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真的比往年更难熬。

南方,暴雨如注,阴雨连绵,有些地方已经持续下了近两个月。

而北方,焦金流石,干涸一地,不少地方,三个月都没有一场有效降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下,高温炙烤下的山河四省,到底有多热?

华北黄淮高温红色预警。

最高43度的天,多少人有生之年第一次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一张地图上。

重旱,特旱,十几个城市连成了片,还在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现场的画面,更有冲击。

这是河南信阳的稻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该积水肥沃的土壤,如今干裂成蜘蛛网不断蔓延。

这是河南商丘的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十年不见底的深河,今年干了坑。

这是河南开封的玉米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能想象,这里三天前刚浇过水。

这是山东沂蒙的山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年没下有用的雨,水井干涸,庄稼缺水旱死。

桃子马上就要开卖了,今年却长不大了。

大地撕裂,撒土成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心酸难受的是。

正值秋种时节,一辈子耕地为生的农民,不得不顶着40度的高温,抗击着这场多年难遇的旱灾。

地里持续干旱,家里水井也坏了。

为了抢救刚长出来的玉米苗,一家人齐上阵,只能一桶一桶,把水运到地里。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浇完,他们只知道能保住一棵是一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号刚高考结束的孩子,有的在旅行度假,有的已经匆匆赶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孩子,刚刚考完就急忙回家浇水,怎么会不累呢?

可他们却说自己多干点,俺爷就少干一点。

或许,这一刻,现实已经给他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守着庄稼地的老人,在地里浇了一夜的水。

累了倒地就睡,吃完家里送的饭继续干。

田间地头,在这个不解风情的夏日,再次成了他们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翻开一片片广袤的田野,也才惊觉:

那里面佝偻着腰的,大都是老人。

这里没有颐养天年,只有和天争,与地斗,无穷无尽。

起早摸黑,不分昼夜。

可井水泡发了多少手脚?烈日晒伤了多少胳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幕比一幕揪心。

可一次次的浇灌,在已经干裂成大缝的土地上,终归,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2、

“汗水当墨写春秋,几两碎银土中求。”

田地里是面朝黄土,挥汗如雨。

评论里却成了大型“何不食肉糜”现场。

有人张口就是:“麦子都收了,还浇水干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谷不分的人,又怎会知道:

农忙一天耽误不得,庄稼一天都等不得。

麦子收了,还有玉米,花生,大豆……都等着要种下。

有人上来就质问:“为什么不请人来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体不勤的人,又怎会明白:

守着一亩三分地。

他们辛苦干一年,收成的钱,可能都不够请人发工资。

有人阴阳怪气:

“为什么不傍晚凉快的时候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村里浇水是需要排队的。

因为他们是需要半夜就起来占井的。

因为偷一次懒,地里的庄稼是不可能长好的。

而最无语心寒的,是有人写下的那句:

“旱成这样别浇了, 一季不种也饿不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可以,谁愿意在40度的高温下干活?

如果可以,谁不想待在空调屋里吃着甘甜的西瓜?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一季不种是饿不死,收获一斤麦子,也换不来一瓶矿泉水。

可一辈子围着黄土地的人,挨过饿的老一辈,他们看不得赖以为生的地里,下半年颗粒无收。

那片庄稼地,种下的是他们对土地的尊重和执念。

这片土地承载的也是这几个农业大省,可以源源不断向外供给的粮仓。

河南和山东两个粮食大省,养活了多少个中国人?

看过一个数据:

河南,以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的粮食。

山东,每年8000多万吨的蔬菜产量,占了全国的12%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默默无闻,最任劳任怨的是他们。

遭受最多质疑与歧视,不被理解与尊重的,也是他们。

3、

看多了互联网的高质量生活,也许很多人早已忘了俯首看人间。

头部主播在直播间卖着79一根的眉笔,喊着“哪里贵了”。

他永远不会知道,谷贱伤农这个词语里的悲哀。

昨天刚看到一个视频。

河南洛阳,瓜农在路口低价卖瓜,几毛钱一斤的瓜,一下午却无人问津。

不知道是不是心态突然崩了,大爷当街摔了几个西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骂他是在破坏环境,可我却无法过度苛责。

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从多远的地方赶来的。

你也不知道他已经在这里守了几天几夜。

崩溃只在一瞬。

摔在地上的是西瓜,也是夙兴夜寐,一季苦累,却无所获的酸无奈。

热搜上曾有一个话题:

原来两车麦子才能卖5千块多,而自己的手机就要6000多。

而更多人不知道的还有,这5000块,是一个家里4到5亩地,用一年的辛勤劳作,换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包括成本,他们地里忙碌一年的时间,到手的所有钱。

今年,一个回家帮奶奶收麦子的女大学生,她无限失落地感慨:

1万斤的麦子,才够自己一年的学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苦劳作的农人,养活了许多人,就是养不活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因为他们得到的太少,所以保住他们的饭碗,保住这一片土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富裕家庭来说,失去一季农作物,没有什么所谓。

但是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那是他们一年的口粮,是孩子读书的学费,更是父母看病养老的钱......

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彰显出一个社会的良心。

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已经太难。

辛勤耕耘的年复一年,已经太苦。

别让他们再苦上加苦。

幸好,有关部门正在重视这个灾害,也正采取多种措施抗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望这样的好消息越来越多。

希望眼下的苦难及早化解,也希望这片久旱的土地,早日逢甘霖。

愿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