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父母面前卑微的孩子,内心极度需要爱和理解。

01

学习和考试,能让孩子变得卑微

一个男孩考试后回到家中,默默地站立在门口,等待着妈妈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进门后,男孩充满内疚和不安地对妈妈说:对不起,我没考好。

妈妈感受到了儿子异样、失落的情绪,想给孩子一个抚慰的拥抱,可孩子的举动却让妈妈几乎落泪。

孩子小心翼翼地后退了两步,似乎认为自己不配接受妈妈的拥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忍泪水的妈妈一把将儿子拉过来,给了孩子一个紧紧地拥抱。

妈妈内心忍不住地自责,而孩子内疚、小心翼翼后退的动作,更是在脑中重复着。

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卑微?

是不是自己之前的言行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了?

自己是不是太看重孩子考试成绩,让孩子把没考好当作是对不起我的事了?

孩子小时候,会经常向父母索要抱抱,在父母怀里玩闹。

孩子大了,需要父母拥抱的时候也少了。

可如今,当母亲想要用拥抱来抚慰孩子的时候,孩子竟然默默地后退....

他在内疚,在躲避,在矛盾,他可能更希望父母责骂、批评几句,或者数落、唠叨一番,这样他心里也许会好受一些。

没考好,在许多孩子的认知里,就是让父母失望,是非常对不起父母的事情,

由此,孩子会因内疚、自责,而变得卑微。

孩子在父母面的卑微,是亲子关系发生改变的开始。

02

孩子不是考试的工具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生命的延续,是家庭的未来。

前几天董宇辉在直播间的一段话,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他说:青少年的很多问题,其实本质上是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考试的工具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句话引起了许多人的感叹:

小时候,我爸妈就是这样,他们说:我们负责挣钱养家,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好好考试。

从小到大,我父母不让我帮忙做任何家务,说不如把做家务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我小时候特别害怕考试,考得好了是理所应当,考不好我都不敢回家面对他们。

董宇辉感叹道: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观点,更可悲的是,许多父母至今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很多的父母,都是在不经意间把孩子当成了学习和考试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会感觉到倍有面子,很骄傲,会感觉到付出是值得的,对孩子笑脸相迎。

当孩子成绩不好时,父母会焦虑不安,对孩子耳提面命,唠叨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一点好脸色都没有。

还有极少数的父母,把自己没完成的大学梦、富贵梦、阶级梦,潜移默化地寄托在孩子身上。

可是,我们都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一个细节。

我们的孩子,当他们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却没能取得想要的理想成绩之时,他们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励。

可他们得到的大多只是这样“负担”:

“我们这么辛苦地挣钱,供你吃喝拉撒,你什么都不用干,就学习这一个任务,还做不好,对得起我们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话,只会加重孩子没考好时的负罪感,让孩子更加畏惧考试和学习。

我们对孩子的爱,有时候真的很无赖。

孩子明明是一个有情感的人,我们却把他们当成学习的工具。

03

深夜不敢回家的女孩,只因没达到父母的要求

公交车司机闵大姐遇到这样一件事。

某日工作结束后,她正准备收班回家,看到站台上独自坐着一位在哭泣的女孩,此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

出于关心和警惕,她走上前去,关爱地问道:小姑娘,你怎么了,是受到什么欺负和委屈了吗?

来自陌生人的关爱,似乎一下子突破了女孩的心理防线,女孩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女孩突然间的情绪变动,让闵大姐警惕起来,赶忙将女孩带上公交车,打开了车灯,不断地安抚失声痛哭的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询问后闵大姐得知,女孩是一名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

这次期中考试父母对她期望非常高,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考试成绩没达到父母的要求,不敢回家面对父母,担心回家后父母没有好脸色,被父母批评和责骂。

曾经孩子最依赖、最仰仗、最亲密的父母,却成了孩子不敢面对、不愿面对的人。

父母的那份沉甸甸的爱,对女孩殷切却过高的期望,成了让孩子难以背负和承受的巨大负担。

爱之深,责之切,伤之则更深。

家,不能够,也不应该成为一个让孩子感到害怕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还记得4月19日发生在江苏丹阳市那起跳河事件。

一名16岁的初三花季少女,在丹阳人民桥上,翻越护栏后站在边沿,神色恍惚,脸上更是一片死寂。

有数名市民曾上前劝慰女孩,试图解救女孩上来。

可就在大家感觉快要说动女孩的时候,一位大爷的一句话,似乎触碰到了女孩的痛处,女孩决绝地一跃而下,跳入湍急的河水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爷说的是:想想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的父母,你这么做对得起他们吗?

由此大家纷纷猜测女孩是因为和父母产生矛盾,才有了轻生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女孩的同学,也证实了大家的猜测。

父母和家庭,成了女孩宁愿选择死,也不愿面对的所在。

16岁的女孩,有家不愿回,不敢回。

她的家,她的父母,在她心中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存在。

04

亲子反目还是父慈子孝

孩子成绩不理想,我们时常会忍不住地焦虑和不安。

也总会把原因归结在孩子身上,却从未从自身找过原因,更不曾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和孩子所承受的压力。

许多的孩子是非常可怜的,他们知道父母十分看重成绩,并且已经非常努力地学习了,可成绩总是不好,班级排名总是到不了前列,他们非常苦恼、十分无助。

努力了却没有好的结果,他们也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些安慰和支持,却总是无果。

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只会是埋怨和批评:你还不够努力,还是太贪玩,上课肯定没有认真听讲,你看谁谁谁人家是怎么学习的...

许多父母都是这样,把孩子,当成了只为学习、成绩而存在的一件工具。

仿佛只有取得好成绩时,孩子才是亲生的一样。

而孩子,又怎会感受不到呢?

压迫,换来的是对抗,

理解,换来的才是真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这两位家长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报效国家。成绩不好,就留在身边,将来承欢膝下也挺好!”

这是一位成绩较差的孩子父亲,在一次家长会上讲的话。

他说:我的孩子只是成绩差,并不代表他人品差,他非常乐于助人,很有爱心,懂得父母的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这一番话,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位父母,也触动了许多网友。

而另一位母亲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在儿子一次考试只得44分后,无奈的母亲说:这个世界需要科学家、需要发明家,但也总需要有人扫马路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孩子实在不擅长学习,逼他也没用,还不如让他快快乐乐地长大,我不求他飞黄腾达,只希望他能留在身边,有个谋生的手段,结婚生子,我也能安稳地享受天伦。

在如今大家拼命卷孩子的时代,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这绝不是不求上进,这是对孩子的接受,是更高层次的爱孩子方式。

与其逼迫着不擅长学习的孩子,为了成绩闹得鸡飞狗跳、反目成仇,

不如放下心中望子成龙的执念,让孩子无忧无虑地成长,父慈子孝。

05

给孩子些憧憬,让孩子的世界充满期待

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相信每对父母都能说出一大堆来。

大家的出发点不外乎是:我们深知在这个社会立足、生存的难度,想让孩子将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因此催促、逼迫孩子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能上个好大学,有个体面的好工作。

可我们缺少这样的一些思考:

孩子的未来,是不是只有成绩好才能光明?就不需要其他东西吗?

那些明显不擅长学习的孩子,是不是就没有未来?

而我们所希望的孩子的未来,又是什么样的?

成绩好或者不好,孩子依然还是我们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习惯了一年到头的生活,觉得安稳而踏实,

孩子却需要对生活有所期待,才会憧憬和努力。

给孩子些期待,让孩子对未来有期待和憧憬,才会愿意做出改变。

而满怀期待成长的孩子,未来才更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