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11点,烈日炙烤着大地。济南市章丘绣惠街道崖南村西,空旷的麦地间,仅有的一棵大杨树给炽热的土地上留下些许阴凉,人们得以在底下扇风休息。

不远处,张守才驾驶着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趁着收割机卸粮间隙,记者爬上收割机,上车瞬间,一股凉气迎面扑来。在宽敞的驾驶室上方,几个空调口强劲持续地吹出冷气,一旁的蓝色保温箱里还放有冰水和雪糕。“这几天确实比较热,可现代化的收割机驾驶室配置高,密封性也好,一般不会超过25℃。”有二十多年收割机驾驶经验的张守才,一边熟练地操纵着方向盘和挡位,一边讲述着自己的麦收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空调驾驶室温度不超25℃,保温箱里有雪糕和冰水

崖南村西,麦地连成一片。风吹麦田,热浪里裹挟着阵阵麦香迎面扑来。地头上,停放着装麦子的三轮车。司机光着膀子,坐在已摇下车窗的驾驶室里,不时用毛巾擦着身上的汗,“地里的温度得有快40℃了,刮来的风都是热的,外面晒时间长了容易中暑。”

十几分钟后,伴随着低沉的临近的轰隆声,张守才驾驶着一辆成色较新,红白相间的小麦收割机靠了过来。收割机上一根用于卸粮的粗管自动转向三轮车车斗,紧接着刚刚脱壳的小麦如同水柱般倾泻下来。

放粮间隙,透过收割机驾驶室的玻璃窗看到,张守才在驾驶室内穿着长袖薄款的T恤。他打开驾驶室门,记者爬上去迎面感受到一股凉意,并没有想象中如同在蒸笼里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头顶上有好几个空调出风口,里面温度很舒服。”张守才笑着说。这台收割机已经使用了三年,买的时候原车配备空调。“如果不安装空调,整个驾驶室就是一个蒸笼,有时候温度能达到四五十摄氏度,就算光着膀子干活,都是一身汗。这几天虽然高温,可中午头车里温度也不会超过25℃。”

在车上坐上几分钟,记者身上的汗就已消下去。整个车辆驾驶室内,操作面板及座椅上,没有想象中厚厚的灰尘,反而是相对干净整洁。在车里,张守才还放置了一个蓝色小保温箱,里面放着雪糕和冰过的矿泉水,“外面比较热的时候,喝上一口冰水,吃根雪糕,别提有多舒服了。”

一小时割完20亩麦子,最忙的时候干到晚上10点

说话间,张守才左手把着方向盘,右手操纵挡杆,脚底踩着踏板,收割台螺旋滚筒急速旋转,一株株麦穗被快速拨倒、收割、脱粒。沿着直线匀速行驶上七八十米后,他迅速操作方向盘转入另外的地垄收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开了这么多年收割机总结出来的经验,先把地头麦子割出一块空间,方便收割机转弯不压麦子,这样就能提高效率。”今年50岁的张守才是一名有着近30年农机驾龄的“老司机”,“我从小就喜欢机械和农机。从最初靠着拖拉机牵引的收割机,到有了简易棚子的联合收割机,再到后来能有风扇和空调的自动挡收割机,我都驾驶过。现在开收割机可比之前轻松多了。”

张守才已经更新换代了八台联合收割机,目前驾驶的这台是三年前花了十几万元购买的雷沃谷神系列,一次性可收割两米半左右宽度的麦垄。车上有不少电子按键,相比之前的车辆操作起来更便捷。

目前崖南村的土地多数已流转承包,麦田也连成片。仅用十几分钟,张守才便收割了3亩多地麦子,装满了车内的储粮仓,然后开车送到地头上,将脱壳的麦子转到三轮车里。“我驾驶这台收割机,一个小时最多能割20亩左右连成片的麦子。如果收割散户家的麦子,效率会低一些。”

从今年5月下旬,章丘当地麦子陆续进入收割期间,张守才一直没能休息过,“最忙的时候从早晨起来一直干到晚上九十点。中午饭就随便吃一点。”经过半个月的忙碌,眼下周围的麦子都已陆续收割完,浇地后准备种上玉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怕发动机高温致麦屑自燃,每天都保养清理收割机

“滴滴,滴滴……”中午11点半左右,张守才驾驶的收割机突然发出急促警示音,方向盘左侧的一块电子屏上显示,水箱温度数字呈现红色,102℃。张守才立即停下车,等待水箱温度稍下降后再熄火,“不然的话水会沸腾炸锅。”

车辆熄火瞬间,用于吸气降温的风扇停止后,覆盖在散热设备周边的麦秸掉了下来。对于张守才而言,这只是正常现象,让他最为担心的是,发动机附近的高温会引发麦屑自燃。一旦出现后,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不论每天回到家后时间多晚,张守才都会对收割机进行保养清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利用气泵清理积压的麦屑。此外,他还会对零部件进行日常维护。

摸索了二三十年的农业机械,张守才算得上“维修专家”。据了解,一年里,小麦收割机只能在麦收季的十几天里派上用场,其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停放在场院里。在麦收前,他需要把车辆送到专业的门店里保养,算上更换皮带轴承等零部件,全部算下来得4000多块钱保养费用。

对于收割一亩地麦子的价格,张守才选择了跟市场上较为统一的价格,“通常种地散户的小麦面积不大,每亩70元,如果是家里承包了成片麦地,收割起来比较方便,每亩地50元。”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将油费、车辆维修保养费用等算进去,每亩能赚二三十元左右。张守才感慨道,“现在玩农机不是特别赚钱,设备更新换代快,农机手也越来越多,整体收入降下来了。如果想开收割机多赚一点钱,还是要去大农场收麦子。”

今年麦子是丰收年,收完后地头能直接卖掉

张守才是一名农机手,也是种粮大户。最近几年,他陆续承包了村里土地,今年种小麦的面积超过了500亩。直至晚上10点,张守才才收割完最后一块麦地,整个夏收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6月12日,章丘区农业农村局农机社会化服务部主任赵士锋介绍,今年,章丘区小麦种植面积78.2万亩,截至6月11日17时,小麦收获面积71.28万亩,其中机械收获70.31万亩,完成率91%,预计6月18日,夏收全部结束。

据了解,小麦成熟期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如果收早了,小麦灌浆不完全,产量会下降;如果等到小麦完熟,籽粒养分会倒流回秸秆造成粒重下降,机收时还因干燥极易掉粒。种了二三十年土地的张守才告诉记者,种地得学会算粮食账。大家通常选择麦子在八九成熟的时候收割,麦粒比较饱满,机器收割浪费的就少,每亩地能多出几十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我家的小麦一亩地收成可以达到1300多斤,最少的也是1100多斤,比去年好多了。”张守才收割自己家麦子时,通常会提前联系好下乡收粮的厂子,将麦子直接送到地头卖掉。他介绍,今年麦收的价格每斤1.18元。

连续开了一整天的收割机,张守才也有了些许疲态。但他来不及休息上一天,就得准备着第二天播种玉米的工作。据公开气象资料显示,6月10日,济南发布今年以来第一个高温红色预警,随后11日、12日继续发布高温红警,并预报12日最高气温40℃左右。

“现在地里比较干旱,收完小麦后需要往地里浇灌水才能下玉米种子。”赵士锋介绍,目前章丘区耕地已配备浇灌系统,通电即可给地里浇水,预计到6月25日左右,玉米大面积播种都可通过机械播种方式完成。(济南时报 记者:丁国彬 摄影:丁国彬 实习生: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