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造世界文化旅游之都

河南将成立郑汴洛文旅发展共同体

6月12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河南省旅游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透露,将系统研判河南旅游业发展的机遇挑战、总体趋势等,绘制未来一个时期建设旅游强省的“路线图”“任务书”,加快推动“文旅文创成支柱”。

河南省文旅厅方面介绍,6月17日,2024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在郑州召开。这是河南首次以申办制举办的旅游发展大会。大会的申办城市——郑州,聚焦“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科技郑”主题,做了将近一年的前期筹备工作。借助这次大会,郑州市持续推出了一批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力争实现“开好一个会,带火一座城”。

大会期间,将启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季,以延续文旅经济热度;举办全球旅行商大会,成立郑汴洛文旅发展共同体,发布入境游首站城市旅游产品及配套政策;推出一系列“政策包”,为河南文旅文创“保驾护航”。

解读:近年来,全国文旅消费市场持续火热,旅游大省河南无疑是最大赢家之一:从《唐宫夜宴》全网爆红,到洛阳满城都是汉服仙女,再到开封“王婆”一朝成名……网红城市和网红IP持续出圈。

这当然与河南主动布局不无关系。自2021年起,河南将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列为该省“十大战略”之一,提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把高能级文旅定位为河南新的增长极。

按照今年目标,河南要力争实现“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万亿元”。从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8.4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510亿元的基数来看,河南今年有望在中部率先完成万亿级“破门”。

其中,郑州、开封、洛阳这条沿黄黄金旅游线,无疑要担负“顶梁柱”重任。2023年,三座城市合计接待游客3.8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197.39亿元,占河南全省比重均在四成以上。

实际上,近年来,河南一直在推动郑汴洛文旅抱团发展。2021年底出台的《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就提出,“建设郑汴洛黄河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世界文化旅游之都”。

紧接着2022年初,河南省文旅工作会议还就如何打造作了具体安排:

郑州重点打造4个旅游目的地:东部,打造以只有河南、电影小镇、方特为支撑的中牟文创园;西南部的银基国际度假区;大嵩山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遗址公园为支撑的北部沿黄河片区。洛阳重点打造龙门和小浪底两个片区。开封要把宋都古城13.1平方公里作为一个目的地来打造。

时任河南省文旅厅厅长姜继鼎谈到,“郑汴洛共七个片区,可以把‘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展示出来、支撑起来”。

今年初,河南省文旅厅又专门召开郑汴洛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暨中华文化超级IP打造工作座谈会。会上透露,要借鉴文化旅游共同体、生态旅游协作区的经验做法,成立郑汴洛文旅发展共同体;还将编制《郑汴洛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推动产品一体、交通一体、营销一体。

思路已然逐渐清晰,接下来就看如何真正共同”发展,提升河南在中国乃至全球旅游市场的影响力。

#动向

河南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央视新闻消息,近期,河南全省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土壤失墒严重,旱情发展迅速。据河南省气象局预报,6月20日前,河南全省无大范围有效降雨,旱情将持续发展。经会商研判,根据《河南省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河南省防指决定于6月12日10时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雄安新区再迎两所在京高校

北京日报消息,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相继发布信息,透露将建设雄安校区。目前,除了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北京高校的雄安校区已经开工建设外,北京理工大学雄安校区已获批建设,华北电力大学日前也已注册并认证“华电雄安”公众号,用来“传递华北电力大学雄安校区建设的最新动态”。

湖北发布首支量子产业基金

长江日报消息,6月11日,武汉光谷芯光量子科技投资基金在“武汉量子论坛—2024”上正式发布。基金由武汉高科集团发起,首期规模1亿元。基金重点投向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等实验室的早、中期项目,包括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同时还涵盖化合物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项目。

重庆要打造“渝字号”爆款网剧

重庆发布消息,近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局联合印发《重庆市推动网络影视剧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计划到2027年,储备500个以上优秀网络影视剧项目,推出50部以上“渝字号”爆款网络影视剧,努力将重庆打造成全国网络影视剧创作生产高地。

#声音

江苏发文:省内发达地区不得从苏北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新华日报消息,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纵观方案全文,亮点频出:

例如,修编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科学研判城镇化进程、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等,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人口集聚等情况,建立学位供给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推动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比例达90%以上,并持续提升;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完善集团化办学管理运行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当缩小义务教育班额,探索小班化教学。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方案明确严格落实教师编制标准、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推进教师有序交流轮岗等要求。比如,加大紧缺学科教师培养和补充力度,加强思想政治、科学、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等教师配备。持续扩大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总量,省内发达地区不得从苏北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数读

广西平陆运河总投资约727亿元

6月12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许永锞介绍,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总投资约727亿元,将于2026年底主体建成,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目前,土石方已开挖过半,投资额接近一半,各项建设进展顺利。

据测算,未来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比现行水运通道出海里程缩短约560公里,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有望降低。广西还同步规划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促进石化化工、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料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运河建成后,5000吨级江海直达船可从西江内河港口直通我国沿海港口和东南亚主要港口,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放榜

2024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13家中企上榜

长沙观察消息,6月12日,“2024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中国企业入榜数量最多,为13家,其中5家来自长沙。

最新榜单中,入榜的中国制造商分别是: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机械、临工重机、铁建重工集团、山推股份、龙工、浙江鼎力、同力重工、山河智能、星邦智能和北方股份。其中,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继续位列全球10强;同力重工首度入榜。

2024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总销售额2419.22亿美元,同比增长8.09%;营业利润339.91亿美元,同比增长38.44%;营业利润率14.05%。13家中国制造商总销售额418.26亿美元,其中44.24%来自海外市场。

据悉,“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由西西艾姆传媒(CCM)旗下《中国工程机械》杂志、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峰会联合制作发布,至今已连续发布23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期编辑 | 刘艳美

*题图来源:摄图网_501756683 *城市进化论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