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克诚自述》中,生动回忆了抗战时期的毛主席和朱总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总司令和毛主席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终于胜利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在这里竟然看到陕北红军张贴的标语和苏维埃的布告,让大家分外欣喜。原来,原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程子华等率领下于1935年9月抵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甘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

正当红十五军团在蒋介石发动的对陕甘苏区第三次“围剿”中两战告捷时,陕甘苏区肃反扩大化,竟然把刘志丹和高岗等一批干部扣押起来,导致陕甘革命根据地陷入混乱。11月初,抵达陕北的中央把陕甘支队和红十五军团合编,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红一、红十五两个军团。并迅速纠正陕甘根据地肃反扩大化错误,释放了刘、高等一批被关押的高级干部。

直罗镇战役后,党中央决定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中央于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以及“以发展求巩固”的军事战略方针。中央先后于1936年2月组织了东征、于1936年5月组织了西征。在此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侵华步骤,为联合抗日,中共中央把反蒋抗日政策改为逼蒋抗日。

但蒋介石仍然不顾国家、民族面临的危机,一意孤行实行独裁内战政策,不肯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亲自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围剿红军,这就引发了张杨二人制造的西安事变。在中共和张杨的共同努力下,以及全国人民和世界舆论压力的作用下,蒋介石不得不才初步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

重获自由的蒋介石借口联合抗日,要红军接受统一整编,限定红军只能编为3个师,并接受国民党政府统一指挥。这就无异于要取消中共的军事领导权,自然遭到中共拒绝。直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大举入侵,全国抗战已成大局。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蒋介石才不得不作出让步,答应合作抗日,承认中共合法地位和陕甘宁边区政府。

8月,陕甘宁边区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第十八集团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八路军参谋长是叶剑英,副参谋长是左权;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主任是邓小平。下辖3个主力师:第115师,林彪、聂荣臻为正副师长;第120师,贺龙、萧克为正副师长;第129师,刘伯承、徐向前为正副师长。

红军刚开始改编为八路军时,很多指战员想不通,到处都有人发牢骚、讲怪话、闹情绪,尤其不愿意穿国民党军队的服装。经过耐心的说服工作之后,不少人一边穿衣服、一边流泪。蒋介石表面上改编了红军,实际上仍然心怀叵测想要借日寇之手消灭八路军,他万万没想到,八路军会在对日作战中越战越强,发展壮大极快。

因此,当蒋介石要八路军立即开赴抗日前线时,大家正中下怀,8月下旬八路军正式改编完毕,立即挺进华北抗日前线。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就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对日作战的首次大捷,巨大的意义在于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声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期间的毛主席

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战斗结束后撤到五台山一带休整,这时,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派黄克诚去115师检查部队政治工作,黄克诚用半个月时间深入部队调研,发现部队虽然改编不久,作风却变了很多,副官吃得开,军阀习气开始滋长蔓延。黄克诚认为,主要就是在部队中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才会导致这个结果,任弼时要黄克诚向中央呈送报告。

很快,毛主席批准了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的名义上报的报告,在全军开展反军阀主义的斗争,下令恢复了我军原有的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因此,中央任命聂荣臻为115师政治委员,关向应为120师政治委员,张浩为129师政治委员(后由邓小平接任)。各部队所属政训处全部改为政治部,使部队政治工作得到加强。

紧接着,黄克诚被调往115师344旅担任政治委员,同旅长徐海东搭档转战晋冀豫近2年。八路军一开往抗日前线,毛主席就及时提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他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明确指出,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侧翼,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

9月25日,毛主席又致电北方局,明确指出,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后来的抗战实践有力地证明,毛主席的这一战略方针是非常英明的,包括身在115师344旅担任政治委员的黄克诚都深有体会。到10月,八路军115师创建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北岳抗日根据地。这时,日军兵分两路进犯太原,卫立煌指挥8万国民党军组织忻口会战保卫太原。

八路军为配合保卫太原,在敌后开展了阻击、伏击和袭击作战,有力牵制消耗了日军。尤其是10月19日八路军129师769团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炸毁敌机24架,更是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但架不住国民党军望风而逃,主动放弃娘子关和忻口,日军就此长驱直入,太原陷落,紧接着,整个华北基本落入日军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