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放在黄炳秀身上也是十分恰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贫如洗的的乡村,黄炳秀排除万难,带领着全村人实现了脱贫致富。而她自己也靠着自身的努力,从一名普通的村支书成长为中央的候补委员。

在前进的道路中,她还曾担任湖南省委书记,这些成就都是她几十年辛苦付出的成绩。然而1977年,她却选择主动辞职,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村支书黄炳秀的传奇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穷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1938年12月,黄炳秀出生在湖南省慈利县的长峪铺村。因为家里贫困,小小年纪的她就要学会给家里帮忙,为家庭减轻负担。因此,从小她就知道,贫穷对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等到黄炳秀快成年时,她选择加入我党。在后来的采访中,黄炳秀对自己为什么会加入我党,成为一名党员,她是这样说的:

“我想改变自己的家庭,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过我以前那样的日子。同时,我也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党员。”

因为有这样的身份,才能有更高的认识,这些认识不仅改变了她的一生,还改变了他们村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几年的时间里,她从一开始的村支书到中央预选委员,可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在关键时刻,她却没有留恋这样的身份。反而主动辞职,再次回到了基层,回到了她热爱的家乡,继续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那黄炳秀出生、成长的这个地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村庄呢?她又是如何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穷山恶水之地”到“南方大寨”

长峪铺村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个实打实说的贫困村。在20世纪50到60年代,全中国几乎有一半以上贫困村的情况下,长峪铺村都是能排上号的贫困村

对于其他地区的贫困村来说,有的要么是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没有发展,所以贫困;要么就是受到交通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所以成为贫困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长峪铺村不是,它是很多不利因素的集合。首先,这个村庄所处的位置交通不便;其次便是长峪铺村的土地,种植下去的庄稼根本没有收成,又因当地的地势崎岖陡峭,耕种也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综合这些因素,导致了长峪铺村异常的贫困,整个村庄最常吃的食物就是野菜拌糠做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没有野菜做饭,村里饿死人都是常有的事。于是,当地便开始流传起这样一首民谣来:

“长峪铺,瘦坡烂地,干河沟,十年九旱没收成,苞谷红苕野菜粥,养女不嫁长峪铺。”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国开始兴起农业梯田运动,这时的长峪铺村也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大修梯田。但是梯田种植在当地的成效并不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梯田是将土地利用地形地势,建造出像阶梯一样,一级一级向上的田地。但长峪铺村地势险峻,如果要修梯田只能够移山,而这又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所以,其他地区的梯田修筑方式并不适合长峪铺村。

这时,作为村支书的黄炳秀就在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很快她就想到了“移山开荒”。既然不能直接修梯田,那就改造它。1964年冬天,黄炳秀带着30多个村民开始对土地的改造,历时半年的努力,终于让黄炳秀做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期间,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一共炸掉了接近100多个岩洞。从这之后的10余年的时间里,黄炳秀就利用这样的方式,带领着村民造田,这才有了如今2000多亩的梯田。

村民们都感叹:“不要看黄炳秀是女人,她干起活来,比男人的力气都大。而且绝不拖泥带水,拿起锄头就开干!”这也让村里不少人打心,佩服他们这位村支书。

不过梯田虽然建造好了,但却不能直接种植庄稼,因为没有水源。就算种上了农作物,没有水也会干涸,如果不引水到梯田里,只能依靠人力去挑水,这又是一件十分繁琐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彻底解决灌溉的麻烦,黄炳秀又开始带领众人找水源。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水源,大家都劝黄炳秀还是放弃吧,但黄炳秀不愿意。

如果就这样放弃,岂不是前功尽弃,因此黄炳秀一直坚持寻找,因为她坚信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这时,村里的一条快干涸小溪引起了黄炳秀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炳秀想:

既然现成的水源没有,为什么我们不能改造水源呢。梯田我们都能修好,一条小溪我们一样能解决好。

于是,黄炳秀来到小溪旁开始观察。这条小溪,下雨时会汇集很多的雨水,裹挟泥沙冲进村里,损害农田和村民的房屋;天晴时又只有一股很小的流水,没多大作用。

经过一番思考后,黄炳秀决定了削山建涵洞。一开始,村民还不明白黄炳秀的做法,纷纷表示不可行。大家认为:“建造涵洞,费事费力,还对农田,起不到多大作用,不如趁早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炳秀的想法被反对,她并没有生气,而是向大家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首先,这条小溪受天气的影响,天晴时,这条小溪没有没有什么水可以给我们使用。如果只是单纯的将小溪牵引到梯田里,是不行的。到下雨时,我们的梯田又会因为大雨被淹。 所以我们需要建造一个涵洞,先引溪入涵洞,再将涵洞作为我们的‘储水池’,等到天晴雨少时,我们就利用涵洞里的水灌溉庄稼。这样我们村再不会因为下雨而受灾,同样也不会因为天晴而导致无水灌溉。”

等黄炳秀给大家解释完后,大家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和她一起为村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冬天,黄炳秀就开始带大家清河沟建涵洞,很快这个“蓄水池”就成型了。第二年,因为有了溪水的灌溉,梯田开始有了收成,大家都很感谢黄炳秀。

但这时的黄炳秀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虽然解决了土地和水源问题,让大家有了收成,但是土地的利用率却不高。这样一来,庄稼种下去,其他的农作物就要等土地空了才有机会种,庄稼种类太单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再遇到了天灾,很影响收成,到时候大家又要饿了。所以,要先解决庄稼产量的问题,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家吃饱饭的问题。

黄炳秀想到了可以利用化肥让土地变肥沃,从而增加产量,但当时化肥这种东西是十分稀缺的,买化肥就更加不现实。

大家才吃上饭,兜儿里根本没钱,这样方法行不通,只能想土办法。思考过后,黄炳秀想到了一个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她只敢拿自家的田倒腾,因为她想到,长峪铺村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红薯、土豆等。既然都要种下去,能不能把其中几种农作物一起种下去,这样既节约了土地,又可以增加收成。

最后,通过好几年的实践,终于让黄炳秀搞出来了。她发现可以将土豆和玉米一起种植,这样收获玉米的时候,还可以给土豆松土。种植出来的土豆和玉米也比之前的产量要高,很快,黄炳秀就将自己总结的种植方法告诉了村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开始有样学样的,搞起了套种。到庄稼收获的时候,大家都收到了比往年更多的土豆和玉米,大家都说黄炳秀就是大家的福星。

黄炳秀的事迹成为全国典范

很快,这件事传到了北京,大家都对黄炳秀表示赞赏。同时,全国更多的乡村也知道了黄炳秀的事迹,都将她作为脱贫致富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黄炳秀被大家推选为慈利县委员会的负责人,到1973年8月,她还登上了中央的候补名单。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名号并没有让黄炳秀忘记自己的初衷。

因为职位的变化,黄炳秀的收入也有了变动。然而令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黄炳秀居然主动向组织申请:“十分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职位可以变,工资就不要变了,还是老样子吧!”

起初党组织还不同意,但在黄炳秀强烈的要求下,党组织只好满足她的要求。因此在她升职的那些年,黄炳秀都是拿着最开始的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7年,39岁的黄炳秀再次做了一个大家意料之外的决定。本来可以在原有岗位上做到退休的她,却提出辞职,并要求回到家乡从新从基层做起。

而这次回来,也让黄炳秀再次走上改变了家乡未来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长峪铺村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样子,绿水青山环抱,土地的总面积增加到现在的一万九千多亩,山林面积也有1万六千多亩,耕地面积更是足足有2千多亩。

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可以使用的土地了,现在,每家每户都能吃饱饭,兜儿里也都有钱了。大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穷山恶水之地也变成了富饶的“南方大寨”,现在全村一共有900多户,接近3000多人。如今长峪铺村也靠着大家的努力,接连几年被评为“五好村”、“先进单位”以及“市级生态村”的称号。

结语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好女人,幸福三代人。”对于黄炳秀来说,她就是那个好女人,她对乡村的贡献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她,一个贫穷的山沟变成富饶的“水乡”,让全村人都走出了“穷”的命运。最关键的是,不管自己的人生如何改变,她始终不忘初心,一直将建设家乡放在第一位。

一个家庭有她这样的人很幸福,一个村有这样的村支书有福气,一个国家有这样的人有未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