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新宠——《父亲》雕塑,以其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件作品由罗中立大师以他1980年创作的同名油画为蓝本,经过11年的精心打磨,以玻璃钢、树脂等材料,结合丙烯着色,塑造出高达7米、宽5米的巨型雕塑。它不仅再现了油画中那位饱经沧桑的农民形象,更以其精细入微的细节刻画,将人物的生命力和情感深度推向了新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雕塑中,黝黑的脸庞布满了岁月的痕迹,黄铜色的皮肤上,每一道皱纹、每一根毛发、每一滴汗水都栩栩如生。手指上缠着的创口贴,端着的破旧茶碗,无不透露出这位农民朴实无华的生活状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在观赏时不禁心灵颤动,仿佛能感受到雕塑中人物的呼吸和心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的毕业季,各大艺术院校都会展示出他们最引以为傲的作品,而今年,四川美术学院凭借这座《父亲》雕塑,实现了一次完美的逆袭。它不仅是对罗中立大师原作的致敬,更是对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底层劳动人民的赞歌。这些人物,虽然很少有机会被写入历史或艺术,但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却通过这座雕塑,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座雕塑的制作过程可能超过了10年,有网友在2017年就捕捉到了它制作中的轮廓。如今,它以两层楼高的宏伟身姿,屹立在美术馆中,成为了川美的镇馆之宝。面对这样一件作品,许多人在观赏后感动落泪,想起了自己已故的亲人,感受到了那些为了生活而不懈努力的人们的艰辛与伟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雕塑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情感的传递者。它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忽略的平凡生活,唤起了我们对亲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这座雕塑,无疑将成为四川美术学院乃至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激励着后来者继续探索和表达人类最真挚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END -

本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和分享

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