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对于中国汉字而言并不少见,许多字都有两个甚至三个不同的读音。

在这浩如烟海的中国汉字中,有一个字却与蒋介石息息相关。

当年蒋介石读错一个字,没承想这个字却成为大家的共识,甚至连《新华字典》也迁就蒋介石,将它读错的音调也标入书中,成为这个字的第二种读法。

这个字与蒋介石有关,更与黄埔军校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错的字

黄埔军校的建立,成为众望所归。大家都将深厚的希望寄托在这所军校之中,就如同孙中山先生所说:

“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希望,我们要创建的就是革命军,一切都是为了挽救中国的存亡。”

此时学校校长一职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一职位自然也被蒋介石注意到,他看着这份令人垂涎欲滴的权力,心中暗暗发誓,他要成为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

“不成功便成仁!”蒋介石来到黄埔军校旁,看着这座拔地而起的学校,心中的野心呼之欲出。

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蒋介石终于如愿成为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

这所学校寄托国人对于中国军人未来的希望,承载着孙中山先生对黄埔军校的淳朴愿望,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成为黄埔军校首任校长的蒋介石,他的身份一夜之间扶摇直上,立马成为大家眼中的“新星”。

刚刚来到学校,蒋介石就享受了一把前呼后拥的快感,学校刚收的新生,刚刚坐在办公室里的老师,以及他的下属都将他围个水泄不通。

就在大家簇拥着蒋介石,极尽本领讨好他时,蒋介石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现场气氛陷入沉默:

“黄埔军校人杰地灵,我相信学校的未来会越来越好,我们共同加油!”

这是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场面话,但是其中一个字的读音让众人陷入疑惑之中,黄埔军校中的“”字并不是念“”,它的读音是“”。

蒋介石将字的读音念错,是他故意为之考验大家,还是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正确读音呢?

可惜现场没有人敢反驳蒋介石,在停顿一两秒之后,大家又陷入欢声笑语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蒋介石将黄埔军校的“埔”字念错,是因为他的浙江奉化口音,才会将这个字念错。

因为“埔”字最开始是作为一个地方的地名而存在的,本义是“存在于水域中的沙洲”,它的读音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而是“”。

而来自浙江的蒋介石并不知道这个典故,他只知道上海的黄浦江,在看到与黄浦江相似的字时,蒋介石自然而然地认为黄埔军校的“埔”字也是念作“”。

在蒋介石刚刚念出这个读音时,众人碍于他的地位,并没有将这个错误纠正。

等到后来,蒋介石在国民党之中的身份越来越不同寻常,黄埔军校也由于校规严格,教学质量上乘,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军事人才。

黄埔(pǔ)军校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跟着蒋介石这样念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个错误就这样一直保留并且延续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新中国建立,除了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之外,文化方面也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为了能够规范中国文字的书写与读音,让广大民众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建立规范的文化体系,《新华字典》应运而生。

但编撰字典的工作人员发现一个棘手的问题,“埔”字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只编撰一种读音,即是“bù”,但是考虑到当时已经有许多人将这个字念“pǔ”,所以《新华字典》将这个字标注了两种读音。

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考虑到当时大众的语言习惯,更是体现了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地位。

一所军校,它的名气居然能够响彻中国大江南北,直到如今仍是家喻户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中国而言,如此重要的一所学校,蒋介石是如何当上校长的呢?这期间一定发生了许多曲折而惊险的故事。

首任校长

黄埔军校的建立是时代的必然,他的出生与一个人息息相关,那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挑起中国革命的大旗,一路摸爬滚打,走过多少艰辛。

可惜他的革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艰险与磨难。

虽然经过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政府最终建立,但是这份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好不容易得到的革命果实,就这样拱手让给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中华民国政府能够苦心经营,将旧时的中国扶上正途,那么孙中山的努力还算没有白费。

只可惜接下来中华民国的时局并不安稳,不仅有各派军阀互相纷争,更有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这样的闹剧发生。

为了能够使中国走上正道,孙中山一直在革命之路上奔跑,可惜到最后,孙中山只能悲愤交加地说: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我们所用的军队,竟然没有一支和革命党的奋斗目标相同。”

明白军阀与革命党最终目的大相径庭后,孙中山知道此时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才是重中之重的事。

但是建立一支军队谈何容易,就在孙中山一筹莫展之时,他听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迷途的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孙中山而言,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还为他带来一个启发,一个建立新军队的启发。

“俄国十月革命我一直在关注,我认为这场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拥有一支值得信赖的军队。”

孙中山看着洋洋洒洒的报纸,对着上面的“十月革命”喃喃道。

“如果能够借助他们的力量为中国建立一支值得信赖的军队,那么中国革命的未来也能看见胜利的曙光。”

孙中山下定决心,他想要主动去接触苏维埃俄国,一方面是为了汲取经验,另一方面也是试图寻得他们的帮助。

无巧不成书,就在孙中山对黑暗的现实彻底失望,下定决心要接触苏维埃俄国时,1921年在上海的一艘红船里,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的革命道路迎来崭新的金色光芒。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首先要壮大自己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为中国革命殚精竭虑,四处奔走的孙中山先生自然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党人的首要团结目标。

同时,孙中山先生也对与苏维埃俄国交流有深厚的愿望,所以在当年12月,孙中山先生终于在桂林如愿会见国际代表马林

国际代表马林在中国共产党一大后就一直留在中国,不仅是受共产国际的指派,也更是为了中国共产运动能够顺利发展。

孙中山先生与马林的会见无疑是历史性的,革命性的。

因为马林不仅向孙中山介绍了苏联的成功经验,并向孙中山先生保证苏维埃俄国一定会给予帮助,为中国建立一所优秀的革命军官学校。

孙中山先生与马林一拍即合,组建革命军队,创建革命军校的事情正式拉上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3年,孙中山先生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正式组建完成。这批队伍从广州踏上旅程,来到千里之外的俄国。

而“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的团长,就是蒋介石。

除了蒋介石之外,在团队中还有共产党员沈定一与张太雷,这组前往苏俄的考察团,暗示着未来国共合作的既定命运。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在苏俄可谓是收获颇丰,他们不仅了解到创建军校的具体细节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详细地参观了苏联军校,军队等,并且还与共产国际有了一定联系。

更重要的是,鲍罗廷来到中国广州,为创建一所优秀的革命军官学校而努力。

这所新型军官学校服务于中国革命的未来,教育出来的军官都是经过高等教育,拥有极高军事素养的合格军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未来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

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唯独一件事情成为孙中山先生的苦恼。

学校建立在即,校长一职的人选却还没有下落。

就在孙中山先生万分纠结之际,鲍罗廷突然站出来,他信誓旦旦、拍着胸脯向孙中山先生推荐一个人——蒋介石。

离谱的是,鲍罗廷此时甚至没有见过蒋介石本人,他如此笃定让蒋介石成为黄埔军校校长,完全是苏俄的意思。

原来当年蒋介石前往苏俄访问时,早已博得苏俄一定好感,所以如今面对校长选拔这一问题时,苏俄方面第一时间想到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鲍罗廷极力推荐,可是孙中山先生还有种种顾虑,他依旧举棋不定。

就在这段时间内,1923年12月,蒋介石突然返回国内,但他回国的第一站并不是正在建立黄埔军校的广州,他转身来到上海,与曾经和孙中山先生有过合作的“革命圣人”张静江相会。

这次会见之后,蒋介石也没有选择来到广州,而是回到老家溪口,过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般世外仙人的日子。

蒋介石的行为对于孙中山而言无疑是一种挑衅,更是一种要挟。

而此时黄埔军校校长的任命已经不能再多耽搁,无可奈何之下,共产党员谭平山指出:

“其实让蒋介石先生担任军校校长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事到如今,我们更希望孙中山先生您来成为军校的首任校长。”

再三思虑之下,孙中山先生终于在1月24日给出答复,他将蒋介石任命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职位虽然并非校长,但实际职权已经和副校长别无二致。

虽然稍有不满,但是蒋介石还是接受了这一职位,所以从2月份开始他来到广州,积极为黄埔军校作出贡献。

本以为蒋介石会就此安于现状,可是他成为委员长仅仅不到一个月,蒋介石再次隐退,来到张静江的上海公馆中“逍遥避世”。

这明显是一场目标明确的博弈,最终目的指向黄埔军校校长一职。

可是蒋介石此时身份特殊,如果直接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校长,有诸多不妥。

首先,他并没有参加过国民党一大,并不能称为名义上的元老;其次,他也并非中央执行委员,如果任命他为黄埔军校的校长,恐怕其他人会有异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蒋介石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他的存在对于黄埔军校来说也十分重要。

所以在蒋介石“再度隐退”时,胡汉民,廖仲凯,孙中山,戴季陶,邓演达等人纷纷向他致电,请求他回到黄埔军校。

可是蒋介石依旧不为所动,看来他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的不死心。

在紧张的局面下,孙中山先生作出妥协,于1924年5月2日正式将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给他签署了“特任命蒋中正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委任状。

经过一场又一场激动人心的博弈,一环扣一环地精巧布局,蒋介石虽然没有成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资格,但他凭借自己的手腕,最终坐上这个诱人的位置。

虽然蒋介石得位不正,但是这所军校对于未来的中国而言,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段时间内,他向中国军队输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这些拥有过硬军事理论的军官来到战场上,极大程度上提高中国军队的综合素质。

虽然坎坷不断,虽然路途险阻,但是黄埔军校依旧成立了,并且为中国作出卓越的贡献。

黄埔军校

“升官发财别处走,贪生怕死莫入门”,这句话是黄埔军校的名言,亦是他开办时的最初目的。

黄埔军校是为中国革命而诞生的,需要培养的是真正拥有血性,具有过硬基础知识的革命军官。

从1924年直到1930年,从黄埔军校中走出8783名学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为中国革命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国共两党军政体系中的重要领袖和著名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所由孙中山等革命老前辈呕心沥血创建的军校中,走出许多家喻户晓的重要人物。

黄埔军校的学员在平定陈炯明叛乱和北伐战争中打出卓越的成绩,令黄埔军校家喻户晓,打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赫赫威名。

虽然这所学校后来被蒋介石掌握,成为他麾下派系的输血场所,但是从中走出来的胡琏、王耀武,杜聿明,黄百韬,谢晋元,关麟征等人都在抗日战争中骁勇善战,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火焰打得七零八落。

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由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上不乏这些黄埔军校学员的身影,他们奔波在最前线,让日本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言,成为海洋上的泡沫。

而黄埔军校的成立更为中国共产党日后创办军校打下一定基础。

早在黄埔军校刚刚成立时,周恩来总理就作为校园的政治部主任,管理学校的政治工作,这给我方在日后创建军校积累了宝贵的政治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黄埔军校的教育模式同样也是值得借鉴的,在日后抗日军政大学与红军大学等学校中,黄埔军校的教育模式也得到这些学校的部分继承。

“昔日有黄埔,今日有抗大,这些是前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1937年,毛主席看着屹立在面前的抗日军政大学,他想起昔日黄埔军校的成立,情不自禁说出这句话。

在新中国成立后,五五授衔仪式上有五个人的身影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分别是徐向前、林彪、聂荣臻、叶剑英与陈毅五人,因为他们都曾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或学生。

同时在十大将军之中,陈赓、罗瑞卿、徐光达三人也曾毕业于黄埔军校。

除了他们之外,分别有上将八人,中将九人,少将十一人,是从黄埔军校中走出来的。

虽然黄埔军校的“埔”字读音有待争议,当年蒋介石的错误一直延续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黄埔军校这个名头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不可替代的一所军校,是因为它当年真的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忠贞报国的黄埔精神,值得后人去继承与发扬。

功过是非,沉浮得失,自后人评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将积极的精神传承下去,让革命精神在历史的波涛中得以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