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给我发来一张图,斯坦福物理博士上岸安徽北部乡镇公务员,问现在真的这么卷了么,连贫困地区乡镇公务员的饭碗,都有藤校博士来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堂堂中科大高材生+斯坦福博士,跑去安徽贫困地区做乡镇公务员,这个话题堆满了流量词,又正值高考季,不想看到都难。

苏朕(zhèn)高中在萧县实验中学读的,又聪明又要强,2012年高考,苏朕全县理科第二名,被中科大物理学院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高手如云的中科大物理系,苏朕学业依然优秀,四年总成绩专业第一,获得了郭沫若奖学金。

郭奖是中科大本科生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一年三四十个名额,校方非常重视这个奖项,会给获奖者毕业高中发喜报,萧县实验中学公众号也报道过苏朕获奖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朕能拿到郭奖(专业第一),说明他大学期间依然非常努力,花了很多时间在读书考试这件事情上,不管有用没用的课程,为了拿到高绩点,都要花费巨量时间去啃食,相当于把大学当高三又读了一遍,据说这种情况在中科大学生里比较常见。

凭借出色的绩点(郭奖),苏朕拿到了斯坦福、加州理工等一众美帝名校的全额奖学金,奖金高达每年二三十万,苏朕选择去斯坦福读博士。这无疑是高考之后,苏朕人生的又一高关时刻。

苏朕的博士读了6年(2016-2022),表现平平,博士论文之外,只发了两篇一作论文,一篇二区,一篇三区,这点成绩,在国内985博士中都不太够看,双非院校都很难找到教职。

显然,苏朕读博过程并不顺利,或许跟导师不对付,或许自己厌倦了科研。一个20多年来习惯了顺利和优秀的人,这种时候很容易怀疑人生,处理不好厌世、出家、轻生的都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朕能混到博士毕业已经是很好的结果,2022年博士毕业,2024年上岸乡镇公务员,中间一年多,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他应该是厌倦了科研,读博研究的都是屠龙术,平时更本没有用武之地,相比进私企,做公务员反而是一个不坏的选择。

公务员分三六九等,他的学历很加分,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考乡镇公务员。

曾经的中科大郭奖得主+斯坦福硬核博士,全村之光全校之光,居然回到到老家乡镇做公务员,这绝对是爆炸性新闻,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亲友,都很难接受。

通过政审表上的岗位代码得知,苏朕应聘的岗位,并不在他老家萧县,而是隔壁的隔壁,灵璧县,两个县城相距2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朕为什么不选择萧县的岗位?大概是受不了闲言碎语,见不了异样的眼光,无论是弃用老微信,还是选择远离老家的灵璧县,都是为了隔离原来的亲友圈子,他并不想让熟人知道他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坦博硬核物理博士,30岁的年龄,跟安徽农业大学的应届生,一同上岸老家地市乡镇公务员,这个工作是他本科毕业就足以胜任的,白白浪费了八年。

看完苏博士的故事,唏嘘不已。了解到他小镇做题家的出身后,我瞬间秒懂,他这是没有过来人指路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我们高中第一名,就去了中科大物理系,每次聚会,他都说选错了专业,这个专业不是一般人读的。

很多高中用力过猛的小镇做题家,上大学之后迎来一个反弹,抵触乖乖读书考试这套程式化的东西,认识没有意义,美团王慧文说他就是这样,高中是个标准学霸,但做够了,上大学之后,甘愿做一个“学渣”。

最近很火的那个张锡峰也是,考上浙大计算机系后,对多考几分失去了兴趣,也不喜欢编程,成绩处于下游,保研无望,偏离了所处环境中好学生的范畴,往日自信不再,自我怀疑陷入迷茫。

这其实不是坏事,恰恰为他提供了一个契机,去思考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小镇做题家出身的苏博士,醒悟的有点晚。

这方面蒋凡是个榜样,毕竟是省会城市出来的。

蒋凡高中乌鲁木齐一中读的,参加奥林匹克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保送复旦大学计算机系。上大学后,蒋凡只学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课程考试混个及格就行,从不追求高绩点,也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06年,大二的蒋凡通过层层筛选,进入谷歌北京办公室实习。到2006年年底,谷歌北京办公室的工程师不到100名,这里面包括从美国总部回来的黄铮,以及从清华博士退学的宿华,可见蒋凡确实有两把刷子。

08年蒋凡本科毕业,转正面试遇到一个谷歌硅谷总部的老外面试官,老外一票否决,原因是蒋凡本科成绩平均才61分,面试官认为这是态度问题,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不能雇佣。

李开复珍才,跑去做老外思想工作,让老外给蒋凡打一个电话,再做决定。蒋凡告诉老外工程师:

他们学校的计算机系非常糟糕,老师什么都不懂。而且,考试的内容和实际编程根本没有关系。于是,他每科考试都准备到仅够低空闪过的程度,就是这样,他以61分的平均成绩,得到了计算机系的本科学位。”

听完老外大为震撼,让蒋凡通过了面试。

上面这些不是我瞎说的,是李开复说的,只是没有点名那个学生就是蒋凡,感兴趣找《李开复传》相关章节读读去。

其实拼多多黄铮也说过,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黄铮读研究生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他说自己在做一名好学生的路上,浪费了太多时间。

然后你观察一下拼多多的做事风格,在不乎别人看法这件事情上,黄铮简直比蒋凡还要蒋凡,这可能也是阿里打不过拼多多的原因之一。

文末强调一下,小镇做题家,高中疯狂刷题提分无可厚非,上大学之后,一定要转变思路,用高中的方式读大学会得不偿失,一定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并做取舍。

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这个问题永远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