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聊聊瑜伽界的奢华品牌Lululemon,现在它可有点儿头疼了。以前还能怪罪满大街的“高仿”抢风头,但现在你瞧瞧天猫上的健身裤热销榜,前三名都被斐乐、VFU、GIGT和迪卡侬这些牌子占领了。

特别是在这一战场中,两大国产品牌VFU和GIGT异军突起,它们以高度相似的设计理念和更为亲民的价格策略,迅速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VFU和GIGT几乎就像是专为大众市场定制的Lululemon平民版双这下好了,瑜伽界的爱马仕Lululemon竟然没挤进前排,连好评榜都缺席,粉丝们都在问:“这裤子和一百块的有啥区别?

到底值不值得掏腰包?”更糟糕的是,Lululemon想拉拢中产男性的计划也不太顺利,这些精明的男士挑剔着呢,说它的科技感不够,设计不够酷,还嫌它太女性化,不愿意为那点儿品牌溢价掏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这些平价替代品的兴起,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产品,企图搭上这股潮流的顺风车。尽管这些仿冒品数量众多,但在以往,它们对Lululemon等高端品牌的直接威胁并不显著。原因在于,这些仿冒品在不过,随着国内品牌的崛起,事情开始变了。像“暴走的萝莉”、“MAIA ACTIVE”这些牌子,不仅性价比高,设计还特别贴近亚洲人身形,价格只有Lululemon的几分之一,而且还挺有面子。小红书上,“Lululemon平替”都成热门话题了,笔记多得数不清。现在的消费者啊,不觉得买平替丢脸,反而觉得这是聪明消费。

Lululemon的护城墙为啥那么容易就被攻破了呢?

主要还是因为它的设计和技术容易被模仿,尤其是那些高端面料,很多都是亚洲供应商提供的,不止一家独有。

你看,“暴走的萝莉”用的面料技术,和Lululemon是一样的;“MAIA ACTIVE”用的材料,和Lululemon也是如出一辙。

再加上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智,喜欢性价比高的东西,不管是9.9元的咖啡还是打折的大牌,都受欢迎。这样一来,Lululemon不仅要在国内应对平替冲击,国外市场也被同类品牌紧追不舍,比如CRZ Yoga在TikTok上卖得飞起。

所以,问题来了,国内品牌是怎么吸引中产女性的?它们靠的是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既有品质又有特色的产品,价格还亲民,自然而然就赢得了市场的心。这股风潮,Lululemon得好好应对了。

其实,Lululemon之所以火,不仅仅因为那条神奇的瑜伽裤,它背后的品牌魔力才是真正的金钟罩,这是国内品牌很难学来的。但现在,国产品牌开始深挖Lululemon成功的秘诀,那就是用心讲品牌故事,赢得女性的心。比如MAIA ACTIVE,它传递出“每个尺码都有自己的美”,用微胖模特展示衣服,让人感觉这品牌真的很懂女性美,而且还通过广告展现不同女性的自信生活,让人一看就觉得亲近。

还有“暴走的萝莉”,用创始人的真实故事告诉人们,女性的力量不在于瘦小,这吸引了很多追求独立的女性粉丝。

国产品牌不仅仅打价格战,也开始在品牌故事和理念上下功夫,让消费者觉得掏钱买的是个有灵魂的品牌。像MAIA ACTIVE被安踏收购,这可是双赢,安踏借此加强了女性市场的布局,而MAIA ACTIVE得到了更多资源去扩展市场和社区建设,离跟Lululemon并肩作战不远了。

运动品牌界的老将新秀,李宁、耐克、特步、蕉下、迪卡侬、Keep,一个个都瞄准了女性运动市场,竞争那是相当激烈。国货品牌也在崛起,比如波司登、完美日记、花西子,它们在设计、品牌建设等方面步步紧逼Lululemon,差距越来越小,Lululemon的王座有点晃了。

说到Lululemon想拓展的男性市场和下沉市场,这条路走得不容易。

以前Lululemon靠的是高价带来的炫耀感,现在降价促销,跟平价品牌正面刚,这和它以前的高端路线不太相符。

而且,男性消费者对Lululemon的兴趣不那么高涨,他们更喜欢那种专业户外品牌,觉得Lululemon有点太女性化了,就连新出的鞋子都被吐槽不够专业和有特色。

这样一来,Lululemon想要往上走,成为全能型运动品牌,路还很长;往下走,又拼不过那些性价比高的平替。它现在就像是被夹在中间,挺尴尬的。如果搞不好全品类,反而可能模糊了它在瑜伽领域的专业形象,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Lululemon要想继续闪耀,恐怕得好好想想怎么在保持高端形象的同时,又能在新领域里站稳脚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