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县与青岛农业大学联合攻关,通过良种、良机、良技集成发力,让5万多亩沙土地变身高产田。经对清平镇水肥一体化示范方的测产,小麦亩产比去年提升了100公斤,至此上演了沙地变沃土的高唐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地成粮仓,动力在重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十三五”期间,山东以占6%的耕地和1%的淡水资源,贡献了全国8%的粮食、10%的肉蛋奶、11%的蔬菜、12%的水果和13%的水产品。2023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5万亿元、稳居全国首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山东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山东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遵循,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安全工作,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作为战略选择,结合资源禀赋实施分类改造,全方位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创造了沙地变身高产田的生动样本。

沙地成粮仓,保障在机制。高唐县“沙土地之治”的成功之道有很多内核元素,最关键之处在于实现了资源统筹,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最终让资源劣势转变成发展先手。高唐县以打造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为契机,统筹农业项目资金,持续改善、提升农田基础设施。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十四五”以来,山东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15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连续三年突破1100亿斤。2023年,山东持续开展耕地撂荒和“非粮化”整治,截至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43.7万亩,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成就取决于科学规划布局,以印发省级指导实施意见为基础,加快编制全省总体规划,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区域布局,落实落细各项重点任务。取决于优化要素配置,在用足用好中央各项支持政策的基础上,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强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撑。指导相关市县拓宽多元筹资渠道,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实施耕地综合整治和改造升级。取决于推进多元利用,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深入挖掘各类耕地增产潜力,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升级,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贡献力量。

沙地成粮仓,出路在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高唐县沙土地变身高产田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研发浅埋滴灌技术,同时升级改造农机,播种时同步将滴灌带固定在2厘米以下的土层中,引导农户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浇水、追肥,达到了良种、良机、良技集成发力的综合效应。“十四五”以来,山东省强化科研、技术、项目、平台、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聚焦基础领域、重点领域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具有较高层次和水平的农业研发机构,切实提高了农业创新研究的软实力。2023年山东省投入1.5亿元科技创新发展资金,用来开展农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示范,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万里征程未有涯,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永远在路上。全省上下要以沙地变沃土的高唐奇迹为样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将粮食安全重大责任扛稳扛牢,在完成“走在前、开新局”的光荣使命上行稳致远。(文/堂吉伟德)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