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开国元帅,曾担任长达31年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华人,他的祖籍是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他的父亲是广东下南洋的中国人,而他的母亲是更早一批的华人移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其中华人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74.2%,是一个由华人作为主体建立的国家。按常理来说,新加坡会把中文立为国语方便交流,但李光耀力排众议,把英文变成了这个国家的主流语言。

当然,李光耀这么做是经过了充分的考量的,并且把原因列举在他的自传《李光耀观天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光耀观天下》

中文太难学

“中国人才的吸引力没有那么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比起英语,中文是一门太难掌握的语言。除非一个人从小学中文,否则很难掌握这门语言。

中文是单音节的语言,每个字都有四个声调,这对想要学习中文的人是一个太大的阻碍。

就拿我自己举例,我花了50年的时间去学习华语,但是我到现在也不敢说自己是完全掌握了这门语言。”

李光耀作为一个在华人环境中成长的人,掌握中文对他来说依旧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遑论那些中途想要学习中文的外国人了。因此,李光耀判断如果立中文为国语,将会阻碍新加坡与国际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繁荣的新加坡

英语是世界性语言

“好在过去统治我们的是英国人而不是法国人,它给我们留下了浓厚的英语氛围,否则我们还要想办法忘记法语重拾英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统治时期的新加坡

新加坡立国之初有一个华人商会游说我把华语选为国语,我说:“你们先要过我们这一关。”

现在五十年过去了,时间证明了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讲好英语成为了新加坡与世界交流与贸易的关键。

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美国之所以如此顺利地接过英国世界第一的位置,也要考虑到英语的因素。

既然我们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依靠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把英语设为工作语言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

李光耀设立第一语言的选择是基于理性的考量,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有更高的实用价值,所以新加坡要想同世界接轨就必须忍痛舍弃掉华语,这在现在看来是相当有前瞻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作为一个只有733.2平方公里的小国,注定了它的经济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与世界的贸易往来,不可能独立自主地发展。因此李光耀做出的这个决定并非忘本,而是为新加坡全体公民生活做出的理性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