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随经济下行,形形色色的读书无用论又开始冒出来了,与之前不同的是,先前大多数时候大家只是嘴上讲讲,私下里还在拼命努力,而这次似乎好多人信了,甚至包括大量通过教育在城市站稳脚跟的中产。

比如,最近刷屏社媒的一句话,「所谓命运,父母和自身基因就是命,时代和经济周期就是运」,再比如抖音上疯狂玩梗的句型,「高中玩三年,苦三十年;高中苦三年,苦三十三年」。

只能说,这类毒鸡汤实在害人不浅。事实上,学历与收入和社会地位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早已被无数经济学家反复验证过了,不管经济是在繁荣还是衰退期,都能毫无疑问的成立。

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认同上面的结论,大家的疑虑其实是,现在的就业环境越来越差,导致对教育的投资回报越来越低,这种情况下,是否还应该继续卷学历、或者该卷到何种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认识,那就是教育从来都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并不存在什么走低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幻觉,是因为大多数人把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好处也算给教育了。

人性就是这样,做出成绩了,全因为自己厉害,一旦遇挫,就会绞尽脑汁归因于外部因素。

其次,学历应该卷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有标准答案的。大量的研究表明,从高中到硕士,收入会稳定且大踏步地增加,但到了博士,就不一定了,有时甚至还会下降。

因此,学历该卷还得卷,脑袋好的话最好读个硕士。这一点可以参考隔壁的韩国,仅每年花在补习班上的费用就高达近30万韩元,占到该国GDP的超1%,《请回答》中的金正峰甚至考了7次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有一个著名的纪录片《人生七年》,摄制组挑选了不同阶层的小孩子,然后每隔七年对其进行一次观察,结果不出所料,长大后绝大多数人仍待在父母所在的阶层,还有几个人滑落了。

只有一个农场的小男孩,通过读书实现了阶层跨越,最终成为了一名教授。

其中,影片中展示的精英阶层保持自身地位的方式,也让人印象深刻。大部分人仍然是通过教育(剑桥三一学院)最终迈入政商两届,一个学历平平的通过关系进入BBC,还有一个不爱读书的女生通过联姻。

可见,教育不光是中产上升的通道,更是上层守业的重要手段。基于此,甚至有理由怀疑,读书无用论就是他们散播出来的,为的是不让底层和中产过分挤占教育资源。

书中真有黄金屋和颜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