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标题的回答:不是,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都站队巴勒斯坦这边。

后台总有人骂我:你这个西方走狗,你怎么解释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现在我就给你们一个完整回答。

首先要看到(也是国内媒体很少报道的):现在已经有一系列的西方国家,都在承认巴勒斯坦国。比如挪威、爱尔兰、西班牙、斯洛文尼亚,法国也已经接近于承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在一些盲信者眼中,这反而又成了嘲笑西方的理由:看吧,西方自己内讧了吧哈哈哈……

这些人看待国际关系,跟自己和隔壁老张家相处的逻辑差不多,全凭情绪、不看事实:西方支持以色列的时候他们说西方邪恶;西方一些国家站出来反对以色列的时候,他们又说这是西方内讧,说明西方不行了。

总之,在他们的世界里,国际政治就是过家家,而他们永远赢。所以懒得批驳这些人了,咱们说正题。

在厘清站队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的话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对西方的基本政治结构有所了解。

西方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每个国家的观念和立场都是有区别的,只不过他们整体有一个大致的价值观倾向和利益关系,所以显得像是“铁板一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西方集体谴责巴勒斯坦——其实是谴责哈马斯,是因为基本的人道主义,因为哈马斯发动了对以色列的血腥袭击,导致大量平民死亡和被绑为人质。

但后来随着以色列军事行动过度升级,并且发生了一些不符合人道主义的战争行为,造成平民的大量伤亡,西方国家们的立场就开始变化了——因为他们的老百姓不满以色列的行为,要求停止支持以色列。

这说明,西方的民众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调整政治家的行为。

到这里就需要说一下我们中国人习惯的一种思维模式,就是西方国家内部也只有一种主导思想——绝对不是这样。

首先每个国家内部都有不同的政党和派别,他们之间的执政理念和立场大相径庭。最基本的就是左右两派,一般来说左派倾向于搞社会福利、公正平权这些事情,而右派喜欢搞市场经济、鼓励人们靠自己赚钱,对福利没那么热衷。

左派搞久了,社会容易怠惰;右派上台久了,贫富差距容易扩大。

所以左右派政党轮替、互相纠偏,这是大部分西方国家基本的政治模式

当然,还细分很多派别:中间派、中左、中右,而且也有共产党,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党派……

但大体来说,就是左右两派。不过要注意,这和中国人定义的“左”是两码事。在中国,“左”主要是指拒绝市场经济、搞意识形态斗争,这完全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际政治上,左派和右派也是立场不同的。左派更倾向于体现人道主义、国际间的公平正义,以理念站队;右派则更喜欢靠国家利益站队,而非以公平的观念为原则。

现在西方国家大多都是左派执政,这也是为什么环保、平权、容纳难民这些事情最近几年发展迅猛。

这次率先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就是欧洲最左的几个国家。我在西班牙就感受很深,左派去年在大选中险胜,而这些年来左派确实发了很多福利,我也享受了不少,比如在没有西班牙身份的时候仍然享受免费医疗。

左派也给西方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对难民的宽容和同情,导致难民危机。

左派执政的原因是什么?是民间思潮偏左。因为西方的执政党派是以拉选票为目标的,民间思潮偏左,左派就会多倡导一些公正自由之类的理念,以此来获得民众支持。

比如说这次巴以冲突,民间其实一开始就没有站队以色列,而是主张和平。后来以色列战争升级,民间就更是闹个不停。

在西班牙,我在很多不同的城市都看到,大量人群上街游行支持巴勒斯坦、呼喊声援巴勒斯坦,反倒外来穆斯林参与的少,而是以本土白人为主。

在一些人家的阳台上,他们悬挂巴勒斯坦的国旗。大街上也经常能看到支持巴勒斯坦的涂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支持巴勒斯坦的民众躺在巴塞罗那最繁华的大街上模拟被袭击的加沙

因为左派选民普遍都比较有同情心,他们不希望靠暴力解决问题,所以他们同情巴勒斯坦人民的遭遇。

综上,这次一系列的西方国家站出来承认巴勒斯坦国,就是为了迎合选民,为左派争取更多选票

西班牙现在就非常左,所以西班牙第一个站了出来。

再说说媒体。很多人眼中,西方媒体也是以色列的帮凶,这就更是一种巨大的误解了。

事实上,就连很多国人“恨之入骨”的BBC,其实也声援过巴勒斯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方媒体的声音真的非常多元。就像针对中国的话题,尽管有很多“黑”中国的,但也存在大量赞美中国的媒体声音。

然而国内媒体一般都喜欢夸大西方媒体“黑”中国的那一面,导致很多人以为西方媒体只有一种声音。

巴以冲突也是一样,其实有许许多多的西方媒体,都一直在批评以色列、声援巴勒斯坦,但这些声音国内的网友基本看不到,所以造成了误解。

所以我想说的是,西方世界,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党派到民间思潮,都是非常多元的。尽管这其中也有利益关系的因素,但客观上的确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也绝不存在某种力量能去压制不同的声音。

所以当我们谈论“西方”的时候,请先甄别:你谈论的是哪个国家?哪个党派?它代表的是哪种社会思潮?

而不是“以XX为首的西方国家”——抱歉,不存在这样一个概念。

正如美国当年出兵伊拉克,全球西方国家都爆发了百万人大游行去反对。西方世界就是在这种内部的争议和不同声音的博弈之下,才避免了产生一种绝对的、无法制约的权力

然而西方内部这种言论自由,又常常被攻击者利用和嘲笑,说:瞧瞧,你们内部也有反对的声音!看看你们多乱!

殊不知,恰好是这种“乱”,让西方社会拥有了持续的纠错能力,成就了今天西方的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