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荣臻元帅

长期以来互联网有一种说法,认为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里把林彪“一棒子打死”,没有客观评价林彪的战功。

这种看法甚至影响到了林彪的女儿,林彪的长女林晓霖,有次与聂帅秘书周均伦闲聊时,说到第四野战军的有些老同志,对聂帅回忆录中部分涉及林彪的内容有些不同意见。

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聂荣臻回忆录》里有很多处地方都提到了林彪的战功,聂荣臻元帅对林彪的战功是有公正的评价的:

林彪善于组织大部队伏击和突然袭击。

首战平型关的作战部署是林彪拟定的。

这些都是聂荣臻元帅回忆录里肯定林彪的军事才能的地方。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之所以许多人认为聂荣臻元帅没有足够的肯定林彪的指挥才能与战功,主要是他们对解放战争解放军真正的优势不了解。

事实上近些年随着《红军破译科长曹祥仁》、原“二野”司令部机要处处长访谈的曝光,我们对解放战争的了解更加深入。

这才发现,原来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屡战屡胜的真正原因在于解放军下属各野战军都能做到100%破译国民党军的电报。

使得战场上国民党军行动对解放军来说是单方面透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沈战役油画局部

原“二野”司令部机要处处长林桂森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二野”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处就能做到对国民党军电报100%破译,“二野”甚至可以做到对面国民党军一支营级部队才出动,“二野”就已经知道这支部队晚上要在哪里宿营。

陈毅元帅建国后也曾经说过,华野之所以能屡战屡胜,原因也是因为华野可以完全破译国民党军的电报,对国民军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陈毅元帅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蒋介石的一举一动就像在透明玻璃罩子里表演一样。

辽沈战役同样是如此,当时解放军电侦天才曹祥仁正在四野担任副参谋长,当着为了打赢辽沈战役,曹祥仁领导着400人的电侦团队,24小时不停的破译国民党军的情报。

这才有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野司令部

就连林彪也承认,与其说是他指挥四野,不如说是“二局”(曹祥仁领导的电侦团队)在指挥:

“有人说我会打仗,我打仗靠的是情况明”,“掌握敌人情况靠的就是你们(二局)”

“作战方案定了,部队部署好了,敌情有变化,与其说等我下命令,不如说等二局下命令。”

当时“四野“参谋处处长,苏静中将说得就更直白:

东野的指挥是超常指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二局的情报。野司命令经常不通过兵团,不通过军,直接发给师,军、兵团对此都不提意见。

而在辽沈战役后,林彪总结“辽沈战役”胜利经验时就提到,有了曹祥仁破译国民党军情报,四野打胜仗就有了绝对的把握:

“有了密息(二局)情报,打胜仗可以说有绝对把握。”

当然,兰台不是要彻底否定林彪的军事指挥才能,不过,兰台和聂荣臻元帅一样,反对“神化”林彪的军事指挥才能。

在战场单项透明的情况下,就算把林彪换成其他元帅,辽沈战役的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同样,就算林彪指挥辽沈战场的国民党军,在解放军电侦科技遥遥领先的局面下,林彪也不会比卫立煌将军做得更好。

直白地说,对于解放战争来说,真正不可或缺的是先进的电侦技术和天才的电侦工作者,而不是一两个“才华横溢”的指挥员。

事实上,毛主席很早就说过“和蒋介石打仗,我们是玻璃杯押宝,看得准,赢得了。这个玻璃杯就是破译敌人密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