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直到1955年,中国仍未有属于自己的元帅、将军。这个遗憾在一次军衔评定中得到了弥补。

经过一番整理,将帅名单最终确定。赖传珠走出毛泽东的办公室,心情愉悦。然而,第二天,他又回到了主席的办公室,心神不宁地向毛泽东请教:“主席,昨晚我收到了徐向前同志的信,他请求放弃元帅之位,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不需要这样的荣誉。”

毛泽东听后,叹了口气,对赖传珠说:“这些老同志,总是太谦虚了。”他拿出信纸,写下了回信:“徐同志!元帅之位,不容你推辞!”

赖传珠看了信的内容,忧心忡忡地建议:“主席,如果徐向前同志真的不愿意,我们也不应该强迫他。”毛泽东笑了笑,认真地说:“徐向前有三宝,无人可比,元帅之位,非他不可!”

赖传珠好奇地问道:“这三宝是什么?我怎么从未听闻过?”毛泽东耐心地解释道:“你不知道也正常,向前同志一向低调。现在我就告诉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一个生于山西的少年,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养成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性格。然而,家庭的逐渐落魄使他不得不走出家门,在社会上闯荡。从一个书店服务员到师范速成班学生,他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

这段经历让徐向前懂得了人情世故,也使他的思想和见闻得到了充实。参军干革命后,徐向前展现出了出色的文武双全的能力,成为了军中的英雄将领。

尽管他有着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但徐向前却一直保持着质朴低调的品质。他善于书法,擅长唱戏,同时也能细致地缝补衣服。在军中,他没有摆架子,也不张扬官威,因此被赞誉为“布衣元帅”。

有趣的是,在长征中,徐向前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他喜欢小动物,所以一直牵着一只小猴子。这只小猴子成了他的伴侣,给他带来了不少乐趣。

徐大帅的严于律己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他不喜欢劳烦别人,总是亲自缝补衣服,甚至与士兵们一起共同生活、共同进食。在战争时期,他更是将营养品留给受伤的战士们,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领导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大帅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军事领袖,他的爱护士兵如子女的品德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每次到达战场,他都会亲自下马,细致检查战壕和堡垒,不是出于好奇,而是为了提前规划战斗和撤退路线,尽量减少士兵的伤亡。

在每场重要战役前,徐大帅都会认真讨论战略部署,包括进攻、防守和战术选择,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士兵的伤亡。他深知士兵是百姓的儿子,承诺保护他们的生命。所以,即使行军途中遇到大雨,他也与士兵同甘共苦,晚上更是和他们一起在草地上休息,极大地提高了士气。

1937年,徐大帅回家时,姑姑想给他做一件棉裤,但徐大帅却表示身后还有几万士兵没有棉裤穿,要一起做。虽然姑姑无法满足所有需求,但徐大帅的这番话足以显示他将士兵的需要置于首位。他的坚持和关怀使士兵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士气高涨,战斗力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位儒将,徐大帅不仅爱护士兵如子女,也十分关心百姓的生活。在苏区时期,他经常担心当地老百姓的艰难生活,会亲自率领战士们前往帮助老百姓,甚至和他们一起采摘野菜共进晚餐。

建国后,徐大帅对百姓的关怀更是有增无减,定期派人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有一次,他甚至了解到一户人家只剩下六个碗的情况。听到老百姓生活拮据,他倍感忧虑,整夜难以入眠。

为了体验老百姓的生活,徐大帅还带领子女一起吃野菜。当听说老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时,他感到非常欣慰。

徐大帅不仅为人正直,工作勤勉,更是将爱心和关怀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对待士兵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对待老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这样一位伟大的将军,怎能不受人尊敬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