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北洋卖国录(七)

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下令停止国会现有议员职务暂时休会,并同时终止了各省资政会议(议会)。

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之后,各省自治程度都很高,越往南北洋政府的控制力也就越差。而各省的资政会议成员都是该省的实力派人士,袁世凯光凭一纸政令就能解散各省的资政会议吗?

还真能!

蔡锷将军曾经是袁世凯的拥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有人听他的,尤其是各省的军人。

比如在云南都督蔡锷将军,当接到了袁世凯解散省资政会议的命令后,蔡锷随即便出兵以武力强行关闭了云南的资政会议。

而二次革命爆发时,四川讨袁军司令熊克武在重庆起兵,蔡锷受袁世凯指令出兵四川讨伐熊克武,由于二次革命很快便失败才并未与讨袁军开战。尽管并未与讨袁军真正开战,但是事后蔡锷还是通电全国指责孙中山先生等共和派发动二次革命,是为一己之私挑起内乱。

蔡锷将军在上述事件中都力挺袁世凯,这让袁世凯认为蔡锷将军是自己人。

蔡锷将军的这番作为倒是符合他的一贯观点。

辛亥革命南北和谈开始时,蔡锷将军事反对的,他主张消灭北洋军这一清王朝的支柱力量,彻底地以武力结束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但是随着南北和谈达成,袁世凯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蔡锷将军便改弦更张拥护袁世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蔡锷将军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态度改变,从他支持袁世凯主张的首都依旧为北京的主张就能看出来。

当时对中国领土威胁最大的便是沙俄和日本两个列强,而这两者都邻近中国的北方。因此北京作为首都,显然更有利于防备沙俄和日本的侵略。蔡锷将军从这一点出发,支持袁世凯的主张继续以北京为首都。

对于反对列强侵占中国领土这一点,蔡锷将军始终如一,早在1903年蔡锷将军尚在日本士官校留学时,便加入了黄兴组织的在日清朝留学生‘拒俄义勇队’。

蔡锷将军考虑问题不是以自己的私利为前提,他所思所想的都是国家、民族利益。他之所以选择支持袁世凯,主要还是袁世凯在清末时表现出了相当的能力,并取得了不少实绩,这一点是共和派领导人们所普遍缺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锷将军尽管心底里不支持袁世凯独裁 ,但是从国家利益方面考量,他对袁世凯还是抱有很大期待的。而且蔡锷将军本身出身共和派,他和立宪派为主的资政会议观念相左自然矛盾重重。铲除了资政会议,也有利于控制整个云南,以便于日后的进一步行动。

蔡锷与袁世凯分道扬镳

然而袁世凯对蔡锷将军并不放心,于是他将蔡锷将军调到了北京陆军部出任编译处副总裁。

陆军部编译处负责陆军法规条例的编辑刊行,组织翻译对世界各国的军法,以及相应图书的管理工作。这个部门虽然其层级很高,由北洋的第二号人物段祺瑞出任总裁,但是其显然并非实权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