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友谊:“一村一品”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6月,正是果蔬生长的黄金时节。在友谊县凤岗镇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瓜棚内,热浪裹着瓜香扑面而来,绿油油的西瓜藤蔓上,吊着的一个个西瓜正在“蓄势待发”地生长着。

今年49岁的范艳是精品西瓜种植户中的“王者”,她家有18栋西瓜大棚,品种覆盖了黄金兰、彩虹、黑津等,她还培育出了心形、方形、元宝形的变形西瓜,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吊蔓西瓜长势正旺

“我种植精品吊蔓手掰西瓜,经过五年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改进,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得到了消费者的信任。”范艳说,她家的西瓜6月底将正式开园。

如今,凤岗镇的西瓜种植户已发展到20多户,形成了不小的产业规模。小小的西瓜让凤岗镇的种植户富了起来,腰包也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甜蜜了。

友谊县庆丰乡的水稻田里,葱绿的禾苗长势良好。“今年我们采用了智能监控设备,用手机来监控棚内的温度,既省时、又省力,水稻秧苗长得特别壮。”庆丰乡康家店村村民刘宏鑫望着长势喜人的秧苗笑着说,暖棚室温监测设备确保了秧苗移栽后的生长标准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豆角已挂满枝头

友谊县庆丰乡耕地面积16.9万亩,是全县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乡,他们通过“政府+管理区+企业”的联盟模式,激活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先后有71户种植户与企业签订种植水稻收购合同。庆丰乡还引进特色养殖企业,带动村民畜牧养殖,聚拢养殖散户形成规模,“产业+种植+养殖”的农业特色链条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庆丰乡也因此入选2024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友谊县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完善利益连接机制为主线,在全县农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优质农业产业集群,把准关键点、找准发力点、瞄准主攻点,做实“优生态、兴产业、强文旅”三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殖户喂梅花鹿

成富乡是友谊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如何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走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全体党员干部在不断地探索。结合地源优势、民族特点,打造成富乡特色文旅品牌,有了发展方向,友谊县也将成富乡作为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首选。

为了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成富乡将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乡镇优势,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237万元,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朝鲜族民宿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洁的牛舍

近年来,友谊县把“一村一品”作为提升村域经济的重要抓手,结合各村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助力群众稳定增收。友谊县以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为抓手,通过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逐步形成了县级带动、乡村承载、村民参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今年50岁的关安东是凤岗镇的养鸡大户,27年前他高中毕业后决定在家创业,多方筹资办起家庭养鸡场。规模从不足1000只蛋鸡发展到现在的4万只蛋鸡,年收入五六十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鸡蛋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殖户捡鸡蛋

“2022年,我在凤岗镇的鼓励和支持下,联系了当地几家养殖大户成立了养鸡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互惠互利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和致富增收。”关安东说,他是在友谊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政策的推动下有了今天的发展规模,也成为受益者之一。

如今,友谊县充分发挥“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优势,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焕发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擦亮“一村一品”的特色金字招牌,一批有特色的产业项目、一批有特点的美丽乡村也应运而生,成为友谊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助力。

文/徐明 记者 潘宏宇 摄/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