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9月9日,北京传来一个令人悲痛的噩耗——伟大的毛主席去世了!

此消息一经传出,举国上下哀恸不已。

此时,一位远在上海,年近古稀的老人,听到收音机传来的消息后,哀痛难忍。

她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胸口,而后不断捶击,双眼渐渐闭合,竟昏了过去。

这位老人就是毛主席前妻贺子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子珍

八年后,贺子珍因病而逝。

贺子珍去世后,李敏整理她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箱子里珍藏许久的一件旧毛毯。

之前在主席去世以后人们也在主席的遗物里也找到了一件充满补丁的旧衣服。

这两件物品虽都已陈旧不已,但里面埋葬着一个只有两人彼此知晓的秘密,在贺子珍去世20年后,外孙女孔冬梅首次向人们揭示了。

主席的另一面

在我们的心中,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人民领袖。

他能在枪林弹雨中游刃有余,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给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带来新的希望,将和平幸福的种子洒到神州大陆上。

他面对革命,铁腕手段,认真严肃;面对人民,殚精竭虑,无私奉献。

即使到了晚年,主席被病痛折磨得无法走路,无法说话,他还是在为人民和祖国操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面对这样一位伟人,大家也许会下意识地认为他平时是个不苟言笑,严肃且严厉的人。

其实,主席坚不可摧的外壳下也有铁汉柔情的另一面。

2005年,在主席的外孙女孔东梅《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一书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主席,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家的丈夫、父亲。

会和妻子谈柴米油盐,会和子女风趣幽默地讲故事。

也是在这本书中,孔冬梅以两件旧物,主席的旧衣服,贺子珍的旧毛毯,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只埋藏于他们二人心中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冬梅

知晓二人那十年革命岁月,是二人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

“嘭”

有人落水了,水面激烈荡起的波纹,足见落水者强烈的求生欲。

彼时正是白天,水面上有许多行驶的船只,就连贺子珍坐的这条船上的船夫也是一个纵横水面几十年的老手,她相信落水者很快就会被救上来。

然而,眼看落水者的挣扎越来越无力,周围的船只就像没看见一样,依然自顾自暇,就连老船夫也躲开了她询问的眼神。

无奈之下,贺子珍只好自己下水救人,但是救人心切的她完全忘记了自己就是一只旱鸭子。

幸好被及时赶来的哥哥贺敏学发现,她才保住一命,但是那名落水者却永远葬身水底了,自始至终无人为他“伸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那逐渐恢复平静的水面,彼时16岁的贺子珍一遍又一遍地问哥哥,为什么周围那么多的船家,没有人救他。

对此,哥哥的回答,这就是封建的中国,是水鬼寻找替身的传说,让船家害怕他们惊扰了水鬼的行动后,会受到惩罚。

这个社会就是“自私的”,害怕沾惹事端,船家想救人,但是他们赌不起,也不敢赌,家人还等着他回去。

听见这一番回答,贺子珍再次想起了前段时间,自己强行和同学们在永新参加孙中山先生的追悼会时,校长说她们这是在搞“动乱”是违背社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此时想着这何其的可笑,一条人命因为一个封建思想,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水鬼”夺走。

一个启迪中国自救的革命家,却被某些思想愚昧的人,判为社会的“动乱者”。

这是不公平的,中国需要人破解封建,铲除千千万万个“水鬼”,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之路也需要有人去继承,这样耳边的炮火声才会消失。

1926年,在扭曲的社会下,随着那风雨欲来的大革命运动,贺子珍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

彼此的坚守

参加革命以后,贺子珍的腰间时常挎着两把枪支,打地主、退土匪,保护永新人民的安危,“水鬼”之事,再也没有在她面前发生。

可正当她以为,孙中山口中真正的民主时代就要来临的时候,变故突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蒋介石撕下伪善面目,公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量追杀爱国人士共产党员。

仅永新城内就鲜血遍地,无数党外党内人士被捕人狱。

看着这惨烈的一幕,她并没有被敌人的枪声吓到,而是沉着冷静的与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一起领导了永新暴动。

冲进被敌人占领的永新城,打开监狱解救出被困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双手还是难敌四拳,永新暴动可谓是耗尽了贺子珍等人的能量,反应过来的敌人迅速以雷霆之势向他们反扑。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没过多久他们顺利上了井冈山,在袁文才王佐的山寨躲避国民党追捕。

在贺子珍上井冈山之时,此时正有一支风尘仆仆的队伍也向着井冈山赶来。

领头之人就是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对我党的大力屠杀中,毛主席的命最得蒋介石看重,不过主席根本无所谓惧。

为了反制蒋介石的屠杀政策,主席在1927年9月9日,率部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发动了秋收起义。

虽然起义是以失败告终,但在失败中主席看见了我党未来的道路。

应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遂他决定转变革命方向,从农村开始,并将大部队的第一站放在了井冈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始的时候,虽然袁文才是党员,但是他是在1926年受城内农民运动影响加入的,从来没和我党领导人员有过接触。

加上袁文才此前是绿林好汉出身,对地盘之争一向很敏感,有蒋介石违背孙中山革命道路的前车之鉴发生,他们也不知道我党具体是什么情况。

他害怕对方心怀不轨,内心里是不欢迎主席等人上井冈山的,但又害怕自己不答应对方强行攻山。

直到几次交谈以后,他发现我党与国民党存在本质的不同,我党部队也一直严守纪律以后这才同意主席等人上井冈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袁文才一样,贺子珍虽然也是党员,但对于我党的高级领导也是了解不深。

不过不同的是,在此之前她就读过主席写的文章,被文章里的革命思想深深吸引。

此番见到真人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发觉对方的为人处事完全是与他所构思的革命道路一致,这才更加确定当初自己选择的革命道路没错。

风雨中的情愫

1927年,来到井冈山以后,主席第一时间向妻子杨开慧报了平安,二人之间也通过几次书信,杨开慧还在书信中关心他在战争中受到的脚伤好了没有。

但是就在1928年的时候,毛主席却再也收不到杨开慧的信息了,一时间他以为杨开慧牺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好这时,贺子珍因为工作能力出色,加上袁文才的推荐,她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秘书。

她平时负责整理办公室的文件和照顾毛主席的生活。

此外,她也要跟着毛主席外出考察当地农民情况。

毛主席不懂当地方言,贺子珍就充当翻译官,两人相互配合,工作完成得很顺利。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1928年5月二人结婚。

婚后两人相互扶持,既是夫妻,又是战友,共同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好景不长,从1930年10月开始,蒋介石四次集结数十万大军,围剿中央红军,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直到1933年9月,他对我党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战争,恰逢此时我党因军事路线起了冲突,让蒋介石钻到了空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10月,面对国民党的追击,我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贺子珍也成为了长征32名女红军之一。

彼时,贺子珍已经怀孕了,但是为了革命的成功,她咬牙坚持了下去,在整个长征过程中,她从来没有喊过一句累,一句苦,面对敌人她总是拿着双枪冲在最前方。

即使1935年她因为救战友被敌人的炮弹炸倒,她依旧没有留下一滴泪水,醒来的第一刻就是问战友如何,问行走在他们前方的主席等人有没有遭到敌人的伏击。

而她的身体里却因为这一次受伤,永远留下了十几块弹片,使她今后的身体状况,急速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子珍担心主席,主席的内心也十分牵挂着她。

毛主席知道贺子珍受伤后,十分担心,但他有要紧事脱不开身,便派了警卫员去探望她。

贺子珍脸色苍白,面对毛主席的关心,她强撑着身体让警卫员转告毛主席不必担心,长征要紧。

她舍生忘死,为革命鞠躬精粹的大无畏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子珍身体好转后,就立马投入革命事业中,与毛主席并肩作战。这份患难与共的感情,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

然而,彼时的二人如何也想不到,经历战火硝烟的爱情,终究会为心中的理想让路。

旧衣掩藏下的秘密

1935年5月,在险过大渡河,摆脱蒋介石对我军的南追北堵以后,9月,中央红军来到延安。

延安只是一个暂时的居住处,蒋介石的枪声永没有停止,为了彻底找到遏制蒋介石的办法,一到延安主席就投身于工作。

他每天忙于工作,处理各种大小事务,跟贺子珍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见主席每天忙于革命,贺子珍的内心高兴之余也有失落,她也想为革命献力,这是她16岁就坚定下来的信念。

但是由于长征中的那次受伤,她的身体受了很大的损伤,加上贺子珍又怀孕了,即使是十分轻松的工作,她也无法长时间坚持。

为了她的身体着想,主席劝她在家里多休息以后,暂时不要工作,或许是怀孕期情绪波动大。

也或许是主席长时间忙于工作,空荡荡的窑洞只剩下她一人,贺子珍开始“厌弃”这种生活,与主席之间的争吵也越来越多。

积累的矛盾到了极端就会爆炸,贺子珍再也无法忍耐,思来想去决定去苏联治病、学习,等来日再次投身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10月,她独自踏上了前往苏联的飞机。

此时的毛主席还不知道,贺子珍竟会如此刚烈,说走就走。

直到一块由贺子珍亲笔写着“从此诀别”的手绢,历经千里奔波,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来到了延安,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婚姻也到此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子珍到苏联后,经历了很多变故,身体和精神遭到了双重打击。

她先后经历丧子之痛,被抓进精神病院的折磨,每当精神到达奔溃点的时候,她就会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张旧毛毯,静静地看着。

这条旧毛毯是她新婚时,主席送给她的,也是她来到苏联特意带上的。

看着它好像就看到了曾经十年与主席风雨与共的日子,再大的磨难也能咬牙坚持下去。

贺子珍却不知,因为那张诀别手绢,主席以为她意已诀,已经开启了新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十年夫妻情分岂是一张手绢可以断绝的。

因此,贺子珍走后,主席也会睹物思人,他经常拿着贺子珍临走之前特意送他去参加洛川会议的那件军衣,反复观看。

即使后面军衣被磨损的无法在穿了,他也小心翼翼的将他珍藏在箱子里,对着身边的工作人员感慨道:

“它陪我走了很长的路呢!”

其实对于二人来说,他们也会为曾经的“冲动”后悔,但是为了革命,夫妻二人最终走向了陌路。

况且对于二人来说,那十年间一起经历的革命生活,是永远也无法忘怀的。

他们既是相濡以沫的夫妇,又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这件衣物,凝结着他们对彼此的深厚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拥有钢铁般意志的女子陪他度过了最艰难的革命岁月,毛主席怎么能不挂念呢?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主席还特意约见了贺子珍,此时相隔22年的两人,提起那段岁月也会开怀大笑,却不想这是二人间的最后一次见面。

1979年,已经70岁的贺子珍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她看着画像上的沉默了很久很久,留下一幅战友贺子珍携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上的挽联就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老去的旧衣、旧毛毯或许会有消失的那一天,但是这些旧衣物下掩藏的二人深厚的战友情却永远令人动容。

我们也会知道主席也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为了革命他们二人都做出了迫不得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