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欧美自鸣得意:歼-10远不如台风战机!对此,我们无需妄自菲薄。近日,有关歼-10C与“台风”战斗机在卡塔尔演习中对抗结果的讨论甚嚣尘上。面对歼-10C取得的压倒性胜利,一些西方媒体和专家却表现出难以置信的态度,甚至搬出各种理由试图贬低歼-10C的性能,极力渲染“台风”战斗机的优势。这种“酸葡萄”心理,着实令人啼笑皆非。然而,面对西方的傲慢与偏见,我们不必过度在意,更无需妄自菲薄。

近日,一则消息在国际军事圈引发了广泛关注: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战斗机在卡塔尔进行的联合空中演习中,以9:0的压倒性优势战胜了卡塔尔的台风战斗机。这两款战机,都采用了鸭翼布局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在外观上颇有几分相似之处。然而,在实战对抗中,歼-10C却展现出了碾压性的优势,这其中究竟蕴藏着哪些奥秘?而西方世界对中国武器的固有偏见,又该如何被打破?

此次演习中,歼-10C与台风战斗机在超视距空战和近距离格斗两大科目中展开了激烈角逐。结果令人惊讶,歼-10C在所有对抗中均取得了胜利,最终比分定格在了9:0,将“台风”彻底压制。这场完胜,无疑是对歼-10C战斗机综合性能的最佳证明,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

分析人士指出,歼-10C的胜利并非偶然。这款中国自主研发的多用途战斗机,配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国产涡扇-10发动机,使其在态势感知、机动性能和武器系统等方面都达到了四代半战斗机的水平。相比之下,卡塔尔装备的台风战斗机虽然也性能不俗,但在雷达系统和发动机方面与歼-10C存在一定差距,落败也在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面对歼-10C的精彩表现,一些西方媒体却显得有些难以接受。长期以来,在欧美国家的宣传中,中国武器常被贴上“山寨货”、“劣质仿制品”的标签,认为其技术水平远逊于西方国家。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使得他们难以相信中国战斗机能够战胜西方国家的主流战机。

事实上,中国近年来在军事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早已摆脱了“仿制”的帽子,在许多领域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歼-10C的胜利,正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要彻底改变西方世界对中国武器的偏见,还需要更多类似的“实战证明”。相信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武器必将在世界舞台上赢得更多尊重和认可。

歼-10C在卡塔尔演习中的完胜,在国际社会激起了千层浪,各方反应不一。有人质疑,有人认可,更有人试图从技术角度分析胜负背后的原因。这场演习,俨然成为了一个观察国际军事格局和地缘政治变化的窗口。

不出所料,印度成为了最先跳出来质疑演习结果的国家。长期以来,印度将中国视为其在亚洲最大的竞争对手,对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对于歼-10C战胜台风的消息,印度媒体和军方人士纷纷表示怀疑,认为这不过是中国和巴基斯坦联手炮制的“假新闻”,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形象,打击印度的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印度的激烈反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国家对演习结果的态度则显得较为平静和客观。欧洲媒体也对歼-10C战胜台风的消息进行了报道,并且大多认可了这一战果的真实性。在他们看来,中国近年来在军事技术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歼-10C的胜利并非不可能。更重要的是,欧洲人普遍相信自身媒体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不会被中国“贿赂”而发布虚假信息。

然而,认可归认可,欧洲国家也试图从技术角度寻找歼-10C获胜的原因,以维护自身军工产品的声誉。毕竟,台风战斗机是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四代半战斗机,代表着欧洲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如果轻易承认其在性能上落后于中国战机,对于欧洲的军火出口和国际形象都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因此,一些欧洲媒体和专家开始将目光聚焦在歼-10C的雷达系统上。他们指出,歼-10C之所以能够战胜台风,主要得益于其装备了意大利制造的“格里福”-E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款雷达性能先进,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赋予了歼-10C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使其在超视距空战中占据了先机。

同时,他们也承认,台风战斗机由于设计年代较早,机体空间有限,难以安装体积和重量更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成为了其在与歼-10C对抗中落于下风的关键原因之一。言下之意,台风战败并非自身性能不行,而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由此可见,歼-10C在卡塔尔演习中的胜利,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军事演习,更是一场国际舆论的博弈。不同国家,基于自身利益和立场,对演习结果做出了不同的解读。而这场博弈,也折射出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已经引发了世界的关注和警惕,未来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道路上,必将充满机遇和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关于歼-10C战胜台风战斗机的讨论中,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是,一些欧洲媒体将胜利归功于歼-10C装备了意大利的“格里福”-E有源相控阵雷达。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这种说法背后,又隐藏着西方世界对中国军工怎样的刻板印象?

实际上,歼-10C战斗机装备的雷达并非“格里福”-E,而是中国自主研发的KLJ-7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款先进的雷达系统早在2016年就已正式装备中国空军部队,并在多次演习和实战化训练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而意大利的“格里福”-E相控阵雷达,研发工作直到2013年才正式启动,2019年才进行了第一次飞行测试,时间上根本无法与歼-10C的服役时间相匹配。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明显的错误认知呢?这或许与西方媒体对中国军工发展历史的片面了解,以及根深蒂固的“中国制造=山寨模仿”的刻板印象有关。

早期的枭龙战斗机Block1版本,确实曾装备过意大利的“格里福”M雷达。因此,一些西方媒体便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在后续的战斗机型号上,仍然会依赖意大利的技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中国在过去30年间,已经在军工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最初的引进消化吸收,到如今的自主创新,已经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运-20大型运输机、歼-20隐身战斗机,到055型万吨驱逐舰、东风-17高超声速导弹,中国在多个领域都拿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大国重器”,证明了自身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然而,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于将中国视为“追赶者”的西方国家来说,要真正接受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能够与其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超越的军事强国,或许还需要一个过程。

幸运的是,随着中国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亮相,以及在实战中不断展现出的优异性能,西方世界对中国军工的认知正在逐渐发生改变。歼-10C在卡塔尔演习中的胜利,或许就是一个契机,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并逐渐抛弃那些过时的偏见。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不断突破,以及中国军队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军工必将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尊重和认可,而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也将最终烟消云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