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施国家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省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为抓手,全面推动我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积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妇女儿童工作格局,全面加强制度保障、部门协同、立项攻坚,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儿童公园群落,率先实现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出台全国首部《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社会救助、困境儿童保障标准等30多项民生指标居全国前列,困境儿童分类帮扶等15项“广州样本”“广州经验”在全国推广。广州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标100%达标,达标率居全省首位,是全省唯一“双百达标”(妇女规划和儿童规划均百分百达标)的城市。

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市女性期望寿命超85岁,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妇幼健康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针对规划重难点目标实施“提标工程”,广州超大城市降“两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广州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2.80/10万、户籍婴儿死亡率1.63‰,远低于国家(12/10万、3‰)和省(8/10万、3‰)纲要规划要求。关爱女性身心健康,为14周岁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11万多剂次,共为100多万名妇女提供了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筛查。深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免费婚检率和孕检率分别达到84.61%和90.80%。全力推进0—3岁婴幼儿托育照护服务,出台《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获评全国第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广东省示范性托育机构”数量居全省首位。妇女儿童健康领域各核心指标均提前达到2030年规划目标。

妇女儿童教育水平进一步夯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前教育“5085”成果得到全面巩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超过58%和89%。全市11个区已全部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标准化学校覆盖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48%,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7%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77%,率先实现特殊学生15年免费教育。大力推进“双减”工作,持续提升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健全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保障机制,推进了《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立法,全市中小学校100%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广州教育的教学质量、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

妇女参与经济社会进一步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断增强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广州女代表占广州代表比例达60%,比上届提高26.67个百分点;村委会主任女性比例达到11.27%,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达到31.16%;居民委员会女性成员比例和居委会主任女性比例分别达到62.47%和52.95%,均实现历史性突破。积极推进妇女就业创业,女性就业人员占全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比例达到43.09%,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47.14%,建成女职工创新工作室105家,2023年资助女性个人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4.34万人。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广州巾帼头雁村近百个。实施“南粤家政”羊城行动,优化升级家政服务综合平台,累计入驻家政企业602家,从业人员30万人,服务订单78万个。妇女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妇女儿童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建成公共场所母婴室1500多间,数量居全省第一。建成13个儿童公园,建设面积达到180万㎡,建设规模国内首屈一指。广州市新儿童活动中心建成使用,成为国内领先的儿童素质教育活动阵地,广州市儿童活动阵地在全国一线城市中位居前列。率先制定《广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广州市儿童友好街道(镇)建设指引》,成为第一批国家儿童友好建设城市。2个区被评为省儿童友好示范区,15个街镇被评为省儿童友好示范街镇,22个场馆(所)被评为省儿童友好示范基地,创作了广州市儿童友好城市LOGO和主题曲。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100%,94%以上行政村可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妇女儿童民生福利进一步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立健全老年妇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长者大配餐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民生项目;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 80%,颐康中心(站)2839 个,覆盖所有村居。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动态管理机制强化兜底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 2976 元/人/月,补贴标准居全省首位。在全省率先开通困境儿童24小时救助保护服务热线和实现市区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实施“广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全市建成 176 个“双百工程”镇(街)社工站、2807 个村(居)社工点,实现全市镇(街)社工站(点)100%覆盖、全市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 100%覆盖。

家庭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传“广州好家风”和十大广州好家风类型,命名首批广州市家风家教实践基地,引领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积极推动家庭教育地方立法,建成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动成立广州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库,开设“广州家庭教育”线上平台,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被授予“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研究和实践基地”称号。实施“南粤家政”羊城行动,制定8项家政类职业工种团体标准,《家庭服务类职业技能认定管理规范》《家政服务员(家务服务员)职业技能认定规范》被纳入“湾区标准”,落地广州“商业+公益”综合保险,累计发放8.9万张“安心服务证”。大力弘扬文明健康、低碳简约的现代婚俗新风,建设广州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

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进一步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源头参与制定出台《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广州市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广州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若干意见》《广州市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涉妇女儿童的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妇儿权益保障的地方特色法规体系。建立公安—妇联—司法—民政“四位一体”的全省第一个反家暴联动机制,形成三级同心圆反家暴联动模式。在全国率先成立少年家事审判庭,首创“广州万事兴”家事调解品牌和“羊城金不换”少年司法品牌,成立全省首个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与研究基地,多方联动建立起保障妇儿权益的庞大网络。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广州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更高要求。今后,广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紧紧围绕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弘扬奋斗精神、带着真心真情,付出更大努力,加快推动我市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