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舍人竹楼》

李嘉祐〔唐代〕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嘉祐,字从一,唐代诗人,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

天宝七年,李嘉祐考中进士,后授秘书正字。与李白、刘长卿、钱起、皇甫曾和皎然相识。

李嘉祐善为诗,绮丽婉靡。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卷上评曰: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以为“文章之冠冕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题为 “寄王舍人竹楼”,实际上借对王舍人“竹楼”的赞美,表现了诗人蔑视功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的大意是:

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悠闲地笑着面对那些皇戚权贵,在西江伐取竹子,建起高高竹楼。

南风吹来根本不用摇动蒲扇,头戴“纱帽”与江边的水鸥相对,安闲自在地歇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通过描写竹楼的安适和楼主的行动来达一种抛却红尘仕宦、钟情独自隐居的情怀和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傲吏身闲笑五侯”,点明王舍人身为小吏而不屑与达官贵人为伍的独特立场,说他是个无权无势的闲散小官,却看不起达官贵人。“傲吏”,恃才傲物的官吏。

“西江取竹起高楼”,写王舍人就地取材,用极其便宜的竹子建了座高高的竹楼,可见他的闲情逸趣,与众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风不用蒲葵扇”,写王舍人在竹楼上不用摇动蒲扇就可以享受徐徐吹来的南风,其悠然自得、无争无竞的心情显而易见。

“蒲葵扇”是一种与羽扇、纨扇比起来要普通得多的扇子,使用这种扇子,可见王舍人的生活非常简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纱帽闲眠对水鸥”,写王舍人头戴“纱帽”,悠然地与江边的水鸥相对,安闲自在地入睡。

“纱帽”指在家中戴的一种可以防止头发散乱又透气的简便帽子。纱帽作为官帽,那是明代以后的事情。

“对水鸥”暗用了《列子·黄帝》篇鸥鸟忘机的典故,表明王舍人超尘脱俗,忘身物外,不以世事为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王舍人的生活情趣及他的竹楼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也就等于表白了自己的心迹:他不仅是这位“傲吏”的知音,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向往这种生活。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