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隔五年,《庆余年2》终于开播,一时间力压时隔四年回归的《歌手》,可谓是风头无限。但高热度同样意味着观众的高期待,更别说观众被吊了这么久的胃口。

如果说《庆余年》第一部是一次男频网文的意外惊喜,观众还带着几分新鲜感和包容度,那么《庆余年2》可谓是还未出场,就已站在风口浪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的新鲜感在这五年内早已被各种原著剧透吞噬干净,爽点铺垫更难、观众的口味又经过五年的沉淀,变得更多样而且更刁。

所以《庆余年2》和观众的关系更像是答卷人和改卷人,任何地方马虎不得也错误不得,稍有不慎就会被彻底的钉在耻辱柱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事与愿违,《庆余年2》开播后还是迎来了一大波吐槽,缓慢且注入的剧情节奏和见缝插针的广告让大多观众忍无可忍,即便到后边几集渐入佳境,最终还是失掉了舆论的先手。

如今豆瓣《庆余年2》已经开分,目前虽然涨到了7.2,在国产剧中算是一个还算两眼的成绩,但在相比于第一部100万人打出的7.9来说,《庆余年2》还是稍显逊色了一些。

何以至此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将《庆余年》的两部放在一块来看就知道:故事的发展低于观众的预期是必然的,毕竟《庆余年》本质上仍旧是一部男频爽文,面对如此多样的观众与复杂的口味,口碑风险终究有一日会酝酿成事实。

在《庆余年》的第一部中,主角范闲的成长之路有着十分明显的扮猪吃虎、逆袭打脸的爽文色彩,再加之架空穿越、插科打诨的搞笑细节,破圈上瘾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一切的爽都建立在范闲的初始成长上,暗处的私生子走向权力的漩涡,这其中有贵人相助、也有恶人阻拦。

种种曲折都被融入到了这一自下而上、跨越阶层的过程中,十分契合的满足了观众的幻想,范闲即是观众,没有任何距离感。

但到了《庆余年》第二部的时候,范闲已然完成了普通人的蜕变,剧中人身份的变化极大削弱了原有的爽点,即便是范闲智斗皇子大臣,也只不过权力之间的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到了第二部,范闲成了权力的拥有者,从观看心里上观众开始仰视这个角色,这也势必会影响到剧情的整体节奏,因为要花更多的时间让观众代入。

所以太多似乎与剧情无关的戏份在《庆余年2》的开场出现,不仅是延续原有的喜剧色彩,而且也为用更多的普通人,给范闲的身份再添几笔色彩,塑造成《庆余年》主旨的一面旗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一季的剧中就能够看出,《庆余年》的核心主旨为在一个架空的封建王朝中,用现代的思想建立人人生儿平等的理想社会。而范闲的成长过程也是往这一方向逐渐靠拢,最终从“棋子”变成了“棋手”。

从边缘化的小人物到人人不敢轻视的新贵,范闲能够征服观众的核心原因,就是在于其身上的人味,例如第一部因滕梓荆而感受到的无力,到第二部的金老头、春闱舞弊中的愤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闲的变化向观众细致的展现出了一个“青天大老爷”蜕变的过程,这对于观众而言,可谓是千年以来刻在骨子里的爽点,足够将范闲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但在这一过程中,除却范闲蜕变所带来的疏离仰视之感外,一个微小的因素从幕后推至到了台上,到了第二部后又无限放大,甚至成了影响口碑的核心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因素便是悲剧,如果说《庆余年》第一部的悲剧在于配角小民的生死存亡,主角范闲爽文男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这些悲情意味,而又将范闲的人设与本剧的主旨立住。

但到了第二部,《庆余年》的悲剧色彩便都聚焦在了范闲本人身上,亦或者说用范闲衬托出叶轻眉当年死的是如何凄凉,继而突出了所处王朝的黑暗,以及周遭人的命运起伏。

之前范闲所有的意气风发,到如今都变成了理想主义的悲凉的底色,就算是在第二部的剧情中,用老金头和其女儿的死,来增添几分爽感,但更多是表现出无法抗衡的时代的悲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此时的范闲已身居高位,其所接手的抱月楼、春闱舞弊等案,都从不同角度来体现一种无力抗争的理想主义者的悲剧,当权者与平民百姓间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正被范闲一人在吃力的链接。

所以《庆余年》第二部插科打诨式的喜剧效果和其本身自带的悲剧内核,显得稍有违和,男频爽文的爽点应该影视化的处理,在主人公最凶险最低谷的时候所带来的情感迸发被极大削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闲成亲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原著中范闲成亲可谓是名场面之一,极尽的风光在影视剧中却被寥寥带过,只为尽可能的快速推进剧情,进入到下一个案件副本之中。

这也是男频网文被改编成影视剧时常被诟病的点,随着观众覆盖面的扩大和男女比例的提升,很多时候男频的爽点甚至会变成大众的雷点,不过好在《庆余年》用一个理想主义的主旨撑住了后期剧情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总得来说,《庆余年2》是成功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对撞冲突被一层层的,从庙堂朝野蔓延到了市民小民身上,每一个角色无论正反都有着自己的骨架血肉,大大小小的命运伏笔都被安插在各处细节之中。

这也算是某种乌托邦的呈现,普通人在一个闷暗的世界里试图建构起平等的秩序,在这一过程中,权谋甚至不再重要,而只是作为呈现热血挥洒在冰冷现实的载具而已。

所以与其说《庆余年》的爽拿捏了观众,但不如说其情感和主旨的呈现,正是观众们在现实中渴望但得不到的,这些足够打动观众,也足够称得上其为一部好的国产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