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后,给了后世很多人关于皇帝梦的想象,然而能够成为帝王,真的和出身没有关系吗?

通过对比中国历史上皇帝尤其开国皇帝的出身看,大部分帝王都是前朝权臣出身或者出身贵族,还有朝廷中非常重要的武将,纯粹的平民少之又少。比如,三国时期的曹丕,是东汉权臣,依靠父亲曹操留下的家底,已经具备称帝的条件;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依靠关陇集团贵族身份聚拢了属于自己的理论;五代时期的武将黄袍加身,在部下的支持,实现了变换旗帜。还有辽金元清开国皇帝,其家族大都是当时的部落首领,逐步演变为大王、大汗,进而成为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可以算作平民出身的皇帝有刘邦、刘询、刘秀、刘备、刘裕、朱元璋,其他人真的都不是。刘询、刘秀、刘备、刘裕四人本身还是属于皇族后裔,不是简单的平民。

1.刘邦

刘邦真的是有实力,在刘邦之前真的没有平民皇帝。如果夏朝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很显然启是借助了大禹的名望和扶持,连商汤都是部落首领,而周武王应该算是方国首领,秦始皇则是靠着祖辈传下来的基业,维持天下存在。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一个地道的庄稼人,出了刘邦这样的帝王,着实不容易。刘邦的胆识、用人和能力堪称一流,不仅建立了汉朝,而且解决了异姓王可能带来的割据风险。就实力来讲,刘邦领先一众帝王,除了始皇帝外,刘邦的功绩敢称最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刘询

如果说出刘询的另一个名字,会让人感觉到陌生,其实他还有一个非常土的名字被熟知,那就是刘病已。刘病已虽出身皇家,是汉武帝的曾孙,然而晚年的汉武帝和太子刘据冲突不断,逼的刘据起兵,最终刘据自杀,牵连到刘据子孙,幼小的刘病已早已不是高贵的皇孙,曾经在监狱这样的环境成长,长大后生活在民间很多年,其生活与平民无疑。

刘病已被霍光选中成为继任皇帝,但在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皇帝来源于霍光的拥立,朝廷大小事也是接受这霍光的摆布。刘病已很聪明,没有选择和霍光硬刚,而是以隐忍为主,同时利用武帝曾孙的身份,主动为自己争取大臣的身份认可,赢得支持,最终在霍光去世后,解决霍家对刘氏皇权的威胁,真正成为皇帝。

3.刘秀

刘秀虽是皇族出身,然而作为西汉皇族远支的他,能够称帝也是很难的,甚至在起兵反对王莽的早期,义军首领是看不起这个刘姓子弟的,昆阳大战,让刘秀成名于天下,也为最终登基为帝奠定基础。

刘秀恢复了汉室天下,实则是在汉朝已经被搞得稀巴烂的情况下,重新缔造了新的汉朝。刘秀得天下之难,不及他的老祖宗刘邦,但依然艰辛。不是平民的刘秀,走了一条平民争夺皇帝之路。成功路上,刘秀的皇族身份要加分,但是加分不多,大部分靠自己打拼。

4.刘备

刘备也是刘邦后裔,但却不是武帝一脉,皇位与其无关,也不是东汉刘秀家族近支。演义中所谓的刘皇叔,在现实中真的不值钱,甚至他建立的蜀汉,都没有因为他姓刘,就占据法理和道德制高点。刘备在获得地盘和称帝的过程中,真没有沾老祖宗光。一路艰辛,赤壁之战后,才真正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刘裕

刘询、刘秀、刘备最起码还是刘邦的后裔,勉强算宗室,而刘裕虽然也叫汉室宗亲,但只是刘邦弟弟刘交的后人,并且刘裕生活的时代,汉朝已经灭亡100多年。刘裕的皇亲身份没人会认可,刘裕后来的代晋自立,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单就皇帝的军事才能,刘裕是历史第一人,李世民和其他的皇帝都要逊色很多。家境贫寒的刘裕是真正的自己打天下。

6.朱元璋

朱元璋的很多亲人都在饥荒之年饿死,他幸运的活下来,并成为了九五至尊。朱元璋草创基业的时候,几乎没有亲人,靠的是个人能力和领导才能,一次次战胜强敌,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相对而言,朱元璋的条件,比刘邦还要差。

有时候回看历史,真正的平民皇帝真的很难,想要成功建立一姓的王朝,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否则很难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需要获得足够多的支持

皇帝是某些人甚至某一阶层的利益的代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般情况下,平民接近一个王朝的利益阶层很难,等级社会不得不考虑地位鸿沟。平民见到贵族要行礼甚至是下跪,指望这些人去支持比自己身份低贱之人,很困难。而手中没有资源保障的平民,一般是没有机会跻身贵族行列的。

文臣武将中不乏因为科举考试和军功成为统治阶层的,但并不鲜见。一方面,世族大家近乎垄断朝廷,其他人想出人头地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在缺乏培养机制的情况下,除非天赋异禀,否则的话,真正成为类似于刘裕这样出类拔萃的人物很不容易。举个例子说,一个从小熟读兵书的人,正常情况下,是要强于乡野村夫的。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资源不对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平民成为皇帝需要机遇

刘邦、刘询、刘秀、刘备、刘裕、朱元璋能够成为皇帝都是遇到了很好的时机。刘邦是赶上了秦末特殊时刻,刘询是遇到汉昭帝去世无子和昌邑王做不了皇帝,刘备则是因为东汉末年的乱世,在赤壁之战后,才真正显露头角。刘裕是遇到东晋衰败,朱元璋遇到元末这个特别时候。从秦朝开始,平民出身起兵称王称帝的不在少数,大部分都打不过贵族集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瓦岗寨的首领翟让就是斗不过关陇集团李密。李密当然斗不过和隋朝皇帝关系更近的李渊父子。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刘邦的身份是陈胜吴广,还能不能成功?其实是很难的,枪打出头鸟,基本上历朝历代先起事的,基本都没有到最后坐稳天下。皇帝都想做,真正聪明的是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不要被人,一被针对就失败。成功上位的平民皇帝都是有好的机会。这些人能够成功,没有一个是第一代起事的人,第一代起事的基本都被原来的朝廷解决,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对比,不得不说这些人能够拥有天下,和命好有点关系,尤其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能力过人的平民皇帝非常少

起点低,就需要能力强,这是任何时候都合理。刘邦被贬低过,但不可否认刘邦的能力和胆识,这就是成为皇帝的底蕴。想当年沛县起事的时候,萧何等人是不敢挑头的,唯有刘邦有这个胆略,而且领着这些人一路夺取天下,打败在当时几乎无敌的项羽,这就是能力。类似的还有朱元璋,鄱阳湖大战,明显陈友谅更强,为何成功的是朱元璋。在人数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朱元璋敢于用火攻,最终取胜。火攻不稀奇,关键是陈友谅得能上当,朱元璋先输后赢,并且把鄱阳湖出口封锁起来,堵住陈友谅的出路,大败陈友谅奠定了争夺天下的基础。如果朱元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不清醒,失败的就是朱元璋。没有能力的帝王夺不了天下。刘秀也在决定生死的昆阳大战打出来,才真正让众人信服的。

4.需要关键时刻的利益分享

没有从前辈分享来的足够的资源,就需要自己维护自己的资源。刘邦能够封王,是为了让这些王为自己出力,同样的朱元璋也是这样的人,朱元璋没有封王,但是公侯也是没少封。成为天下之主,就应该懂得利益分享,要和自己的家族分享,比如刘邦的刘姓封王,也要和功臣分享,比如刘邦的大封异姓王。这就是一种利益绑定,相当于一个企业,老板给打工者股份是一个道理,让这些人心甘情愿的为自己效劳。刘秀在恢复汉室天下的过程中,重视和当时的地主阶层联合,也是一种拉拢,这就是在自己实力不行时候的利益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具备独特的权力手段

刘邦、朱元璋最厉害之处是既可以封赏,还可以收回来。刘邦分封异姓王,本身并不情愿,但是形势所迫,需要他这样做。在这些异姓王不听话的时候,刘邦可以依靠自己的资源把这些王废掉,同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出手更容易,在明朝颇有威望的蓝玉,朱元璋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部下尾大不掉和关键时刻反叛的比比皆是,为何刘邦、朱元璋成功,显然是权力手腕厉害,周勃、陈平在刘邦已经去世的情况下,依然在维护着刘姓天下,这就是平民皇帝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