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AI技术发展的进程中,创新与伦理之间的矛盾斗争似乎从未停歇。

最近,周鸿祎又摊上事了,这次360被卷入一场围绕AI生成图片版权的风波之中。

01

360展示AI重绘 结果用了别人的图

6月6日,360 AI新品发布会的高潮环节中,周鸿祎现场展示了360AI浏览器的“局部重绘”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选取了一张女性古装写真的特定部位进行AI处理。然而,这张用于演示的图片却是出自AIGC创作者DynamicWangs之手。

DynamicWangs声称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严重侵犯,因为360方面既未获得授权,也没有对他作为原作者的劳动给予应有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作者的诉求很简单,他要求360对于上述侵权行为进行公开道歉,并进行赔偿,赔偿金额为1元RMB。

其实在最新的这次回应之前,DynamicWang曾要求以360以10倍价格购买原图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360副总裁梁志辉做出回应。他表示虽然两张图片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360 AI浏览器使用的图片是经过重绘的版本,并非原图。

他质疑对方提出的10倍购买原图模型的要求超出了认知范畴,并表示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版权问题。

梁志辉的回应未能平息事态,反而因所谓的“大模型采购”概念混淆了赔偿与合作的界限,进一步激发了创作者的不满。

很明显,DynamicWangs的最新回应做出了让步,仅仅是要求360道歉并赔偿1元钱。

笔者猜测,这位作者可能是考虑到过度维权可能会带来更大争议,甚至被360“反咬一口”以敲诈为由诉至公堂。

而这看似微不足道的1元索赔,实则是DynamicWangs对创意尊重与知识产权边界的严正声明:“不为钱,就为这口气!”

DynamicWangs的索赔诉求简洁明了,1元人民币的赔偿虽小,却承载着对原创价值的捍卫和对侵权行为的抗议。

他强调,赔偿金额虽少,但公开道歉才是关键,这是对创意工作者辛勤付出的基本尊重。

02

AI生成内容存在法律灰色地带

此次事件的核心,无疑是AI生成图片的版权归属问题,这也是法律界长期以来探讨的热点。

随着技术的进步,AI生成的内容越来越接近人类创作,但法律却滞后于技术革新。

去年,全国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案的判决,首次明确了AI生成图片的独创性可以被视为作品,应受著作权法保护,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多情况下,AI作品的版权归属仍是一片模糊地带。

有律师主张,如果AI生成图片的过程中缺乏人的创造性活动,仅依赖算法自动完成,那么这类“机械性的算力成果”不应被赋予版权,以免限制技术的发展。

简而言之,就是无创造性的人机协作不应视为侵权,但这又带来一个问题,何为“创造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这就让问题更复杂了。

也有专家指出由于AI系统的边际成本极低,开发者并不依赖版权保护来获取经济激励,因此主张AI作品的版权反而可能阻碍AI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个观点也很有意思,它提到了AI版权问题的深层逻辑:在开发者不直接依赖版权激励的情况下,否认AI创作的“人为”属性,有助于避免对用户使用AI生成内容设置不必要的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60被指“盗图”,并不是AI版权纠纷的个案,更是对整个AI行业技术应用伦理和法律边界的拷问。

AI版权问题的解决,需要法律、技术、社会伦理等多方面的共同推进。

一方面,法律需要与时俱进,明确界定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和使用规则,既要保护原创者的权益,又要鼓励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话,形成共识,确保技术发展与道德伦理并行不悖。

对于周鸿祎和360而言,这场风波是一次警示,提醒企业在展示技术实力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技术伦理与法律框架,避免无意中触碰了创意产权的雷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DynamicWangs这样的独立创作者,他们的抗争,虽是个体的声音,却也是对整个行业乃至社会的一次呼吁,在AI时代,尊重原创、保护版权,同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