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蕴含着生机和希望。今年以来,天祝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上游意识,勇担上游责任,扎实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青藏之眼·绿色天祝”的生灵草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祝县64.4%的国土面积位于祁连山和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石羊河流域6条内陆河和黄河流域2条外流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十分重要。为擦亮生态底色,天祝县统筹协调“7+2”生态要素,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以覆盖县域全境的10条通道为骨架,实施国土绿化、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大受损生态修复治理,推进10条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积极开展美丽河湖“3895”行动,源头治理8条一级河流,综合管护9座较大湖库。推行林长制,建立全民守护、属地管护、行业治理、一岗双责四项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更加完善。

创新开展美丽天祝行动,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林草资源管护、绿化成果巩固和拓展“两山” 转化路径这“四大专项行动”,聚焦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城镇村庄绿化,坚持“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宜绿则绿”的原则,科学确定造林地段和树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应植尽植、植管并重,提高成活率,确保栽一棵、成一片,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面貌。2024年天祝县计划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铺就最亮丽的生态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实现山更绿、天更蓝,天祝县积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三保”措施,各级河湖长用好“地图、台账、望远镜”三件宝,常态化开展河湖巡查,引导全社会增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意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注重源头管控,加大废旧地膜综合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和尾菜综合处理利用,顺利通过全域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全县林木绿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 34.8%、94.5%。国控、市控断面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县域内水质优良率 100%。

从城区到村庄,处处有翠绿映入眼帘,随着天祝县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天鹅、白鹭、绿头鸭等水鸟纷纷来到金强河、大通河,时而展翅、时而戏水,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全媒体记者:张大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