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北京的弊端至今未解决,为何还选北京?书生帮毛主席下定决心

从古至今,我国政权的建立之初都要进行选址定都。定都之事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因此,不得不慎之又慎。

新中国成立前,将首都定在哪里成为党中央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这是因为符合定都要求的城市实在太多,且都各有弊端。

这些城市中,北京的呼声是比较高的,但由于历史上各王朝定都北京的弊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因此,毛主席对此也十分犹豫,然而一位书生的到来直接帮助毛主席下定决心,将新中国的首都设在北京。

那么,当时符合定都的城市都有哪些?这位书生又是谁?又为何建议毛主席将首都设在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临多重选择

我党在取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哪里定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国土面积大、城市多,能作为定都的城市也是各有优劣。

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主席有意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组成联合政府。因此想要将根据地迁往淮阴,淮阴与蒋介石所在的南京政府很近。

然而,正当中共中央前往淮阴决定选址适宜时,蒋介石便发动了内战,根据地的迁移就此搁置。

解放战争的全面推进,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城市都得到了解放,毛主席与党中央商定想将首都定在哈尔滨。

要知道,当时的东北是国内工业体系最完善、最发达的地区。更重要的是,那一时期我国与苏联交好,首都定在哈尔滨,还能够方便的接受来自苏联的援助。

然而,就在要敲定结果时,全国都迎来了解放。

这意味着除了哈尔滨外,能够作为备选的城市也越来越多。

洛阳、开封、西安、北平等城市都是古代各王朝的建都之所,因此这些城市也再次作为备选城市。

除了这些城市外毛主席也十分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的区位优势也十分明显,从近代以后,武汉就因发达的水路交通成为了工业重镇。

而且武汉也从未在历史上被任何一个王朝建都,如果将首都选在这里,也更好的凸显新这个词。

但同时,北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历史上有王朝建都,相比武汉,北平离苏联更近,方便外交往来。

离见过的日子越来越近,对于在哪里建都依然没有最终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从毛主席在1948年11月与薄一波的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开始对北平有了明显的倾向性。他指出在北平解放后由薄一波先行开入北平,中共中央随后进入。

实际上,北平也有弊端。自古以来,北平作为王朝都城都有着明显的劣势。少数民族在北方聚集,与古代的汉族屡有争端。

因此,汉族王朝并不会选择在北方建都,而是选择了中原地区。

这是因为中原地区的城市具有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然而,也有例外,明成祖朱棣却一改先朝,直接将首都迁往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背后也有原因,明成祖在燕王时期就驻守这里,对北方的气候、饮食也都早已经习惯了。

更重要的是,明成祖希望定都北京镇压元朝的旧势力。

然而,事实并没有如朱棣的预期那样,这里也一直受到蒙古和满洲的侵犯。

从这里就能看出,北京在防御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要是真将北平定为首都,自然也有着天然的弊端。因此,毛主席对是否定都北平也是犹豫不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定都北京

“我们马上就要取得全国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政府应该定都在哪里?”

这是毛主席见到王稼祥的第一句话。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毛主席对王稼祥的信任,遵义会议时,王稼祥和毛主席、周总理就曾共同组成过中共军事指挥小组,属于党中央的核心人物。

王稼祥的到来让毛主席十分高兴,以至于在见到王稼祥后就迫不及待地向他抛出问题。

在得知主席的烦恼后,王稼祥并未马上给出答案,他先是问了主席都有哪些备选的城市。

毛主席将几个备选城市都对他说了,王稼祥这才陷入沉思,很快他很坚定的给出了答案:北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对王稼祥的看法其实也是赞同的,但他也想知道王稼祥这样选择的看法。

王稼祥很快给出了解释,他认为定都北平与苏联和蒙古共和国都比较近,况且当时的中国确实离不开苏联的帮助。

如果将首都定得太远,就不利于苏联日后的援助。北平离渤海较近,而渤海又是中国的内海,战略上也相对安全。

其实,北京也有了近七百年的都城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早建都的是元朝,随后还有明朝和清朝,就连国民政府也曾在这里定都。因此,北京建都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传承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北京的战略位置也是尤为突出的,北京也在沿海经济圈内,不仅连接着东北与关内,而且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距离较近。

虽然与哈尔滨相比,距离苏联较远,但作为北方城市,北京与苏联的距离还是比较近的,而且没有陆地防卫威胁。

北京也是中国最后一个朝代的都城,像紫禁城、颐和园等古迹都保存的十分完整,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其他几个备选城市,王稼祥也给出了不合适的原因。

比如南京距离东南沿海太近,在战略上显然是不合适;西安位置太偏西北,虽然地势上来说属于易守难攻型,但也造成了交通闭塞的情况

除此之外,从水利条件来看,西安也不符合建都的要求。

也就是说,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北平都是非常适合作为首都的城市。

听完王稼祥的话,毛主席心底的顾虑彻底被打消。将新中国的首都定为北平也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在中共七届二中会议上,毛主席也正式提出这一想法所有参会同志都表示同意。

尽管对定都北平没有异议,但大家对北平是否需要改变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有部分人认为北平和南京都应该改名,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只改南京,还有一少部分人则认为北平和南京都不应该改名。

面对这样不同的意见,毛主席深思熟虑后给出答案:只改北平,不改南京。将北平改为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为何将北平改为北京更多上是出于政治考量,新中国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一切政权前面都要加上人民二字。

这也是为了区分蒋介石的独裁专制政权。

蒋介石将国民党政权定在了南京,他的政权就是官僚主义。

如今,新中国成立,将北平改为北京与南京刚好呼应,意欲两种不同政权的对立。毛主席的这一决定也得到了所有同志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驻北平

在确定北平为首都后,中央也开始为迁都北平做准备,全国各地的代表也纷纷开始向北平汇集,北平政治中心的地位也在慢慢凸显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机关的迁移准备就绪后,北平方面也在做充足的准备。

主要由叶剑英组织迎接中央迁入北平委员会,全权负责各项事宜。

另外,李克农等人则主要负责入城仪式的准备。

在确定最终的进驻日期后,北平各项工作也开始进入一级警戒状态。

在动身前往北平的最后一天晚上,毛主席在批阅完最后一批文件后,在窗前站立了很久。直到凌晨三点左右才上床入睡。

第二天上午就是毛主席离开最后西柏坡的日子,西柏坡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指挥所。

临行前,毛主席十分开心,表示这一天就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总理也表示大家都会及格,不会在退回来了。

毛主席点头表示同意,可以说,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新中国的首都。而这一切也是在毛主席的支持与推动下,才最终完成了定都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在我国的历史上,设立都城都是各朝代最重要的事情,对于新中国来说,也同样重要。

由于各朝代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所处的时期各不相同,因此在都城设立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考量。

北京从金元以后,之所以能被定为王朝首都,主要是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加上把控宏观格局的必要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北京无法在各方面都有绝对的优势。

例如在上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时期,苏联就曾多次威胁我国,北京也面临着严峻的国防考验。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稳步推进三大线建设。

直到中苏关系正常化后,北京的威胁也消失。

随着我国国防军事实力的增强,北京面临威胁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变小。

今天的北京,已经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表,也是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北京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样也具有现代化的高科技。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也离不开王稼祥当年为毛主席下定决心而提出的宝贵意见。

参考信源:《把千年帝都变为人民的国都》文摘报

《定都北京:这个问题争了800年》澎湃新闻

《毛泽东为何决定新中国定都在北京?》2009年09月28日15:12 中国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