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是我国最重要的古墓之一,因为出土的文物非常多而且珍贵而被誉为是世界十大古墓奇珍。这座古墓的发现纯属一个意外,是湖北一军队在基建过程中开山炸出来的,而后当地考古家才对古墓进行抢救挖掘。通过对古墓的布局以及出土的文物断定这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大墓,是一座诸侯级别以上的大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啥说是诸侯级别以上的呢?其实啊,在周代(东西两周)时期,礼乐文化非常的规矩,那个等级的人享受那种古墓级别。一般来说周天子的墓葬棺材是“黄肠题凑”并且陪葬品是九鼎八簋,而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但在这战国大墓中,考古家却发现了九鼎八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很多出土青铜器的铭文中看到“曾”字,考古家断定这便是战国时期曾国的的国王墓,但到底是哪一个国王呢?考古家又看到了其他的铭文“侯乙”,便确定就是曾国最后一位诸侯“曾侯乙”之墓。此墓出土的奇珍异宝世人难以想象,仅被国家列为国宝级文物的就达8件。被誉为稀世之珍宝的“曾侯乙编钟”就出土自该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世人对此墓中出土的文物也仅仅停留在青铜器、黄金、玉器之上,却没留意到古墓中出土另外的一批绝世国宝“竹简”。可以说,在两湖等地的楚墓中几乎都有竹简的出土,而每一座大型古墓中出土的竹简都是好几本失传的古籍,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竹简只有240枚,6696字,竹简虽不多,但也极为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次竹简的出土后是不能立即清理的,因为竹简在古墓中几千年,稍微一碰就会粉碎;而是要通过特殊手段将竹简统一出土到研究机构。通过现代技术清理,脱水,扫描后才能进行解读。曾侯乙墓出土的这些竹简主要是记载墓主人生平以及记录随葬物品的清单的“遣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竹简出土之前,现代人了解古代曾国与楚国的关系只能依靠《战国策》等古籍,但这短短几千字的古籍却几乎要改写历史上曾国的历史。解读文物的专家称:从竹简所记葬仪中御者的官衔,有宫厩尹、邻连敖等官名与楚国相同可以断定曾国在历史上并没有附庸于楚国,而且曾侯乙死的时候还受到了楚国的賵赠;而非史书中记载的曾侯乙没死之前楚国就对曾国动手;这竹简改写了这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