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湖北省巴东县委原书记陈行甲在一片争议声中辞职,外界将其称之为“裸辞”,他确实什么也没带走。

放眼全国,以辞职结束职业生涯的县委书记,除了陈行甲,似乎也找不到其他人了,高调的个性,加上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让他成了网络世界的官场清流和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连辞职也被他的粉丝们称为功成身退。

那么,陈行甲是不是英雄,又到底算不算功成身退呢?

不是也不算。

他引以为傲的成绩是在巴东工作五年的时间里,把5名县级领导和9名局长送进了监狱,反腐成就确实可圈可点,但县委书记是综合型领导,除了反腐,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带领当地的群众脱贫致富,当时的巴东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何摆脱贫困才是摆在陈行甲面前最紧迫的任务。

实际上,陈辞职的2016年正是脱贫的关键时期,国家给予了巴东极大的政策扶持,如何让中央、省、州的各项政策在当地见成效,考验着他的执政能力。

此时的陈行甲已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反腐上面,但他又没有将反腐进行到底,彼时有明确的文件指示,县级领导班子在脱贫之前要保持稳定,简单理解就是,贫困县县委书记不脱贫,不得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鉴于当时的背景,陈行甲的辞职显得十分不合时宜。

值得一提的是,巴东县在2020年脱贫摘帽,而这已经是陈离开四年之后的事了。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说陈行甲是英雄确实有些牵强,因为纵观所有历史人物,能被称为英雄的,都不可能有半途而废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辞职的做法也不能算是功成身退,毕竟当地还有很多重要的事都没有做完,连反腐都还没有划上句号。

5个县级领导,9个局长,再加上辞职离开,把这样一系列的行为称之为英雄、功成身退,严重不符合现实。

毋庸讳言,从辞职开始,陈行甲就在网络上不断地被人“美化”,你必须对他充满敬意,不能质疑他的出发点,不能怀疑他的人品,尤其不能探讨他为什么要辞职,关于他的一切评价都必须是正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这么做,会怎么样?

无数支持他的人会对你口诛笔伐,要么怀疑你的动机,或者说你根本不懂官场,更有甚者是直接开骂。

被陈行甲时常挂在嘴边的“5个县级领导、9个局长”的故事,成了最好用的挡箭牌,一旦他把这张牌打出来,所有批评他的人都要闭嘴。

难不成还有人对反腐有意见?

是的,确实没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在辞职后开发的公益属性,他创办了两家基金会,他也成了只能被赞扬的英雄,没有人会觉得那是“美化”,认为关于陈行甲的一切赞美都是事实。

但是,陈行甲真的有那么伟大吗?真的非“美化”不可吗?

来看看几个细节。

有记者在陈辞职的第一时间就采访了他,报道内容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十分客观且详细,这是接近真实的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采访中,陈把辞职的原因形容为,“厌烦了戴着面具做人”。

诚然,官场之上确确实实有不得不戴上面具的时候,比如,家里出了突发情况,又遇到紧急加班,为了不影响工作,尤其是作为县委书记这样的领导,工作中肯定是不能带有个人情绪的,必然要戴上面具,要伪装。

职场之中,戴着面具做人做事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大多数是无奈之举,生活中同样如此,成年人谁没戴过面具?

难道辞职以后,就不需要戴面具了吗?

为了开展公益活动,要和各方搞好关系,接受他人的捐赠常常要投桃报李,打个比喻,如果某个富豪愿意捐一笔巨额资金给陈行甲的基金会,前提是要他唱一首自己很不喜欢的歌曲。

陈行甲会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他是真正的公益人,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这点牺牲根本不算什么,他肯定会唱。

开开心心唱自己不喜欢的歌曲,这难道不是戴面具的表现?

如果为了不戴面具而拒绝捐款,那他就不是在做公益,成全自己的一己之私罢了。

其实,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的要戴面具,做领导如此,做公益也如此,戴面具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为了什么而戴面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通人,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在外面受了气戴了面具,不会有人觉得他虚伪,反而值得尊敬。

县委书记为了反腐,为了群众的美好生活,不得已有时候戴了面具,也令人敬佩。

归根结底,连戴面具都受不了,又怎么能当好领导呢?

再来看看,下级、上级、同事们对陈行甲的印象到底如何。

报道的记者采访了一名乡镇干部,他说,“你每天看到县委书记朋友圈指示你落实这工作那工作,那代表他的眼睛整天盯着你。认为书记开明的会点赞,觉得烦的,可能就去送举报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朋友圈来指示工作,连乡镇干部都感觉到时刻被县委书记盯着,可见当地的工作氛围有多么的压抑,已经有基层干部受不了这种工作方式不惜去向上级举报。

2015年底,一领导曾单独当面提醒陈行甲,“你以为你陈行甲很聪明吗,你觉得我没你聪明吗?你以为就你陈行甲读书多吗?你以为你那点心思我看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让领导单独当面提醒,足以说明他们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激化,该领导对陈行甲高调的风格非常不理解。

陈称领导那样说,是因为对方觉得他在捞取政治资本,为了自己的前程,但该领导的话显然另有深意,其对陈的我行我素的作风也有很大意见。

同事之间就更不用说了,“5名县级领导,9名局长”的故事已经被他强调了无数遍,他和同事们的关系不可能融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抛开反腐成绩不谈,工作中的陈行甲书记,把下级当成牛马,通过社交软件24小时鞭策监督,与领导直接对立,与同事更是势同水火,这样的陈书记,实在很难让人称赞。

值得一提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疯狂发展的2015年,网红这个词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陈在一档节目中曾坦言,“好官员他应该是个网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暂且不谈这种价值观的对错,近年来,许多网红领导纷纷落马,好的官员是否要是个网红,是否要频繁出现在镜头前,这个话题见仁见智。

有太多低调的官员,把地方治理的很好,但在网络上依旧默默无闻,领导方式不一样而已,不一定非要当网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价一个官员的好坏,应该看他的执政能力和成绩,而不是看他在网络上有多少粉丝。

如果仅把陈行甲当成县委书记来评价,哪么他“5名县级领导,9名局长”的成绩并不算突出。

反腐让他自带光环,辞职又产生了很多附加分,一个虽千万人吾往矣,绝不同流合污的英雄形象,就在网红的基础上被塑造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反腐并不是县委书记唯一的工作,如果陈行甲确实有这方面的抱负,要么发挥好纪委的作用,要么就自己去当纪委书记,无论如何,也用不着辞职。

家人们还指着他的工资,做公益也是要成本的,如果辞职后找不到养家糊口的工作怎么办?

这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行甲之所以敢于和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体制一刀两断,其实就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公职人员辞职下海一样,以前的领导辞职是为了从商,陈行甲辞职是为了当网红

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赚钱,而且都认为自己肯定能赚到钱,后者还可能是名利双收。

所谓的职场斗争等等,不过是为了下海造势,反复提起的“5名县级领导,9个局长”也不过是炒热度、蹭流量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又还有什么呢?

总而言之,事实是,公职人员辞职后名正言顺当了网红,,这样的陈行甲真不值得去“美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