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莞城经发局x一时半刻

联合策题

提到茶餐厅,不得不说它才是中西融合菜的鼻祖。比起许多后来的新式菜系餐厅,它作为一种餐厅类别已经存在近八十年,对所有人敞开,又不保证所有人满意。

果留香港式茶餐厅,是一个从老东莞人口中不断提及的名字。

由鲜榨果汁店到茶餐厅,在莞城新芬路顶着一个「莞中饭堂」的名号,贩卖的不只是美味珍馐,还能飞速地提供一顿饱餐。与城市的节奏合拍,老人睇报喝茶,年轻人脚步匆匆,学生们走过一届又一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一杯鲜榨果汁

探寻果留香源起

1996年,当绝大多数人体会到市场经济的蓬勃生机,并跃跃欲试投入商海的时候,果留香港式茶餐厅的创始人黄沛新和刘慧贞,早已在莞城同德街做起了几年服装饰品生意。

同年,他们从香港旅游回来,在新芬路租下一间小店面并挂上了「果留香」招牌,开始长达28年的餐饮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留香」创始人刘慧贞(左)、黄沛新(右)

「当时没想过做饮食,觉得香港的果汁很好喝,这边很多人没尝过就试着做,还请到一位在广州大酒楼里做过的老师傅带领做。」

刘慧贞有说有笑地回忆,「就四张台,那时候好好生意,都排队喝榨汁!」

不出所料,开业不过一两年时间,周边做鲜榨果汁的店铺、摊位不断涌现。刘慧贞沿着店铺的发展轨迹继续说,「当大家都见惯了,一定是要增营的,所以做着做着变成了茶餐厅。」

曾经仅能放下四张小桌的果汁店,逐渐合并了左右两边的铺面,共四间连续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留香港式茶餐厅店址:莞城街道新芬路14号

90年代以来,内地和香港文化交流频繁。茶餐厅作为香港多元文化的缩影,市井味浓郁、烟火气缭绕,是文化出港的桥头堡,率先登陆广东珠三角城市。

谁能想到曾经消费茶餐厅是一件多么时髦的事情,让果留香赶上了。

「我们经常出香港,有时请教下香港师傅,有时闲聊交流,比如奶茶,回来后自己也学着研制。」黄沛新有所感触地分享道,「果留香是在莞城的第一间果汁店,也是第一间茶餐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道的茶餐厅菜单,一般都是密密麻麻的,口味中西结合,汇聚四方美食。

涵盖传统中餐的粥粉面饭小吃,洋气的「豉油西餐」,还有甜而不腻的港式糖水,这些在果留香自然都有。

总有几样热门招牌脱颖而出,「像滑蛋牛肉、西多士很多人都喜欢,黑椒牛柳炒意粉,符合年轻人口味。」刘慧贞热情地推荐,「还有港式奶茶、双皮奶、鱼蛋、牛杂......」谈话间,说到的招牌菜品片刻就上桌了,冒着镬气。

港式奶茶坚持用黑白淡奶,茶香徐徐,入口如丝,略带苦味。菠萝油猪扒包外壳酥脆到掉渣,里面如同绵云般蓬松柔软,夹着一大块肉和鲜蔬,营养均衡。

值得一提的是双皮奶,由顺德运来的水牛奶特制而成,煮出来嫩滑,奶香味也足。但双皮奶制作起来比较麻烦,一般两三天才做一次,限量供应。

而牛杂,不便宜。因为用料实在,用「开店元老」小推车从早煮到晚,几乎每桌都能见到它。裹满汤汁之后,每一筷子都变得沉甸甸,有韧劲,有嚼头,余香满口。

可以说,果留香给在东莞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港式茶餐厅初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人称之「莞中饭堂」

快、靓、正背后的情怀

茶餐厅虽有茶这一字,可并不是一家喝茶静坐的餐厅,一天五个用餐高峰时段「直落」。

不知大家是否有种错觉,对一些餐厅会停留在「上餐快=预制好」的印象上,对果留香也不例外,可当你亲近了解之后,却很容易成为「愧疚粉」。

他们点单我们就跟单去做,肯定无预制菜。」黄沛新斩钉截铁地说,伴着刘慧贞爽朗的笑声再一次肯定,「绝对无预制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市场亲自挑选新鲜食材,固定供应商,是果留香的必修课之一。

「一定是选新鲜的猪肉、牛肉,不会是半成品,半成品我们都不会用的。」清早,供应商送来当日的所有食材,上早班的师傅们负责清点、备菜。

「不会备很多,用完就停,像河粉那些,情愿早点停都好过隔夜用。」刘慧贞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角落处手写的每日供应,真的很有怀旧感。

从早上8:30起,店内多达几百余种的美食,都会被准时摆上明档。

「反正客人扫码点单我们能都应付得来,出单都很快的。」刘慧贞告诉我们,一个食材能演变许多道菜式,可见店里的每个人对此已经烂熟于胸。

「饺子、云吞都是自己制作。」午后店里不太忙的时刻,可以看到老师傅在门口的桌前现包现做,用的是早上新鲜采买的食材,行云流水的手法不难看出十几年的功力。

「鲜虾云吞其实很讲究的。如果你捞得的肉不够技术肉质会干,虾大点会比较爽脆。」刘慧贞向我们分享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店里采访过程里,我们看到了下午茶和晚餐的无缝切换,前一桌吃完下午茶的家庭刚走,后一桌捧着碟头饭的学生就坐下了。

「凡是莞中学生来,我们都会免费送杯柠檬茶,如果学生吃不完要打包,餐盒不收钱,要是饭不够吃也免费加。」黄沛新的「经营之道」会更为细腻,店面扩大的同时,让大家坐得舒适,就算校庆叙旧也够位置。

问及店铺门外落地窗处,摆放了一张长凳的考虑,黄沛新赞我们观察仔细,「这是我的主意,经常会有老人家接送孙子,不论早晚都可歇歇脚,避避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真果留香这个位置都是做熟客的。」刘慧贞一语道破。

当食客慢慢变作熟客,一句「照旧」,无论你是学生、上班族或者退休老人,可以毫不费神地同往常一样吃上「快、靓、正」的一餐,再同相熟的老板、街坊吹吹水、聊聊八卦闲事,看看街景,各种生活场景,在茶餐厅都显得顺其自然。

好多厨师、店员和熟客一样,都是守着店铺多年的老面孔。

大家心照不宣,因为吃完这餐,走出去,还要为下餐拼搏,这种很港式的节奏,和东莞人的务实无比贴合。总的来说,茶餐厅遵循着非常大众的消费路线,是包罗万象的,亦是「草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8年的老店

在新芬路还有没有未来

餐饮行业优胜劣汰起起伏伏,能一直屹立不倒的老店各有各的经营秘诀。

「做饮食是真的辛苦,力不到不为财,店铺看少点都不行!」

「虽然困身,但幸好入了这行,不做这一行,饭都没得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口中的困身,指的是餐厅整体的把控,因为有了自己的亲力亲为,才能确保老店几十年品质如一,所以无法分身做其他事了。

如今老莞城少了些曾经繁华的商业气息,路两旁被老榕树占据,小吃街居民楼挤挤挨挨,老人小孩结伴出行。

但走进果留香,智能化的点餐系统现点现吃,如果不想出门线上也能下单送达。新旧对比,快慢交替之间,强烈的时差感,一时间彷佛穿越了。

「以前最旺这条街,黄金街。」刘慧贞、黄沛新先后感慨,「哪怕是前几年,我们也没主动歇过业。」

可是地处老莞城,客流量日渐减少也是不能回避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看来,果留香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还是老样子经营下去。全靠一个良心,虽然没有什么特惠但我们分量足。」刘慧贞积极地应对,比起经营秘诀,他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跟我们交流「固本」理念上。

对他们而言,坚守是当下的选择。一来需要生计、养家;二来喜欢这个行业,本身又爱吃,有些菜式即使没有师傅,自己也愿意琢磨。

就像刘慧贞说的,当喜欢的行业,没得做的时候会觉得不舒服,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在同一行业做咖啡,各有各的发展盼头。

2023年,果留香港式茶餐厅领到了属于自己的老字号牌匾,「2015年第一批莞城老字号评选时,仅差1年。」黄沛新尤为记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询问他们是否会考虑将店搬至其他地方时,态度很明确,「九二年做生意都在这附近,做到有感情了,叫我们突然去南城,去东城,又未必适应。」

「现在最重要是要有人气,老莞城发展得好,旺起来我们都开心!」

也许很多像果留香一样的老字号,意图不在高速扩张,他们思考的是如何保持传统口味,留在原点,为一代又一代人带来从一而终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的口味在早年就已经稳定下来,此后味蕾便成了记忆的感受器。

时光缓慢,日子长久,餐饮老字号或许在市场的推动下稳扎稳打,或许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没落。

果留香港式茶餐厅最初的吸引力仍在:快、靓、正的饭堂,高效直接的关照服务,即时而新鲜的味觉犒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去过果留香港式茶餐厅吗?

推荐种草哪一款美食?

视频:猫哥、黎明明

摄影:猫哥、小游

撰文:黎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