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多年时间里,卖地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随着房地产下行,土地自然也越来越难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实际上是非常委婉的说法,除了极少数大城市的土地还能卖出去,大多数城市都是左手倒右手,拿地的基本是国企和地方城投。

土地卖出不去,带来的结果也非常显而易见,地方财政高度紧张,部分地方的基建已经全面叫停,不少地方的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工资打折,绩效统统停发,还有的连公交补贴都发不出去,导致公交停运。

没有钱,那么自然要想办法开源,找到新的财政来源,结果就是最近一段时间里水电气费这些基本民生服务全面涨价,还有的地方开始加大罚没力度,又或者出售未来几十年的资产运营权换取流动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开源手段只能短时间应急,想要借此摆脱地方的财政困境,那么肯定不够格。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许多地方的城投公司现在已经发掘出了一条全新的财路,要是运营的好,浙江成为未来几十年可持续的收入来源,甚至利润还高过房地产,这就是开发墓地。

听起来这确实有点离谱,但现实就是开发墓地已经成了许多地方城投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这里面还真能赚到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多数国人都已经有了房子,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房地产的发展空间相当有限,但墓地就不同了,从2022年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这意味着当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随着老龄化的加深,未来人口负增长的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未来墓地需求也会逐渐上升。

另外一边,尽管国家已经大力推行火葬很多年了,但实际火化率依旧只有50%左右,在基层推行火葬依旧是许多地区的重要任务,这意味着未来的发掘潜力很大。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全国范围内关于公墓的需求都会逐年上升,但目前各大城市的公墓供给量却远远不足,特别是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大城市来说,公墓价格更是在近几年来飞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公墓价格均价已经高达6.5万/平米,而在2010年北京公墓的均价不过2万/平米,这涨幅完全不比房地产小。

这还是公墓的价格,回到现实,大多数人购买墓地的价格都远不止如此,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上海松鹤园的墓地价格已经高达76万/平米,已经足够在多数城市里买一套房了。

更重要的是,公墓的开发建设成本接近于无,而且大多数墓地都位于郊区,拿地成本也非常低,比如上海高端墓地福寿园的拿地成本不过只有190元/平米。

对比开发房地产,开发墓地的风险、资金需求都不是一个量级的,最重要的是需求大,完全不愁卖,同时民营企业还进不来这一行,只有城投公司可以干,怎么看都是一本万利的行当。

同时还有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公墓的使用年限只有20年,过期了想要使用还得继续缴费,这意味着城投公司在20年以后还能再收一笔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土地财政逐渐没落以后,许多地方已经将主意打到了殡葬行业,许多城投公司都认为这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