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死亡突然来临,你最后想做的是什么?来来来,让我看看都有哪些绅士选择删除浏览器记录、清空聊天记录并且格式化装有“学习资料”的硬盘,要“留得清白在人间”?这虽然只是个调侃,但在未来,我们或许真会面临这种问题。现在我们的社会信息极度膨胀,超级APP层出不穷,一个社交软件的账号,可能同时兼任理财账号、游戏账号等等多种功能,而且往往有不菲的经济价值。这时候,社交账号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数字遗产,等我们死后,这些数字遗产要如何处理呢?我们是否能让继承人继承我们的账号?还是说,这些账号会被互联网公司回收?如果被回收,那我们如何挽回经济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字遗产离我们有多远?

数字遗产,之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太多重视,归根结底是因为“用户还活着”。这可不是一句废话,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我国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26.3%。很多网民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也只是刚刚步入老年,这个年龄段的人,距离寿终正寝还很远,就算有逝者,大多也是意料之外的事,大家往往不会交代账号如何处理。换而言之,第一波对“数字遗产”需求强烈的人,还没有出现。

但就算如此,数字遗产也是个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我国平均寿命是78岁左右。按着CNNIC的统计,再过10-20年,数字遗产就是会成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各个公司如何处理数字遗产?

很多公司处理这个问题非常的简单粗暴,他们在平台协议里加上,“账号归平台所有”这种霸王条款,只给用户使用权。这样,就算有任何纠纷,平台也能以此来一刀切的摆脱所有责任。但这显然不是个处理数字遗产的好办法。

也有一些APP处理方法没有那么糟糕,譬如微信。微信官方对数字遗产问题是这样说的,“如果用户去世,微信账号本身不支持继承或者找回,但继承者在提供相关证明后,可以拷(kǎo)走账号里的全部数据,提走账号里的资金”。微博则选择冻结逝者的账号,但账号并没有就此报废,继承者依旧可以登录逝者的微博账号观看已发布的内容,以供继承者寄托哀思。但是为了防止造成不必要的问题,被冻结的逝者账号无法发布新内容,也无法与其他账号进行任何互动。老内容和动态也无法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方面,国外的公司就比较绝情了。譬如暴雪和steam。为了杜绝账号买卖等影响游戏公平的行为,他们对继承账号持否定态度。因为暴雪和steam都规定,账号只能本人使用,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让,其中自然包括遗产继承。所以,如果逝者生前在steam上进行过大量消费,那等他死后,他生前购买的那些游戏是无法继承给他人的。那我们在游戏里充的钱,是不是就此打水漂了呢?很遗憾,目前确实如此。

至于各大音乐和视频APP,则会好很多。如果逝者生前购买过各种自动续费的VIP服务,那这些服务都会自动暂停,不会继续续费。而各种理财软件,则可以通过相关法律拿回其中的资金。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数字遗产?

这么看,处理数字遗产真是麻烦重重,那我们为什么依旧要重视数字遗产呢?因为,这很可能关系到我们会不会死后在赛博空间“揭棺而起”。而这背后的推手,就是日益强大的AI。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被AI修复的音乐?或者看过被AI修复过的画面?只要你留下的信息足够多,那AI就能根据这些信息,学习到你的行为逻辑和思维方法。如今AI在这方面只能进行简单而拙劣的模仿,聊天时也时常驴头不对马嘴。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后的AI必然更加聪明,而且,现在我们留在互联网上的痕迹也越来越多。在各种超级APP的加持下,我们的语言习惯、兴趣爱好、饮食喜好、生活习惯几乎都一览无余。只要拿到我们的个人账户,通过浏览记录和聊天记录几乎可以完全推理出关于我们的一切。

到那时,如果把这些信息提供给AI,它们说不定真能让我们在赛博世界“复活”。只是,那时的我们,还是我们吗?这样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永生”吗?我们的家人又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赛博复活者”?这些,都是隐藏在数字遗产背后的可能性。到那时,想要“复活”的人,肯定需要一个专业的机构帮他保存数据,而那些毫无留恋的人,同样需要一个机构帮他们清除所有该清除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想,说不定在未来,我们写遗嘱的时候,也要专门说一下自己的各种账号该如何处置。关于数字遗产的托管和继承,必然也会形成新的产业。那么,假如以后科技真的足够发达了,你愿意在数字空间延续自己的生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