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第一步,看似只是简单知识的学习,实则背上肩负的是极其重要的责任——小学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树立学生三观、素养的重要起步。

学生对于知识、概念和周遭事物的初步认知,往往都是在小学阶段才开始正式形成的,学生能否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否有合格的素养,都是小学阶段教育培养的重点。

然而在近期,网上却有不少家长表示:对小学教育感到“心寒”,事情的起因还得从小学生的试卷开始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学生试卷频繁出现“和风人名”,家长心寒:我们的名字不好听吗

小学生试卷对于知识点的考察是比较直接的,为了避免学生对做题兴趣低下,因此小学生试卷中会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插图和小故事。

而出现问题的试卷,是一篇名为《我家是个动物园》的故事型阅读理解题,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丰富想象力的故事,但其中的不少细节却令家长感到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是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翔太”,这个名字怎么看都不像是中国人常见的名字,如果是“祥泰”,虽然不像小孩的名字,但至少还像个国人会取的名字。

更奇怪的地方还有,男孩的父亲名字叫“龙太”,男孩母亲的名字叫“明美”,而男孩爷爷的称呼就更明显了——一郎先生。

故事中所有的人名都是浓浓的“和风人名”,与常见汉语名字大相径庭,一些对不同国家文化有所接触的家长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对劲。

可以确定的是,小学生接触的阅读不过是简单的故事,很少涉及国外读物的引用,这些编纂的小故事明明可以取我们国家常见的名字,而不是取外国名,家长也感到寒心:难道是我们的名字不好听吗?为何小学生试卷频繁出现“和风名字”?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另一位家长分享自己家孩子的试卷,其中有一道题目也令人不解:题目要求学生根据一句话回答问题。这个句子写的是“明治29年,这个主人公在一个叫做铫子的地方看太平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简单的句子都要引用他国文化特色,这未免有些牵强,更何况这里还有一个并不常见的生字“铫”,出题人还给标了拼音,这种扩展知识小学生有必要学习吗?很显然换成我们熟知的本国文化更加合理。

再比如这道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是中日孩子探险夏令营,最后是日方学生赢了,还要学生分析为什么日方会赢,我们应该从日方孩子身上学到什么?

这样的提问,对于家长来说自然能说出些既出彩又不失骄傲的完美答案,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材料和问题都具备强烈引导意味的前提下,学生又会如何理解这些暗示?自己的价值观和荣辱感是否会因此歪曲?谁敢打包票?谁又能承担起这份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习他国文化也不该以这种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文化无国界,教育也同样如此,小学生接触各国文化对于开拓视野有很大帮助,但也该适可而止,更该把握好分寸尺度。

就比如“和风名字”和有生字的他国例句,很显然没有必要,至于一些带着明显引导性的试题,更不该出现在小学生的试卷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其他国家,我们对文化和教育可以欣赏也可以借鉴,但对于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学生必须有正确的见解,不该被误导。

学习国际文化也应该采用正确的方式,而不是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去潜移默化的误导学生,这才是试卷令家长寒心的关键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