说《秦始皇之死》中描述了祖龙死亡的全过程。

郭沫若先生早年学医,根据史料分析,他认为秦始皇患有软骨病,癫痫和脑膜炎。

但这些疾病不足以让人在短时间内猝死,故而被刺杀的可能性更大。

秦始皇在平原津发病是真。胡亥和赵高合谋,趁着始皇帝脑病发作,昏迷不醒之时用铁钉插入了他的耳道。第二天,已经死透了的秦始皇右耳道里还在往外流着血。

因为古人不允许解剖尸体,所以秦始皇真正的死因也就被瞒天过海的掩盖了过去。

但这个说法也禁不住推敲。

郭沫若先生这么写,一定是有一些资料做佐证的,但这个谋杀桥段和明清公案小说里的情节非常像。

要知道,秦以法家立国,是以战场上的人头来算军功的。

所以秦国对于各种刀伤,中毒,窒息,乃至尸体的检验都极为严格,并对解剖学已经有了很深入的研究。这是和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后世王朝有很大不同的。

所以,如果秦始皇是被刺杀的,想靠扎进耳道来瞒天过海,根本不可能。

不过,无论哪种说法都只是猜测,秦始皇到底死于什么原因,恐怕只有历史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