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为拿下济南,48年毛主席以《失空斩》相喻,此战若败,先斩主帅许世友,再棒打副将王建安,并官降三级。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期,为了给最终的决战做准备,毛主席下令:攻济打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此时,华东野战军连续作战,急需休整,为了万无一失,毛主席钦点许世友和王建安这对“虎将”联手指挥,只是这两人之间的过节着实棘手。

对此,毛主席只对王建安说了一句:打不下济南,先斩许世友,再打你40军棍,再官降三级。

攻济打援,“两虎”再续前缘

1948年8月,毛主席将正在华北作战的,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召回西柏坡,交给他一个只能赢不能输的任务:解放济南。

作为抗战以来,我军最先进入山东的军事干部之一,王建安早就对迟迟未被解放的济南,抱有一展革命之心,只是这里敌方守军超10万,可以说是块难啃的骨头!

如今党中央终于下令,这自然合了他的心意,对此,他欣然领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在领命之后,他心里还有点顾虑,因为此次的搭档让他着实有点头疼。

原来,毛主席为了确保此次行动万无一失,让他和许世友搭档,他做副将,许世友做主将。

两人虽是老搭档,但十几年前,两人有个解不开的恩怨,王建安有点担心许世友会闹情绪,影响大局。

对于两人之间的恩怨,毛主席心里清楚,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打开陈因,直言让他们握手言和。

他清楚,许世友和王建安都是将才,只要是涉及大局,他们自己心里都有数,不会把战争当儿戏。

而且,对于当年的事儿,旁人怎么说都没用,解铃还须系铃人,需要这两人自己沟通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况且这次“攻济打援”战略,之所以将这两人再度凑到一块,一方面是想要给他们创造和解机会,最重要的,还是军事为主。

在毛主席看来,王建安在鲁中、鲁南得人心,许世友在胶东有威望,这两人是‘山东两虎’。

对这两人来说,攻下济南缺一不可,只有两人联手,才能让战士们心甘情愿地跟着他们冲锋陷阵,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当时,许世友正在艾山汤养腿伤,毛主席原本想让他好好养好伤再出山,只是主将的人选挑了又挑,还是觉得许世友最合适。

于是毛主席再三对王建安嘱咐:这是一场大城市攻坚战,只能赢,不能输。

王建安闻言,心中一震:

“请主席放心,我一定协助许世友同志打好这一仗!”

主席了解他们,知道济南交给他们必定万无一失,不过想起两军将帅之前的恩怨,也没有什么大的仇怨,也是到破冰的时候了。

于是在会话的最后,主席以《失空斩》为喻笑言:

“好!我们像演一出《失空斩》———你是副将王平。失了街亭,打不下济南,先斩许世友,也要打你40军棍,然后官降三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王建安自然知晓主席的用心,不仅希望他们拿下济南,也希望自己和许世友的恩怨了解。

于是他再次保障拿下济南后,按照主席的指示,找周总理夜谈具体如何攻打济南的战事部署以后。

第二天天一亮,他就并马不停蹄赶赴山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另一边,毛主席安排中央军委直接调将,通知正在艾山汤养腿伤的许世友即刻赶赴济南前线,解放济南。

接到军令时,已是傍晚,但是许世友丝毫没有犹豫,反而很是兴奋,顾不上自己的伤还未痊愈,直接招呼妻子田普收拾东西,准备奔赴济南。

结果,两人换洗衣服都还没收拾好,军部的车已经在门口等着了,许世友啥也不顾了,拉着妻子急急忙忙上了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子一夜未停,从艾山汤直达泰安兵团司令部,就位后他基本了解了“攻济打援”的战略部署,随后向毛主席发去电报,对于目前的部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接到许世友的电报后,毛主席很是高兴,当晚回复:你已到前方,甚慰。

随后他认可了许世友的部署安排,并表示这场战役要争取1个月打完,但也要做好打两三个月的准备。

这封电报,让许世友心潮澎湃,他明白,这是毛主席对自己的认可和信任,也是自己为党效力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部下告诉他,王建安被毛主席任命为此次战役的副司令员,协助他拿下济南。

听闻这个消息,许世友沉吟了一会儿,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和对济南的势在必得。

将相和,功倍成

许世友虽性格火爆,喜欢抡着大刀上最前线拼杀,是别人眼中的“粗人”,但在他粗犷豪爽的外表之下,藏着细腻精明的内核。

透过毛主席的安排部署、调兵遣将,许世友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建安本就是个“军政双全”的人物,被称为“军中儒将”,不过他对山东兵团情况的了解,不如许世友熟悉。

而许世友擅长打险仗,而且有勇有谋,可以说是“虎胆英雄”,有了王建安从旁参谋,打赢的几率会翻倍。

两人联手解放济南,那是最好的组合,也是目前来看,最保险的安排。

许世友知道,这纸调令,是毛主席对自己莫大的信任,一定不能搞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边许世友已经决定放下当年恩怨,而另一边,王建安也在风尘仆仆地赶路。

一路上,王建安想象了很多两人见面,可能面临的尴尬情况。

但当他赶到指挥部的时候,这一路上的担心全都消失了,因为他刚下车,就迎来了许世友的主动握手。

而这位素有恩怨的旧友,甚至还为自己摆上一桌酒席接风洗尘。

饭桌上,两瓶高粱酒,两位大将面对面的坐着,许世友最先开口:

“老王,自从延安分手,我俩这是第一次喝酒,酒到意到,过去的都过去了,谁也不再提。我先干了再说。”

说完,许世友直接仰头一口闷,王建安见他如此爽快,心里的担心在此时尘埃落定,他没有说话,只是端起酒,同样一口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几年的恩怨,随着这杯酒被他们压在心底,接下来的事儿,就是全力以赴,解放济南,为最后的决战奠定基础。

1948年9月16日夜,解放济南战役打响,许世友安排攻城,东、西两集团小心靠近济南城郊,耐心等待。

当指针移到午夜12点,战争瞬间打响,一时间,炮声震耳欲聋,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战士们英勇冲锋,火光几乎照亮了半边天。

而另一边,战士们蓄势待发,紧盯敌人援军,一旦敌人出兵支援,战士们就会上前顶住,为攻济部队减轻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经过8个昼夜的激战,济南战役胜利结束,歼灭敌人十万余人,甚至还活捉了王耀武,为最后的决战打下了基础,连周总理都说,济南战役可以称为“三大战役的序幕”。

对于许世友和王建安的此次联手,谭震林在了解到主席那段以京剧比喻二人后,笑称,这是毛主席让他们在济南城上演的一出《将相和》。

不仅济南拿下了,两位老友多年的恩怨也解决了。

也让人疑惑,配合如此默契的两人是因何结怨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将恩怨,孰是孰非

其实王建安和许世友不仅是老搭档,更是同窗,他们都出身贫寒,有着相似的经历。

王建安原名为王见安,湖北人,幼年时因家境贫寒到处乞讨为生,后来给地主放牛维持生计。

但是地主并不把他们当人看,动辄打骂。

17岁那年,在挨了一顿打之后,王建安一气之下直接一把火烧了地主家的房子,为了不被抓回去,他跑到武汉投了军。

不过,因为在部队中见了太多与自己想法不合的理念,两年后,他直接自己拉起武装,而后遇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地下党,并与之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王建安入党,随后参加黄麻起义,在黄安城战斗中,他是第一个登上黄安西北城墙云梯的战士。

随后,他凭借战功一步步从战士到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

而许世友是河南新县人,因为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了,他在8岁的时候跑到少林寺当杂役讨口饭吃,没想到反而练就了一身武艺。

学得一身本领之后,他回乡探亲,恰好遇见表弟被当地的土财主欺辱,一怒之下直接将财主杀死,接着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不再流浪逃亡,他进入军阀吴佩孚的部队,到了1926年,他已经升到连长。

不过,官位的升阶还是没有抚平他内心的疑惑,直到共产主义的到来,让他心里有了计较。

1927年,他回到大别山,投身当地的农民运动,随后同样参加了黄麻起义。

1935年,许世友接到一纸调令成为红四军军长,彼时王建安担任红4军政委,就这样,两人成为搭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性格刚强,说话直接,王建安心思细腻、爱兵如子,这两人,一个是骁勇善战的“虎将”,一个是擅长建军的“儒将”。

这样的组合,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

随后红四军在这两人的指挥下,很是勇猛强悍,以打硬仗、险仗、恶仗著称。

1936年,两人共同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成为同窗,这让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

但在1937年,这对搭档却因为一次军事上的误会,选择了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

之后王建安曾多次想要与许世友缓和关系,但是许世友性子太硬,根本不想搭理王建安。

就这样,直到毛主席通过“解放济南”这个契机,捅破他们之间的窗户纸,两人才再度合作,上演了一场《将相和》大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他们的革命历程也越加繁忙,建国后,王建安将军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

虽不在如战争时期上前线打拼,但是仍在国家的后方保驾护航,为新中国的建设出谋划策。

许世友也作为肱股之臣为国尽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直到73岁,他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指挥,可谓鞠躬尽瘁。

他这一生正如他生前常念叨的:活着尽忠,死后尽孝。

两位老将这一生,都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令人敬仰。

参考资料:
1,济南城下“将相和”,民间故事选刊,2009年3月15日
2,国共内战时期毛泽东为何故戏称“先斩许世友”,人民网2017年6月13日
3,济南战役——拉开决战序幕的攻坚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