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其峰,原名奇峰,曾用名琪峰,中国国家画院院部委员,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第四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第二届理事,西泠印社第七届理事,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文联常务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副主席,天津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天津中国画学会顾问,天津画院顾问,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中国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西泠印社终身成就奖,天津美术学院终身贡献奖等获得者。孙其峰先生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重要奠基人,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传薪者,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弘扬者,中国艺术界、美术教育界的一代宗师一座高峰。

孙其峰先生1920年生于山东招远,1947年毕业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1952年从北京调任天津工作,1980年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孙其峰先生是具有杰出贡献的人民艺术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联授予其“当代美术教育家”“国画大师”称号。在九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孙其峰先生立足传统、融汇百家、德艺双馨、桃李满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为发展中国当代美术事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京津派书画在全国的影响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代书画名家孙其峰先生,于2023年3月20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4岁。

虚心好学 画艺精进

——忆恩师孙其峰先生

张德智

去年三月恩师孙其峰先生先生仙逝,享年104岁。我跟孙先生学画是1957年,那年我14岁。先生时年37岁,当时先生还是个青年,他是河北省天津师范学院美术系的系秘书。我自幼就喜欢画画,是学校美术社团的成员。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学校在三楼的楼道上举办了一个小型画展,作品是孙其峰先生的国画小品,其中孙先生笔下那活泼可爱的小松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我知道了孙其峰的名字。没多久,我到天津市和平区文化馆国画班学习,我和孙其峰的大儿子孙长康成了同学和好朋友。我第一次去孙先生家是和我初中同班同学尚鸿钰(何家英的启蒙老师)、李国智(孙长康的初中同班同学)一起去的,目的就是我们要跟孙其峰先生学画。那时,孙先生家住在河北区宇纬路62号河北天津师院宿舍后院的平房里。我们说明来意后,孙先生爽快地答应了,我们从此成了孙其峰先生最早的入室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保存的孙其峰先生1961年的课徒稿

孙其峰先生1920年1月20日(农历)生于山东省招远县石对头村。他二十多岁到北平一个绸缎庄做店员,晚上孙先生休息时间常常利用店里的包货纸练习毛笔字。孙先生的舅父叫王友石,是当时北平有点名气的画家。孙其峰先生在其舅父的引导下,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考入北平艺专,师从徐悲鸿、齐白石、汪慎生、寿石工等人,学习国画,刻苦努力。1947年毕业于北平艺专。在校期间,加入 中共地下党组织。天津解放初期,到天津新开河法政桥畔的河北省天津师范学院美术系任系秘书。孙先生作为一名行政干部,始终不废弃他所学的中国画专业,他每天下班回家以后,吃过晚饭,就是伏案画画或写毛笔字,可以说孙先生当时还是一个“业余”画家。大约1958年,孙先生家的住房由后院的小平房搬入该院二层老楼的一楼居住(据说该楼是一个军阀的旧宅),他家分有两间住房,一间阳面,一间阴面,中间是公用楼道。孙先生和师母杨锦屏住在阳面,他们的四个子女住在阴面那间。孙先生住的阳面房间,大约20平米,房间布置也很简单,基本没什么家具。靠窗户是用学校的两个简易办公桌拼成的方形画案。画案两侧各放一把木椅子。画案左侧依墙是一个一米高的简易书架。房门的左侧是由几块铺板和板凳架成的双人床。床上墙面的镜框中镶有一幅秦仲文先生的山水画。由于孙先生的住房扩大了,我们到孙先生家学画的次数也多了。我基本上是每个星期日都去先生家学画。有时孙先生去北宁公园画速写不在家,于是我有时平日的晚上也去先生家看先生作画。孙先生教学生不保守,方法是边讲边画,并且告诉你如何用笔用墨,如何构图等等,我自少年始观先生作画,耳濡目染,受益匪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保存的孙其峰先生早年课徒稿

孙其峰先生毕业于北平艺专,他受徐悲鸿先生的影响较深,他画中国画讲究形的准确,他自己就有一个速写小本子,他经常去宁园的动物园画一些动物和各种鸟类,他也跟我们说,画画要经常注意观察你所画的各种动物、鸟类和花草,最好多画一些速写,积累绘画素材。大约是1958年河北省天津师范学院美术系从该校独立出来与其他院校的系组成了河北省艺术师范学院后,孙其峰先生任美术系的副主任时,开始在学院教中国花鸟画课,从1958年到1960年左右,他先后从北京邀请来张其翼、溥佐两位著名的花鸟画家来该校任教,从本市调萧朗、王颂余等到艺师任教,广纳群贤,充实了河北省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师资力量。孙先生胸怀宽大,对比他画得好的画家从不嫉妒,并虚心好学,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画艺精进。我跟孙先生学画时,他常说:张其翼先生比我画得好,他的线勾得好,色彩明丽而不俗。孙先生毫不避讳地说:有些画我是学张先生的。溥先生的马画得好,他的画典雅……,师母和张其翼、溥佐的夫人关系也很好,她们三人常常在阴面那间屋里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其峰先生写给作者的便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其峰先生写给作者的便笺

我跟孙先生学画时,有时孙先生让我们也到临街那座新盖的宿舍一楼的张其翼先生家,观看先生画猿猴和荷花等,张先生画画时很专注,用笔严谨而豪放,充满大家之气,当时到张先生和溥先生家学画的还有孙长康、尚鸿玉、李国智、邵文玉、张连仲、马聚生、侯春林、冯骥才等多人。孙先生并不保守,固步自封。他的山水画其实画得也不错,但是他并不教孙长康画山水画,而是让他去向黄士俊、刘止庸等老先生学山水画。至1960年左右,到孙先生家学画的学生有不少。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跟孙先生等人家里去学画,用今天的话说,是地地道道的入室弟子。那时,并没有现在那么复杂的拜师礼仪,通常是有人给引荐或写一封推荐信,先生同意即可以到先生家去学画,一般有正式职业的画家是不收学费的,我还到过萧心泉、刘子清这两位著名老画家家里学画,除了看老先生画画外,他们还给你课徒画稿,让你拿回家临摹学习。孙其峰先生等画家他们不为金钱,而且教的也很认真。因为那个年代业余学画的人,并不多。用萧心泉先生当年的话说:画画养不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其峰先生送作者临习的《最初拓张迁碑及碑阴》

我14岁就跟孙其峰先生学画,与先生有多年师生之谊。数十年出入师门,与孙其峰先生和家人都很熟识。1966年文革开始,特别是1967年至1968年孙先生在学校挨批斗、住牛棚时,先生的家,门可罗雀。那时我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几乎每天下班后,吃过晚饭,就到孙先生家去陪他说说话,孙先生也渴望我到他家,以便多了解一些文革的信息。先生那一阶段,不敢画画,也不敢用毛笔蘸墨写字,他那时写字,只是用毛笔蘸红广告色,在图画纸上书写一些毛主席诗词来练字。那时,先生曾把他的一本珂罗版的《最初拓张迁碑及碑阴》送给我临习,我保存至今。那一阶段,先生和我交谈最多。1994年我去求是楼看望孙其峰先生,先生曾提出让我给他撰写传记,他的高徒众多,如此重任,他为什么让我来写,我思来想去,其主要原因恐怕是他认为我比较了解他。我因担心工作繁忙,难以胜任,未敢接此重托。记得1962年我在天津师大读大二年级时,孙其峰先生主动提出,他要帮助我转到河北艺师去学画,我婉言谢绝了先生的好意。因为我一直不想以书画为职业。我大学毕业后,多年从事电台、报刊新闻工作。工作之余,也一直不弃中国书画,在报刊发表书画作品百余幅,参加过多次国内外书画展。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后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其峰先生为作者画的册页

我的恩师孙其峰先生高寿而善终,他是一位德高望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他的弟子众多,他和我接触过的众多的老一代画家一样,尽心尽力向学生授业传道解惑。孙先生的美术教育思想整整影响了几代人,孙先生桃李满天下,可谓人生圆满!我陪伴先生的那些日子,犹在目前。值此孙其峰先生诞辰105年之际,仅以此回忆作为对先生的怀念。

张德智甲辰五月写于沽上艺澜堂南窗

(本文作者张德智,为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