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有着“王疯子”之称的名将王近山因身患胃癌,与世长辞。

南京军区知道这个消息后,悲痛之余,立马联系上了邓小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作为王近山多年的领导,与王近山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无论是在战斗中还是在生活中,王近山在邓小平心中,是“王疯子”、是英雄、也是那个让他感到无比惋惜的人。

面对王近山的离世,这其实已经在邓小平的预料之中,毕竟他的癌症已经到了晚期。

虽然早做好了准备,他心中也仍旧悲痛不已,最后嘱咐军区,一定要好好料理他的后事。

南京军区收到指令后自然是严格执行,但王近山曾有私人感情上面的问题被降过级,可面对这累累战功,南京军区还是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能不能给他追加一个职务?

毕竟他的战功与他现有的职位,实在是不匹配!

谁知,邓小平听到后,想也不想,立马怒斥:瞎搞什么名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将“陨落”

1978年5月10日,已经被胃癌折磨得瘦骨嶙峋的王近山,昏昏沉沉地躺在病床上,听着耳边家人专门为他播放的嘹亮军号,恍惚间,他感觉自己好似重回到了战场上。

他仍旧是战友心中的那个“王疯子”,一直奔赴在战场的前沿,奋勇杀敌的景象历历在目。

然而,对他而言,历史是残酷的,时光永远无法倒流,弥留之际,他突然问道:

“敌人打到哪里了?我们谁在那里?”

病床前,守在一旁的家人听到他微弱但严肃地发问,瞬间一愣,紧接着他的小儿子哽咽着回答着,是李德生叔叔在那里。

王近山听到小儿子的回答后,突然像是回过了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到这里,他微微吐了口气,说了句:

“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

听着军号声,他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逝世后,南京军区就开始着手准备他的身后之事,在南京军区看来,既然人已经走了,那么无论生前有什么样不好的问题,到这一天,都没有必要再多去争论。

所谓死者为大,作为一名奋勇杀敌的战士,死后,他应该拿回属于自己的荣耀!

于是南京军区便向邓小平提出了建议,要不要给王近山补升一个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沉浸在悲痛中的邓小平一听这话,什么都没想,就说道:瞎搞什么名堂!

邓小平说完这话后,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有些过激了。

毕竟王近山曾是自己的手下爱将,为党立下无数的功劳,王近山那累累的战功也是无法忽略的。

无论是伏击日寇,还是与国民党激战,他始终奔走在一线,鲜少有败绩,更别说自从这几年恢复职位后,他拖着病体重回战场的那一份坚持与无畏,就足以让人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犹豫了,在二者之间,他陷入了两难。

勇猛无比的“小狮子”

王近山15岁的那一年就加入了红军,虽然他从小没怎么读过书,但有着满腔热血的他,加入红军后没两年,就以飞一般的速度,凭借着又猛又狠的作战方式,直接从一个小小的士兵一路升到了连长。

邓小平还记得,初次见王近山时,他对这个在敌人面前就像是“发怒的小狮子”一般的战士,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就连后来战士们戏称王近山为“王疯子”时,邓小平都纠正道,不是王疯子,他那是革命的英雄主义。

说起来,这个称呼还是从王近山那“不要命”的打法中得来的,那时候王近山与敌人打近战,贴身肉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近山

在打斗的过程中,王近山像是不要命了似的,为了消灭敌人,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直接就抱着敌人从山崖边上滚了下去,丝毫没有考虑自己滚下去后,是否还有命在。

等到将敌人打到山下后,尚还有一丝气息的王近山,看着敌人摇摇晃晃地就要重新站起来时,更是撑着最后一丝力气,掏出腰间的手枪,打向了敌人。

确认敌人已经没了气息后,他才放下心,闭上眼,倒在了血泊中。

等到战友找到他时,才发现他的头部被尖锐的石头破开了一个大洞,血还在汩汩地往外流。

自此,“王疯子”的称号也就来了,在战友们的心中,王近山打是真的“疯”,只有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的,只要有条路,哪怕布满荆棘,他也要去走上一走。

而此后的时间里,他更是完美地践行了他的作战准则,哪儿有战斗,他就去哪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8月底的时候,国民党出动38万整编师的兵力,对着晋冀鲁豫解放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面对敌人强有力的兵力以及充足的粮草,解放军可以说是正好相反。

连续的战争下,解放军早已疲惫不堪,不仅兵力急速缩减,就连粮食也开始紧缺,面对着严峻的战况,为了防止解放军白白牺牲,刘伯承与邓小平不得不作出后退回太行山的打算。

毕竟面对这38万国军,解放军的四个纵队人数却连5万都不到,这巨大的兵力差距,可以说是胜算渺茫。

然而,就在这样的险情之下,王近山却冲了出来,立下军令状,表示六纵队决不后退,坚决要打!绝不能辜负了太行山的父老乡亲们!哪怕从一个纵队打到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也要打!不消灭国军赵锡田,绝不回队!

王近山激昂有力的字句落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气氛感染,每个人的目光变得无比坚定,邓小平更是激动地说:“好样的!我支持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3日,在全军势不可挡的气势与信念之下,王近山带领六纵队开始围攻大杨湖的敌军,两个日夜过后,战士们倒下一波,又站起一波,他们凭着血肉之躯,硬扛国军那整编师的兵力。

整个过程,残尸断臂,战况尤其惨烈,但尽管如此,六纵队却从未想过放弃。

他们明白,在这关键时刻,其实拼的就是意志力,只要坚持下去,就有成功的希望。

终于,9月6日,在总攻过后,在六纵队不要命的打法下,敌军连连溃败,解放军迎来了最终的胜利,而这支队伍也在解放军中被敬称为“铁六纵”。

巧施妙计灭日军

王近山纵队作战的勇猛一时之间在军中广为流传,越来越多的人也知道了他,但他也不是只靠着一腔热血就去作战,实际上,他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每次作战前,他都会进行详尽安排。

1943年,那会任386旅长的王近山在与日军的对抗中便巧用妙计,打乱敌军的扫荡计划,为之后对日军的彻底粉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那时的王近山,受命前往延安扩编,却在经过山西韩略村时,发现了日军烧杀抢掠的恶行。

从小就对恶霸行径无比厌恶的王近山,看到这些后,顿时愤怒不已,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顺路将其一锅给端了!

但面对着武装充足的日军,王近山压了压心中的愤怒,他明白,要对付这日军,不能力敌,只能智取。

于是,他在思考一番后,便决定亲自出手,先去探一探对方的情况,王近山先是召集了手下,在敌军不远处悄悄设好埋伏,随后他亲自化装为当地的农民,挑着柴担子进入了日军的窝点中。

在出发之前,他嘱咐躲在暗处的士兵,告诫他们,一定要等看到柴火燃起,才可以开始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这批日军可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上百名军官组成的“学习团队”,是通过战地观战来学习“铁壁合围”扫荡法的,而这一百多人中,几乎全部都是中队长以上的军官。

等到了日军进入埋伏地点时,伏击的人员才发现有点不对劲,因为这些日军与普通士兵相比,要更加耐打,但大家也没想那么多,鬼子来了,管他是谁,打就对了!

直到大家将鬼子击灭后很久,才知道,原来王近山使用巧计拿下的一窝鬼子,竟然个个都不是普通士兵,而这次伏击,更是为之后对日军的扫荡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之后,王近山更是靠着他勇猛无比的作战风格以及头脑灵活的作战手段,在保家卫国的同时,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在军中以及群众的眼里,他就是一个不畏强敌的大英雄!

然而,即使是大英雄,也有弱点,也会犯错,只是大家都没想到,这错误会来得那么突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波折骤起!

1955年,王近山因为卓越的军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之后的时间里更是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公安部副部长。

只是这一切,都在1964年的时候戛然而止。

王近山因为个人情感方面的问题被降了职,最后他被调到了河南,任某农场的副场长。

此后,王近山就在农场负责苹果的种植与出售,他虽然有过离开部队的不甘与遗憾,但是对他来说,只要能继续为新中国做事,无论在哪儿,他都是开心的。

甚至有时候因为客观因素,苹果积压运不出去,他也是着急上火地几经周转,找到中央来帮忙解决。

那段时间,曾经的大英雄“王疯子”被隐藏了,但是,它却并没有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8年,这一年对王近山来说,尤其难熬,因为他心中再次升起了想要回到部队继续效力的想法,他知道,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他作为老将,怎能在农场务农,安稳度日!

于是他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请肖永银代为转交,信中有检讨,也有自己对重回部队的希冀,最终1970年,王近山重回了部队,成为了南京军区的常务副参谋长。

邓小平看着重新回归部队的王近山,心中感慨不已,之后更是随时关注着他的生活与工作。

有一次,他从肖永银的口中了解到王近山回归部队后,薪资却仍旧只是行政9级待遇,生活格外艰难时,他二话不说,回到中央后,立马提交了申请,恢复了他的6级待遇。

在邓小平的心中,王近山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他却仍旧是那个“王疯子”,是那个受伤之后,生怕不能重返战场,嚎啕大哭的王近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4年,王近山患癌的消息传了出来,邓小平知道后,立马安排南京军区进行医治,并嘱咐要想尽一切办法救他,如果南京医疗条件跟不上,那么就送到北京救治。

只是,当时王近山的癌症已经很严重了,四年后,终究还是留不住他的生命。

面对着王近山对群众、对家国的一片赤诚、以及那累累的军功,在“后事”这件事上,邓小平犹豫了。

他想起王近山在世时,为党、为人民群众打江山的那些岁月,如果最后只能博得一个南京副参谋长的头衔,是否太过于不相称?

关于南京军区的建议,其实从心底来讲,他是认同的,但不是因为王近山曾经是他得力的助手,而是因为作为一名共产党战士。

从始至终他都坚信,王近山仍旧是那个“王疯子”,仍旧是那个为国为民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联系了南京军区,将悼念词中的“副参谋长”改为了“顾问”,以大军区副职级的后事送别王近山最后一程。

结语

一代名将波折的一生就此落幕,而许多年后,事实证明,邓小平的“坚持”是对的。

在历史的见证下,王近山终于拿回了属于他的一切,而他为国为民的身影、以及那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也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中,永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